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本书的研究围绕商品流通经济过程及其所反映的经济关系展开,侧重于流通经济运行的基本理论、基本原理和基本业务活动的阐述,涉及流通的基本内涵,流通功能和运行机制,商品流通规律,流通模式、流通保障与宏观调控,流通企业的发展与创新,流通产业发展、结构调整与数字化转型等内容。面对流通经济运行中不断出现的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和新趋势,本书在每章新辟“前沿观察”专栏,力图追踪前沿动态,并对一些学术问题给出探索性的分析和观点。
全书共分10章。第1章流通导论,包括流通的产生与发展、流通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流通产业和流通体系及其相关术语的界定; 阐述了流通的功能、地位与作用,分析了流通与生产、流通与分配、流通与消费以及流通与社会经济运行的关系; 构建起流通经济研究的理论框架。本章前沿观察探讨了流通概念的争论和内涵深化与发展。第2章流通观的历史演进,分析了不同经济形态下流通内涵的发展,重点对马克思的流通观进行了全面分析; 阐述了中国社会不同发展时期的流通体制,尤其是对经济全球化时代的中国流通体制进行了研究。本章前沿观察聚焦中国流通业发展,对“十三五”时期流通业发展进行了回顾,对“十四五”时期流通业的发展进行了展望。第3章流通过程,包括: 商流的特性与功能、商流的运行机理; 物流的功能与要素、物流的运行过程; 信息流的运行过程以及信息流的发展趋势; 资金流的作用与运行过程等。对于流通是不是生产力、流通是否创造价值的争论,本章前沿观察给出了相应的分析。第4章流通运行,包括: 交易主体的行为、交易方式与交易环境; 批发市场与零售市场、有形市场与网络市场、国内市场与国际市场; 流通渠道系统、流通渠道选择以及流通渠道评估。本章前沿观察提出了现代流通体系构建应创新供应链体系的协同匹配能力。第5章商品流通一般规律,包括流通先导规律、价值规律、竞争规律、供求规律和平均利润率规律。进入网络经济时代,竞争与竞合、共享与融合成为普遍遵循,那么,互联互通时代流通的竞争与融合会呈现哪些新特征,成为本章前沿观察探讨的话题。第6章流通体系与流通创新,包括: 流通体系与流通网络、“一带一路”与国际化流通体系; 现代流通方式以及数字化流通方式; 流通电子商务、大宗商品交易中心以及直播、农村电商、社区团购和社群等新兴流通模式。本章前沿观察的选题是现代流通体系的内涵与特征。第7章流通企业,包括: 流通企业不同于生产企业的特征; 流通企业的分类以及流通企业的业务活动; 流通企业的经营模式与战略管理; 流通企业的创新活动以及流通创新与流通竞争力。本章前沿观察主要探讨了流通企业多元化发展的问题。第8章流通保障,从流通装备与设施系统、流通信息系统、流通标准系统三个方面阐述了流通运行的保障体系,重点强调“无人化”设施、数字化流通新技术以及流通标准化的作用及发展方向。本章前沿观察探讨流通体系在构建国际消费中心城市过程中的保障作用。第9章商品流通宏观调控,流通宏观调控体系包括流通宏观调控目标和原则、流通宏观调控手段、流通宏观调控主体与调控载体和流通宏观调控的运行系统以及流通宏观调控支持系统; 流通宏观监管体系包括规范流通主体、优化市场环境和稳定流通秩序。本章前沿观察聚焦流通应急体系建设的重要性。第10章流通产业,阐述了流通产业的内涵与外延、流通产业的特征与作用; 流通产业组织结构、布局结构以及流通产业结构合理化; 分析了我国现行的流通产业政策; 阐述了流通产业的发展,包括流通数字化、流通智慧化、流通绿色化和流通国际化。本章前沿观察探讨数字化赋能与产业融合带来的流通业变革和创新。
与市场上现有的同类教材相比,本书的逻辑体系和内容架构有着明显的不同: 一是研究视角更加深入和精准、研究方法更体现经济学范式; 二是研究体系和内容架构有着深厚的前期基础与良好的历史传承; 三是每章所列的前沿观察更加凸显作者对于流通经济运行的深刻认识和全新观点。本书基于流通过程的视角,遵循经济学的研究范式,诠释流通运行的内在机理及其规律性,对流通过程进行了全面的分析和阐述,力求呈现流通经济运行过程的丰富内涵及其内在规律。本书具有以下三个特点: 其一,内容严谨,体系完整。本书基于流通过程的角度构建了较为严密和完整的逻辑体系与研究框架,对流通运行过程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和阐述。其二,史料丰富,内涵厚重。本书基于流通观的历史演进,全面分析了我国流通体制的发展历史和严谨脉络。其三,把握前沿,关注现实。
本书是作者多年从事流通管理、流通研究和流通教学的成果。本书的成稿出版得到了团队成员的大力支持。本书由赵娴教授负责第1、2、6、8章的编写,黄雨婷副教授负责第3、4、5、9章的编写,杜红平副教授负责第7章的编写,杨静博士与邹旭鑫博士负责第10章的编写,最后由赵娴教授进行全书的统稿与完善。在此要特别感谢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原会长丁俊发研究员对本书整体架构和前沿进展的把关与指导; 感谢黄雨婷副教授、杨静博士、邹旭鑫博士在相关理论问题上的学术贡献; 感谢冯宁、邢光乐、包瑞、林佳梦、周航和陈曦的参与,以及对相关内容和数据进行的补充与完善。本书的顺利出版,还要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张伟编辑给予的大力支持。
本书既可以作为高等院校相关专业本科生和研究生的教材,也可以作为流通行业从业人员的培训教材、政府经济管理部门干部的知识读本、流通企业管理人员的必备工具书和理论研究者的研究参考。
作为学术研究的成果,我们力求反映前沿发展,提升理论高度,但也一定存在不足之处,真诚地期待同行们提出宝贵建议!
赵娴
2022年6月于北京通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