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近年来,我国的会计环境、会计法和会计准则发生了很大的变化。2024年6月28日,第十四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第十次会议决定对《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做出修改。2016—2023年,财政部也修订了多项会计准则,许多会计处理发生了较大的变化。

本书于2017年8月第1次出版,得到广大读者的支持与认可,诸多高校教师、在校学生对本书提出了反馈意见,并对本书再版寄予了希望与期待,这是本书再版的动力源泉。

此次修订,编者对全书的结构及内容进行了调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将“学习目标”分解为“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使读者清楚掌握各章知识内容、能力培养和基本素质的要求,做到目标明确;二是将党的二十大报告重要指示融入教材内容,在会计目标、会计信息质量要求、科学研发、职工薪酬、收入确认与计量、税收法规等方面,与党的二十大报告紧密结合,同时结合《会计法》的修改和《企业会计准则》的修订对教材内容进行更新调整,做到与时俱进;三是增加新形态立体化教学资源,本书是纸质教材和数字化资源一体化设计的新形态教材,配备的案例引入、补充学习、课后练习以二维码形式展现,读者可通过微信扫描二维码获得上述学习资源,体现数字时代线上线下相结合的特点;四是加强教学团队建设,以老带新,注重青年教师培养,由孙建老师接任第二主编修订任务,吸纳黄镜儒和闫晓雨两位青年教师参加教材修订,不断优化教学团队结构,增强教材编写力量。

本书以培养学生会计执业能力为目标,以应用型本科院校教学改革成果为依托,以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省级重点教材建设为引领,以通俗易懂的语言、生动丰富的案例和价值观教育为引导,系统地阐述会计学的基本理论、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

作为普通高等教育经管类核心课程教材,本书通过修订再版突出以下特色。

1课程教学与素质教育融合,落实立德树人目标

围绕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提升会计教育的思想性。推动经管类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深度融合,结合我国古代会计学科的发展,会计教学必须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让学生了解我国悠久历史文明的同时,增强学生的文化自信,着重从会计的视角讲好中国经济发展故事,并注重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和职业道德。本书每章配有素质目标,将素质教育元素融入会计教学内容,实现立德树人的目标。

2理论知识与实践技能有机结合,注重应用型人才培养

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各教学章节均有目的地引入了相关的会计典型案例,将学生带入现实的工作场景中,进而培养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和职业判断等能力。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实践“理实一体、学做合一”,从而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应用能力。

3紧跟政策、与时俱进,注重教学内容更新

将会计新准则、研究新领域和行业新方向融入教学内容,注重知识更新。本书理论部分以会计要素为主线,将真实案例融入教学环节;实践教学采用“仿真式”教学情境,利用企业真实业务改编的各类原始单据进行“沉浸式”教学,仿真企业工作环境。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培养中国会计人的使命担当,聚焦会计人员的“三坚三守”职业道德。

4积极进行教学改革,将教学改革成果融入教材

本书由从事一线教学工作的教师编写,经过多轮教学实践,教学团队不断进行教学改革,申请多项校企合作教学改革项目,调整教学方法和手段,采用混合式的教学方法,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兴趣,并且引入了信息化平台,将新的教学体会补充到教材中,充实教学资源。

本书从会计价值与会计职业入手,引出会计核算的基础与方法,结合会计主体行业特点,运用会计方法确认和计量六大要素,进行产品成本的核算与报送会计成果。本书分为十五章,将知识目标、技能目标与素质目标写入教材。本书每章提供实训题和练习题,帮助学生复习巩固所学的知识,符合应用型人才培养目标要求。

本书由吉林农业科技学院李红艳、孙建担任主编,负责全书初稿及修改总纂;吉林农业科技学院陈凤云、杜修芹、杨中青、孙蕾担任副主编。全书共分十五章,第一、二章由李红艳编写;第三、八章由孙建编写;第四、五章由黄镜儒编写;第六、七章由陈凤云编写;第九、十一章由杜修芹编写;第十、十四章由杨中青编写;第十二章由闫晓雨编写;第十三、十五章由孙蕾编写。

本书是2021年吉林省普通本科高校重点立项建设教材(修订类),是基于省级教学改革项目“农业院校财务管理专业创新人才培养模式研究与实践”和“新文科背景下应用型本科院校经管类专业课程体系建设”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为吉林省一流本科专业建设和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建设成果。

由于编者水平有限,书中不足之处在所难免,敬请广大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