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建筑初步”和“建筑建造1”是建筑学专业在基础教学阶段的重要课程,是专业启蒙与设计导引的开端,同时也是后续“建筑设计”与“建筑建造2~4”系列主干课程的基础与保障,担负着专业基本能力培养的重要职责。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多年来持续进行教学研究与改革,探索教学的途径与方法,为边疆地区建筑学人才的培养做出具有积极意义的尝试与实践。
早期阶段(1985—2008年):2008年之前的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在“教育部高等学校建筑类专业教学指导委员会”的统一指导下进行教学实践,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和当时国内多数建筑院校所遵循的巴黎美术学院体系(布扎体系)基本相同。“建筑初步”课程作为建筑学专业的入门课程,在当时以专业基本表达技能训练为主,训练内容以线条练习、渲染练习、基本绘图表现技法为主,同时依据选用的教材讲授建筑学专业的基本知识。
专业评估后(2009—2018年):2009年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首次通过专业评估,以此为契机对原有教学体系与课程内容做了较大幅度调整,“建筑初步”课程的教学目标在表达技能训练的基础上,增加了空间环境感知等强调自身感知的教学内容。自2014年起,陆续有多位任课教师参加了顾大庆老师在香港中文大学举办的面向全国建筑院校的基础教学教师培训,并以此为基础将“建筑初步”课程的训练内容调整为解析重构、城市认知、空间转换和实体建造四个更加明确的部分。
新的改革实践(2019年至今):自2019年开始,建筑系以一年级基础教学阶段的课程改革作为试点,根据本校建筑馆这一独特教学资源进行教学内容重构与教案设计改革。在一年级课程设置中增加“建筑建造”实践课程,与“建筑初步”课程共同形成基础教学阶段的以“具身认知+空间建构+实体建造”为核心内容的教学架构,在“建筑初步”课程设定“空间环境认知”“操作训练”“综合应用”三个专题训练中展开教学,综合培养学生认知、操作和创新能力。“建筑建造”课程则更加注重训练学生从设计到建造全过程的知识运用与解决问题的综合实践能力。以上两门课程的教学建立在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馆这一特定场所环境的基础上,构成了具有鲜明特点的教学架构。
本教程的素材大部分来自内蒙古工业大学建筑学专业近五年的基础教学实践成果,其中包括“建筑初步”和“建筑建造”两门课程的教案及部分学生的优秀作业。这部分成果是近几年基础教学改革较为全面的总结与展示,期待后续随着教学改革与实践的不断深入会有更加丰硕的成果得以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