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提高直接融资比重。”资本市场是现代金融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关键的要素和资源市场。“健全资本市场功能”最重要的是进一步发挥资本市场要素资源配置功能,坚持金融服务实体经济的宗旨,完善适应不同类型、不同发展阶段企业差异化融资需求的多层次资本市场体系,拓宽服务的覆盖面,提高配置效率和服务质量。创业投资是整合技术、资本、人才、管理等创新资源的关键资本力量,是财政资金市场化使用、社会资本规模化运作的重要金融工具,是技术洞察和鼓励创新、容忍失败的有效发展机制。
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指出,必须坚持科技是第一生产力、创新是第一动力,加快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不断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实现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创业投资是促进科技创新成果转化的助推器,是落实新发展理念、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培育发展新动能和稳增长、扩就业的重要举措。创业投资已然成为推动我国科技创新与落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重要支撑,是培植新质生产力与高质量发展动能、推动资金链与创新链有效对接的关键途径。
自1985 年3 月《中共中央关于科学技术体制改革的决定》(中发〔1985〕6 号)明确提出允许以创业投资的方式支持具有较高风险的高新技术企业发展拉开了我国创业投资发展的序幕以来,我国创业投资整体经历了法律建设与运行机制规范化的萌芽期(1985—2004 年)、法律法规初步成型与多层次资本市场监督架构逐渐明确的起步期(2005—2014 年),以及如今的高速高质发展期(2015 年至今)。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创业投资的高质量发展,致力于促进创业投资行业良性循环。我国创业投资行业作为技术创新的催化剂、产业升级的推动力、就业机会的创造者、可持续发展实践者的角色在创新驱动中是任重而道远的。要发挥优化资源配置、促进产业升级和增强国际竞争力的关键作用,就要从科技创新的驱动力、产业结构的优化、绿色经济的培育、共享经济的兴起、人才培养与就业联动等方面共同发力。如何结合我国的具体国情,探索出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创业投资发展道路,是摆在我们面前的急需解决的一个重大课题。
创业投资作为一种经济活动和一个经济领域,在国民经济中是客观存在的。在我国,随着创业投资的发展,各类学术研讨会频频召开,出版的书籍和发表的论文越来越多。高等院校、科研机构及政府相关部门等也在理论和实践两方面积极展开系统、深入的探索,并取得了一系列成果。我国的创业投资事业经历了近40 年的发展,涌现了大量成功的创业投资案例,而以往只是侧重于创业投资理论或只是反映国外创业投资实践的教材已经跟不上时代的发展,不太适宜作为新时代体现我国特点的创业投资的基础教材,因此,笔者为解决创业投资教学之急需,同时也为创业投资的从业人员和一般读者能系统了解创业投资的基础理论和我国创业投资实践的实务知识,特编写本书,希望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一、本书的结构和内容
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的有关资料,结合自己从事创业投资教学和研究过程中的心得体会,力求准确地反映创业投资的基本理论和运作实务知识,并结合我国的实际情况,对我国创业投资的有关问题进行理论与实践思考。全书共分为十四章,第一章导论部分主要从概念和原理上介绍创业投资的基本知识;第二章介绍了契约的定义与分类,同时基于信息不对称理论,阐述了创业投资中的双重委托代理问题、逆向选择与道德风险问题;第三章从创业投资公司的不确定性与风险出发,阐述了组合投资的主要策略;第四章介绍了期权的概念,以及金融期权理论和实物期权理论的特征与应用等内容;第五章从创业资本的角度,介绍了创业资本的主要来源、影响创业资本供给的因素,以及创业投资基金的募集程序与策略要点;第六章从组织形式的角度,介绍了创业投资基金组织形式的种类与特点,以及不同组织形式的比较和演变历程;第七章探讨了创业投资管理人的角色定位、技能素养和激励约束形式等;第八章从定性评估的角度,介绍了创业投资项目的评估过程和准则、项目筛选与挖掘,同时对尽职调查进行了全面分析;第九章关注的是创业投资项目的定量评估和权益分配,详细介绍了创业项目的价值评估方法,以及权益分配的具体计算过程;第十章从投资过程与投后监管的角度,主要阐述了创业投资的风险来源、投资工具与投后管理,以及增值服务与投后管理;第十一章主要介绍了创业投资退出的原理、方式和时机决策;第十二章从资本市场的角度,主要介绍了国内外多层次资本市场的特点,以及我国创业板、科创板和北交所三大重点新兴板块;第十三章主要介绍母基金的含义、分类、运作模式,同时分析了政府引导基金及其与母基金的区别与联系;第十四章阐述了大企业参与创业投资的历史沿革、特点、模式及发展情况。全书以创业投资为主线组织相关部分的内容,尽可能形成概念、原理、实务相联系的相对完备的理论体系,使读者对创业投资的基本知识、运作过程和方法有一个比较清晰且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二、本书的编写特点
(1)结构框架完整,理论系统较为完善。本书吸取了国内外同类著作的精华,同时紧密结合我国创业投资实践的特点,构建了一个相对完善的创业投资理论体系。
(2)内容涵盖广泛,涉及的知识颇为新颖。近年来,创业投资实践迅速发展,相关理论也日益丰富和深入。本书秉持着理论联系实践的原则,整合并吸收了既具有前瞻性又具有指导性的观点、理论和实践经验。
(3)各章相互独立,便于教学。从教学的特点出发,本书的每一章除了介绍基本内容,还给出了“核心问题”“学习目的”“思考题”,便于学生掌握本书内容,有助于教师讲课和学生自学。
在写作过程中,笔者参阅了大量相关书籍、教学讲义与课件、学术刊物及网络上的学术资源,这些都尽量在参考文献中列出,但因时间关系和其他一些客观因素,未能与原作者一一联系,在此一并向各位作者表示深深的谢意。另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有许多博士生、硕士生参与了资料收集、编写和修改,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由于笔者知识水平和掌握的资料有限,而且创业投资的实践性很强,又是一个不断变化发展的领域,因此,书中难免有不足之处,恳请读者批评指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