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在公共财政条件下,政府的财政活动主要是通过预算配置社会资源。为满足社会公共需要提供公共产品和服务,作为公共产品和服务的受益者的公众必须分担一部分供给成本,表现为纳税人向政府纳税缴费。由此,纳税人与政府之间建立了一种委托—代理关系,即具有独立财产权的纳税人担负着政府的财政供应,就必然要求监督政府的财政,以政治和法律的程序保证政府收支不偏离纳税人的利益,保障委托人的财产权利不受政府权力扩张的侵犯。因此,从经济学角度看,政府预算是一种在合理划分政府与市场边界基础上的资金分配活动。而由于其分配对象的特殊性,使得这种分配活动被纳入政治和法律的程序。所以,政府预算的形成反映着复杂的政治学、法学、经济学和管理学及社会学的问题,也是目前多学科视角研究政府预算问题的原因。

近年来,随着公共财政框架体系的建立,政府预算进行了从理论到实践的全方位的深入改革。本书以管理学原理为研究主线并按照预算管理的流程展开,在帮助大家了解预算管理的基本制度的基础上,通过分析政府预算的编制、审批管理,了解预算决策过程;分析政府预算的执行管理,了解预算组织协调和处理各种预算收支的过程;分析政府决算、财务报告及绩效管理,了解落实政府责任、控制公共预算支出和预算风险的过程。在此基础上又融合了经济学、政治学、法学等研究视角,交叉分析政府预算问题。经济学的研究视角主要通过预算的政策、原则、绩效评价等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在市场经济中存在市场和政府两种资源配置主体的情况下,政府应如何通过预算机制去配置资源,并要求其配置和使用符合政府优化资源配置的目的;政治学的研究视角通过预算的原则、预算管理的职权、预算的审批、预算的监督等问题,帮助我们了解在民主社会中政府和公众在预算管理中的权利和责任;而上述的研究视角都要遵守一国法律法规,因此法学的研究视角则帮助大家理解政府预算是一个法律文件,是一份涉及政府、公众、管理者之间多主体,各级政府及管理部门之间多层级的综合性委托—代理契约,一切政府预算问题都必须遵循法定程序。

本书立足于我国政府预算管理的法律法规框架,以预算工作的流程为主线,比较全面、系统地阐述了预算管理基本理论、预算编制与管理、预算执行与管理、政府决算与管理等内容。同时,结合当代政府预算管理改革的新成果和动态,重点介绍和分析了部门预算改革、政府采购制度、预算绩效评价等内容。 

“政府预算管理”作为实务性、政策性较强的课程,在强调预算管理理论重要性的同时,还非常注重介绍部门预算编制、国库集中收付等预算实务的操作与政策问题,配合预算管理各环节的课内实验或综合实验,有利于学生熟练掌握政府预算管理的理论与实务。本书是针对高等院校经济类、管理类专业的本科生、研究生而编写的教材,也可作为政府部门工作人员的参考书。

本书由陈政弘负责编写第一章政府预算概论、第二章政府预算的管理基础,舒歆负责编写第三章政府预算管理体制、第四章政府预算的编制,吉逸轩负责编写第五章政府预算的审查批准、第六章政府预算的执行,谭辉负责编写第七章政府决算和财务报告、第八章政府预算绩效管理、第九章政府预算监督与法治化。刘晓凤教授对全书进行统稿。

本书虽经几次修改,但由于编者能力所限,难免有不足之处,敬请各位专家、读者批评指正。

作  者

2023年3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