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的战略目标,要求“依托我国超大规模市场优势,以国内大循环吸引全球资源要素,增强国内国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联动效应,提升贸易投资合作质量和水平”。“十四五”时期我国以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为核心,以 “一带一路”建设为统领,推动更大范围、更宽领域、更深层次对外开放,依托中国大市场优势,促进国际合作,实现互利共赢。

“十三五”时期,我国货物与服务贸易总额跃升至全球首位,对外投资规模位列全球对外投资流量前三。我国国际贸易与投资的快速发展,拉动了国际商务人才需求。根据职业教育适应性的特点,职业院校瞄准技术创新和产业优化升级方向,高职院校纷纷将国际商务人才培养置于重要地位。在这种背景下,我们编写了本书。

本书采用360°的全方位设计思路,构建了完整的国际商务环境,系统阐述了环境要素对企业国际商务活动的影响,提出了企业进入国际市场的战略选择。本书包括10个学习项目共31个学习单元,既包括必备的知识,又提供相关的案例,聚焦“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和地区的商务环境,将国际商务环境的各个环境要素串联起来,形成一个整体,实现国际商务环境理论知识与实践内容相结合。

本书具有以下特色。

1. 全面融入课程思政

本书构建了“三位一体、三链合一”的课程思政体系。根据职业教育特点,构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素养目标“三位一体”的课程思政目标。按照“散点—组链—合链”的思路,从每个学习项目中提炼知识点、技能点,挖掘思政元素,将思政点提取出来,如取“盐”;以知识递增、能力进阶、价值塑造的逻辑组合课程的知识链、能力链、价值链,从价值链中选取与知识和能力匹配的思政元素放进每个学习项目,如“盐入水”,重构课程思政内容。开发课程思政资源库,设置“思政园地”专栏,植入理想教育、爱国教育、科学思维训练和职业教育,将价值塑造、知识建构和能力培养融为一体,发挥教材的育人作用。

2. 彰显职业教育特色

本书编写体现“产教融合”“校企合作”职教特色: 编写团队是由国家“双高计划”A档高水平学校教师和企业专家构成,企业专家、思政教师和专业教师共同开发教材、编写教材,进行课程资源建设。企业专家作为核心成员,全程参与在线精品课程、思政示范课程以及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因此,本书是产教融合、校企合作的成果。

3. 体现时代发展特点

本书紧跟时代发展,内容全面反映国际商务活动的新政策、新模式、新方法,书中数据和案例都反映了国际商务环境的最新变化,并设有“展望未来”专栏,对国际商务各个环境的发展趋势进行预判,体现前瞻性。

4. 理实一体强化应用

本书按照“概念认知、理论应用、案例分析、项目训练”的逻辑设计学习项目,理论与实践并用,注重内容的科学性与实用性,强化实践应用。学习者在理论学习过程中,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实现了从“认知”到“创新”的蜕变,体现学以致用、知行合一。

5. 数字赋能转型升级

本书依托“双高计划”新形态一体化教材建设项目,配套建设了以知识点和技能点为颗粒度,以微课、动画、视频、素材为载体,类型丰富的数字化资源,并将优质资源用二维码在书中标注,即扫即学,推动传统教材的数字化转型升级。同时,本书配套建设在线开放课程,实现“一书一课一空间”的“互联网+”教学模式,扫描本页下方二维码即可在线学习该课程。

本书由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张彤教授、马洁副教授和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国际贸易学院邓海涛院长担任主编,主编负责全书架构设计和编写体例设计,并对全书进行修改和统稿。具体编写分工如下: 张彤编写学习项目一、学习项目三和学习项目六,马洁编写学习项目四和学习项目七,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李郭记编写学习项目二和学习项目五,企业专家邝炫编写学习项目八,广西国际商务职业技术学院邓海涛和王廖莎编写学习项目九,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郭孟珂博士编写学习项目十,深圳信息职业技术学院邓志新博士提供案例,并对教材的部分学习项目进行了修改。本书由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中国服务贸易研究院常务副院长、国家文化发展国际战略研究院常务副院长、首都国际服务贸易与文化贸易基地首席专家李嘉珊教授担任主审。

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阅了大量国内外公开发表和出版的文献资料,北京电子科技职业学院思政教师潘莉莉博士提供了思政指导,中国国际贸易促进委员会商业行业委员会给予了大力支持,在此表示由衷的感谢。

由于编者的理论水平和实践经验有限,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各位专家和读者批评、指正,以便我们不断完善。

国际商务环境张彤

2023年7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