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在经济学中的重要地位从2002年丹尼尔·卡尼曼(Daniel Kahneman)和弗农·史密斯(Vernon Smith)共同获得诺贝尔经济学奖开始凸显,同时这也展示了这两个经济学领域的密切关系。在此后不到20年里,诺贝尔经济学奖又多次颁发给了从事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相关研究的经济学家。例如,2012年的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尔文·罗斯(Alvin Roth)在博弈论、市场设计和实验经济学领域都作出重大贡献,2017年的理查德·塞勒(Richard Thaler)在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实践的多个方面有重要贡献,2019年的阿比吉特·班纳吉(Abhijit Banerjee)、埃斯特·迪弗洛(Esther Duflo)和迈克尔·克雷默(Michael Kremer)由于利用实验性方法在全球脱贫方面所做的贡献而获得表彰。

行为经济学的发展主要是为了应对新古典理论面临的一些挑战与质疑,新古典经济学的理性人假定往往不足以解释现实经济活动中的各种异象,行为经济学为传统的经济分析提供了心理学基础,在这方面有西蒙(Herbert Simon,1978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和卡尼曼等心理学家的重要贡献。在对个体经济行为的实证研究中,行为经济学往往是通过大量实验对决策者行为进行理论检验,从而发现了各种与新古典理论不相符的异象。这主要是因为实验方法在理论检验方面有较多的优越性,其中包括对变量的控制加强,使得对理论中的因果关系分析更加可靠,还包括对心理变量和主观变量有丰富的测度方法,这在传统的经济学方法中是较少的。实验经济学的发展起初是用实验的方法检验传统的经济学理论,代表人物是弗农·史密斯,他首先用实验方法研究了拍卖市场。随着实验经济学的不断发展,实验经济学家发现了更多的行为异象规律,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关系也越来越紧密。

由于行为经济学理论将理性人假设扩展为有限理性,极大地增强了经济学的实用性,特别是理查德·塞勒、科林·凯莫勒(Colin Camerer)、乔治·罗文斯坦(George Loewenstein)等提出的助推理念或温和家长制,主张通过对人们的决策环境进行设计并引导有限理性的人们优化决策,从而提高个人和社会的总体福利。一些国家的政府和企业已经将行为经济学理论和助推方法应用在政策的制定、评估和有效实施当中。

笔者在美国卡耐基梅隆大学留学期间曾有幸接触到一些从事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的先驱者。其中包括笔者的两位导师琳达·巴布科克(Linda Babcock)和乔治·罗文斯坦。他们都是拉塞尔·塞奇基金会(Russell Sage Foundation)与艾尔弗雷德·斯隆基金会(Alfred P. Sloan Foundation)于1992年合作发起的行为经济学圆桌协会成员,该协会由28位杰出的行为经济学家组成,成员还包括乔治·阿克尔洛夫(George Akerlof)、彼得·戴蒙德(Peter Diamond)、托马斯·谢林(Thomas Schelling)、罗伯特·弗兰克(Robert Frank)等著名经济学家。该协会每两年举行一次行为经济学暑期学习班,为高年级研究生或者新教师做行为经济学方面的培训,因为早期在一般大学里还没有这个方向的课程。笔者有幸参加了这个项目的第二期暑期学习班,1996年在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亲听乔治·阿克尔洛夫、丹尼尔·卡尼曼、理查德·塞勒、科林·凯莫勒等主讲授课;在卡耐基梅隆大学上学期间,也曾听西蒙教授在心理学系的讲课,在匹兹堡大学经济系听罗斯教授讲课。这些经历对后来笔者从事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方面的研究起到了很大的激励作用。

本书主要基于笔者在中国人民大学的教学素材和经验。笔者于2006年回国任教,先后在中国人民大学开设了研究生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本科生的实验经济学课程;在回国初期,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课程在国内还处于稀缺状态,这些年在教学和科研工作中亲眼见证了这个学科的发展壮大。当时的中国人民大学经济行为实验室是国内仅有的几个实验室之一,现在国内从事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研究的研究工作者队伍越来越壮大,2019年成立的中国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论坛(China Behavioral and Experimental Economics Forum,ChinaBEEF)有20多个学校理事单位。在笔者参与主持的国际实验经济学学会(Economic Science Association,ESA)2020年和2021年年会(ESA Global Online Meeting)上,我们高兴地看到很多国内学者和研究生报告了他们的研究成果。ESA年会有美洲、欧洲、亚太三大区域分会场,从参会人数看,亚太地区和美洲地区类似,而欧洲地区人数远高于其他两地,在亚太地区的参会学者中,中国学者占了一大部分。

学科的发展壮大也展示了对教材的需求,本书的主要内容是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理论与方法。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是经济学学科中较为前沿的领域,在过去的20年里发展比较迅速,而相比经济学的其他分支,这方面的成熟教材非常少,特别是中文教材,已有的少量教材一般是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分开的,也没有包括最新的发展,包含的在中国进行的理论、现实研究或国内的教学实践较少。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是一门研究性较强的课程,本书的读者对象是高年级的本科生以及硕士和博士研究生。

本书的特点有:第一,将行为经济学和实验经济学的基础方法合并介绍有一定合理性。结合国内课堂的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教学经验,具体介绍行为实验研究的操作方法,既有实验室实验操作,也有大型问卷实验的方法,以及结合实验和市场微观实证数据的方法。第二,相比同类教材,本书的突出特点是,在介绍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的同时,结合中国背景,用研究实例展示行为理论在中国的应用和创新。特别是,其中包括近年来国内政策关注的民生中的收入分配、社会保障、教育、健康、消费等话题。目前,行为理论主要用于解释微观个体决策偏离传统经济学假设的原因和影响,本书将针对相对贫困、教育普及、健康消费、公共品建设等方面的行为实验研究进行理论和实验解说,并介绍如何用行为实验方法科学有效地推进政策实施和评估。

笔者感谢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多位老师早期在经济行为实验室建设和行为经济学学科推广工作中所作出的努力和贡献,包括前院长杨瑞龙教授,刘凤良、周业安、于泽、陈彦斌、牛睿等,感谢国内外的研究合作者,感谢历年来在实验室做过实验助理的学生,特别是在本书的写作中做助理的吴佳尼、董馨莉、奥尼斯、李雨桐、周澜、石梦、胡莹。感谢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项目号72173122、71671282、71373273、71173228)多次对笔者所做的行为和实验研究所提供的资金支持,行为与实验经济学作为一个交叉性经济学研究方法,在早期的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找到其定位是有一定难度的。自2018年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专门为行为与实验经济学设置了相应申请代码。我们也感谢政府、组织和企业中越来越多的政策制定者和执行者认识了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现实意义,为我们提供了合作研究的机会,包括国家市场监督管理总局、阿里巴巴、京东、百度、美团等。展望未来,随着更多的经济学学生和学者对行为与实验经济学的掌握,我们期待看到更多的相关研究成果,并期待在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看到行为与实验经济学更广泛的应用。

王湘红

2023年4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