图书前言

前 言

从事教育工作的二十几年间,我们陆续培训了很多新教师和一些已有儿童戏

剧课程教龄的教师,他们都毕业于戏剧专业院校,有的毕业后直接从教;有的毕

业后先进入剧院、剧团工作或者从事电影、电视剧相关工作后,又转型来做教师。

他们普遍具有较好的专业功底,有的教师还有着很好的儿童舞台剧经验。在转型

做儿童戏剧教师后,大多数教师能主动学习并钻研许多关于儿童戏剧教育的书

籍。但从事实际教学工作后,他们都会出现一个常见的问题:授课内容凌乱,内

容的持续性与连贯性不足,往往是临时找素材的拼凑式教学,教学延展性也很弱。

很多教师问我:学生是如何在六·一艺术团学习了六、七年戏剧的?在六·一艺

术团,很多孩子是从小学一、二年级入学,一直学习到初中二年级,完成了我们

的全套课程。

大家都知道,教学工作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戏剧教学也不例外。我们不

能说学生参加了一部儿童剧的演出就是开展了戏剧教育课程。这就好比学习声乐

的学生不学乐理、不学发声,只会唱一首难度较高的歌曲,而且也只会这一首;

学习舞蹈的学生没有基本功,不懂舞种和舞蹈语言,只会跳一个固定的舞蹈;学

习钢琴的学生不弹从易至难的练习曲,不练指法,只会弹一首固定的曲目。这种

学习方法显然是不正确的,无法培养学生扎实的基本功和自我创造的能力。

戏剧工作者和儿童戏剧教育工作者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别。在我国教育体系

中,儿童戏剧教育专业院校较少,导致儿童戏剧教育工作者严重不足。教师如果

不熟悉儿童心理与不同阶段儿童的认知特点,很难有序地安排课程层次,缺乏循

序渐进的逻辑条理,导致整堂课各个环节关联性差,整期课程的知识要点不明确。

II

首先,完整的教学内容一定是针对不同年龄、不同程度学生的有规律的分

层教学,教学逻辑与教学安排是一个极其严谨与统揽布局的过程,不能“有什么

教什么”。其次,戏剧教育是文学的拓展运用,文学与每个国家的历史、语言习

惯、风土人情密不可分,所以在儿童戏剧教育活动中,学习内容需要依据我国儿

童的语言文学习惯进行借鉴与融合。最后,各种课外学习班占据了儿童有限的

自由时间,让他们和家长都能坚持长期学习不能仅依靠“新鲜感”。教学内容包

括能力技巧(语言能力技巧与表演能力技巧)+探索拓展(创造性戏剧思考)+

成绩评定(国家级评定证书与获奖证书)+能力展现(儿童戏剧剧目演出),一

项也不能缺少。

在本系列教材中,我们没有追求新、奇、特,所采用的学习篇目都是经过反

复筛选后的经典篇目,并且每一项内容针对每一阶段不同程度学生所需要解决的

表演问题,将语言练习、戏剧能力训练与儿童剧演出中涵盖的内容相互关联,让

学生在不同的阶段得到有序而扎实的提高。

一级教程分为三册,主要针对从幼儿园至小学二年级无基础的初学者。语言

基础部分着重解决基本呼吸方法、吐字归音、口腔力度、古诗词吟诵、儿歌朗诵

等,戏剧游戏主要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模仿能力和想象力。戏剧小品与

儿童短剧的排练帮助学生认识舞台基本设置、舞台礼仪、舞台空间、舞台节奏、

台词对白、人物塑造等。以上内容按不同年龄段学生的理解力与兴趣倾向用分册

教材的形式提供不同程度的题材作品。

二级教程分为两册,针对有一定戏剧表演基础的学生。提高A适合小学一至

三年级学生;提高B适合小学三至五年级学生。语言基础部分加强了声音共鸣训

练、气息控制训练和音变练习,提炼了不同题材下的诗歌朗诵技巧;通过戏剧游

戏,我们对学生进行了戏剧能力训练,包括肢体动作、感官认知、感官回唤、情

绪回溯、即兴对白的创作等练习,更深层次地认识戏剧表演中的技巧运用;戏剧

小品与儿童短剧排演,让学生进一步了解戏剧结构(开始→发展→高潮→结尾),

体验人物在每一个阶段不同的情感变化,了解剧场表演中除演员以外的工作内

容,如音响师、服装设计与道具制作等。

三级教程也分为两册,针对学习戏剧课程较长时间的学生。专业A适合小学

前 言

III

三至五年级的学生;专业B适合小学五年级至初中一年级的学生。语言内容将着

重学习贯口、寓言故事、散文作品的表演方式;戏剧能力训练将学习有关戏剧冲

突、人物塑造以及电影、电视剧与剧场表演的异同、集体即兴创作等内容,将儿

童短剧排演过渡到一整场完整儿童剧的表演。

本系列教材在编写时不同于常见的学术类教材,采用了类似于教学教案的呈

现方式,以每节课所授内容为线索,整合排列了各个项目,使其符合儿童综合教

学的特点和规律。同时,将教学过程中的难点、要点加以标注,让教师不再为组

织内容和梳理层次发愁,每节课按章节顺序授课便可让每一学期的教学任务轻松

进行。希望本系列教材能够让更多的幼儿园与小学教师在校园教学中得到更多的

素材与启发,使循序渐进的教学过程变得更加流畅。

尹 悦

六·一艺术团团长

2020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