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 言

2024年是《关于禁止发展、生产、储存和使用化学武器及销毁此种武器的公约》(简称《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31周年。《禁止化学武器公约》生效后,虽然世界上发生化学战的可能性降低了,但化学武器并没有真正消失,我们还面临着化学武器的现实威胁。因此我们绝不能放松警惕,更不能减少对化学防护和中毒救援救治的关注与研究。

化学恐怖袭击是人类社会面临的重大威胁。1995年日本东京地铁沙林事件因改变了以往恐怖袭击的方式,造成了巨大人员伤亡和严重恐慌,影响深远;一些联合国认定的恐怖组织不仅掌握了制造和使用化学武器的技术与方法,并且已经多次使用芥子气、沙林等毒剂攻击军队和平民。化学武器并没有远离人类社会,在一些冲突热点地区形势尤为严峻。所以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未雨绸缪,以应对当前复杂的安全形势,保护民众公共安全。

中国是世界上较大的化学武器受害国之一。尽管抗日战争胜利已经近80年,我们的国家和人民仍然承受着这场战争所带来的痛苦,其中包含日本遗弃在中国的化学武器(简称日遗化武)。日遗化武给我国人民的生命健康、生态环境造成严重威胁和危害,多次发生伤人与环境污染等恶性突发事件。帮助民众做好相关防范,尽快消除日遗化武的危害,还人民一片净土,是十分紧迫而重大的任务。

《处理日本遗弃在华化学武器医学保障技术规范》旨在从医学救援专业技术角度,系统总结解放军总医院第五医学中心、原全军三防医学救援大队,以及各军种支撑保障医院、各现场救援挖掘作业部队指战员,处理日遗化武医学保障应急救援工作,指导构建处理日遗化武医学保障理论体系和技术指南卫勤规范。

全书以防化勤务和医学救援为主线,将勤务与技术相结合,总结工作,建构理论,指导未来。主要包括日遗化武与处理日遗化武工作、医学保障组织管理、现场医学应急救援、伤员院内救治、疾病预防控制与职业卫生防护等内容。本书直面处理日遗化武医学保障工作的实际需要,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立足于解决实际问题,对从事核化应急救援医学工作者,特别是对参与处理日遗化武医学保障的同仁们将有切实的帮助,对反化学战、应对化学恐怖、处置化学性突发事件等具有重要的借鉴与参考

价值。

本书是以学习研究为目的的交流讨论,书中诸多技术方法、工作流程等,一般适用于处理日遗化武和军用化学武器毒剂战剂损伤救治特定工作环境和条件,为防止造成有关方面的歧义与误解,请读者在使用本书时,注意甄别。

杨兴龙

2024年6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