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学术英语听说交流(高级)》是清华大学“通用学术英语系列教材”中的一部,旨 在帮助有较好英语基础的学生实现从普通用途英语到学术用途英语学习的过渡,全面提 高学术英语听说交流能力,从而更加自信地参与国际学术交流与合作。教材总体设计体 现口语表达驱动、听力理解并重的原则,听力理解部分聚焦听讲座和记笔记,口语产出 部分聚焦口头展示和参与研讨会。教材选材丰富、文理兼顾、富有学理深度,学生在提 高学术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就一般性的学术话题以及全球议题进行深入学习、思考 和交流,从而提高自身的决策能力并培养社会责任感,充分体现语言活动在帮助学生构 建知识体系、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发展批判性思维方面的重要作用。
一、使用对象
本教材适用于英语能力达到《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20版)中“发展目标”水平 的学生,或者有较好基础的英语学习者,适用于一个学期的完整教学活动。
二、教材特点
1.遵循口语表达驱动、听力理解并重的原则。口语产出对语言能力培养的重要性不 言而喻,因此,教材每个单元以产出性口语问答导入话题,最终以综合性口语产 出活动作为单元结尾。同时,本教材也特别注重听力训练。我们基于学习者需求 分析发现,学生还存在诸多听力理解方面的困难,而听力理解能力对于学生能否 成功参与学术交流至关重要。本教材的语言输入部分设计分层清晰,从概念层面 的理解,到整体逻辑框架的分析,逐渐深入至批判性分析与评价。
2.学习目标明确,主线清晰。本教材面向英语水平为中高级的学生,针对本科生阶 段的主要通用学术英语学习问题和需求,听力理解部分聚焦听讲座和记笔记,口 语产出部分聚焦口头展示和参与研讨会,引导学生进行系统性的策略学习和实践 演练。
3.内容丰富,文理兼容,富有学理深度。选材注重趣味性、多元性、时效性,且文 理兼容,既启发学生的人文思考,又培养其科学素养。本教材选用的学习材料篇 幅较长,为10-20分钟每篇,不少出自相关领域有影响力的学者,量大容深, 接近真实学术交流场景的要求,使得学生在提高学术英语语言能力的同时,能够 有机会就—般性的学术话题以及社会热点话题进行深入学习、思考和交流。
4.学习内容模块化,循序渐进,可灵活使用。学习过程由易到难,鼓励学生从建立 自信开始,逐步提高认知挑战。教材最后两个单元加入了辩论技能讲解与操练, 意在整合学生的信息素养、逻辑思维能力和表达能力,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自信 心和领导力。各单元包含的学习模块,即听力小技巧(Listening Tips)、研讨 会技能聚焦(Seminar Skil Focus)、口头展示技能聚焦(Presentation Skill Focus)和辩论技巧聚焦(Debating Skill Focus),都具有一定的独立性,教 师和学生可根据需要灵活搭配使用。
5.资源丰富,为个性化的教与学提供支撑。教材每个单元均提供补充学习资源,多 为与本单元话题相关的短视频,其中不乏精彩电影片段,可作为学习的增味剂,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三、内容安排
本教材共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可供四个学时的学习,分为Section A和SectionB 两大部分。每个单元提供至少两段篇幅较长的视听学习材料,聚焦一个口头展示技能和 一个研讨会技能,最后的两个单元中还增加了辩论技巧的讲解与练习。总体上,学习材 料难度和任务复杂程度呈阶梯状递进展开。
每个单元的具体结构如下:
话题引入
预热活动(启动相关知识和词汇) Secton A
词表
视频材料1
听力练习(记笔记→细节理解→批判性分析及评价)
研讨会技能与实践操练(第7、8单元内容为辩论技能与实践操练)
预热活动(启动相关知识和词汇) Section B
词表
视频材料2
听力练习(记笔记→细节理解→批判性分析及评价→听力小技巧)
口头展示技能与实践操练
本教材第1、第2、第8单元由吴炜主笔编写,第3、第4单元由付林主笔编写,第 5至7单元由张智鹏主笔编写。全书统稿工作由吴炜、张智鹏负责。书稿由清华大学语言中心外籍教师Kamleshkumar Patel校对。
本教材获得了清华大学教育教学改革——教材专项项目的资金资助,在编写过程中 得到了清华大学语言教学中心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试用阶段获得了清华公 外本科生们宝贵的一手反馈意见。在此一并表示诚挚的谢意!
最后,鉴于编者学识和眼界有限,编写内容恐有不当之处,还望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
2024年7月于清华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