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数字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之后的主要经济形态,正推动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治理方式深刻变革,成为重组全球要素资源、重塑全球经济结构、改变全球竞争格局的关键力量。人工智能作为数字经济创新发展的关键性新型前沿技术和数字经济的重要战略抓手,被视为推动整个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推动力。人工智能正逐步渗透经济社会的各个领域,推动生产方式的变革和产业结构的升级,成为数字经济时代的重要特征。
我国积极拥抱人工智能和数字经济变革,提出“数字中国”发展战略,《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强调建设数字中国对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性,明确数字中国建设按照“2522”的整体框架进行布局。推动数字中国建设,是我国紧紧抓住经济全球化和信息技术革命历史机遇、推动经济建设新旧动能加速转换、抢占新一轮科技竞争制高点的迫切需要。
数字经济是人类经济发展的新阶段,是人类社会经济系统的全方位变革,从生产要素的角度看数据成为新生产要素,从生产力的角度看新质生产力成为生产力的新代表,新生产力必然要求新的生产关系与之相适应,数字经济的发展必然要建构在新的数字生产关系之上。本书提出了数字技术基础设施、数字经济基础设施、数字供给、数字需求、数字治理等五方面构成的数字经济“五因素”模型,对数字经济各领域进行了深入分析。
2022年,ChatGPT横空出世,生成式人工智能(AI)大放异彩,一波新颖的大模型应用程序应运而生,特别是在AI绘画、AI音乐、AI视频等领域的应用造成轰动。那么,人工智能深度融合下的数字经济,在理论分析、技术迭代和应用领域、治理监管等方面会带来哪些革命性的改变?这也是本书思考的重要问题。
本书作为战略性新兴领域“十四五”高等教育教材之一,面向全国高校本科生通用。本书在撰写过程中,采用了文献综述、案例分析、政策分析、数据分析、专家访谈等多种方法: 广泛搜集资料,细致梳理知识点; 选取典型案例,深入剖析应用成效; 倾听行业声音,汇聚专业见解; 运用数据支撑,预测未来发展走向。这些严谨求实的方法保证了教材的理论深度、内容丰富性与权威性。
本书的编写,瞄准人工智能前沿技术与数字经济的结合,介绍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经济理论新趋势和新路径。本书应用马克思主义哲学观和认知观,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个视角分析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的基本内涵。就生产力而言,重点讨论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质生产力的构成以及对社会经济系统的影响; 从生产关系视角,重点探讨人工智能影响下的数字生产关系以及给政府、企业和个人所带来的转变。
本书对数字经济的各个方面,尤其是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进行了深度阐述。在理论阐述的基础上,配合大量国内外的产业实践,使读者能有系统和全局的理解。同时,本书还对数字中国与数字经济的重点领域进行深入分析,就数据要素市场、数字需求、数字供给、数字金融等展开深入介绍与分析。本书还对人工智能治理、伦理安全和相关实践进行专门的阐述。本书在重视理论体系严谨性的同时,充分注重可操作性,力争通过大量产业实践案例,让读者能够做到思学并举、学以致用。
本书的编写由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和百度公司共同完成,具体分工如下: 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队负责编写第1章(部分内容)至第8章、第11章、第12章,百度公司团队负责第1章(部分内容)、第9章、第10章、第13章。清华大学经济管理学院团队人员有: 朱岩、李红娟、温建功、王兰仪、王晗、杨帆等; 百度公司团队包括沈抖、袁佛玉、孙珂、吴健民、郑然、曹海涛等。本书在撰写过程中参考了国家政策及解读、科研论文、研究报告及专著,具体内容见参考文献,在此谨向相关作者表示感谢。
我们希望本书能够为读者提供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系统化理论,数字经济各领域的相关知识以及与人工智能的深度融合发展等内容,激发读者思考与探索的热情,引导读者投身数字经济与人工智能各领域前沿研究,为数字中国发展贡献力量。
当然,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各领域的发展日新月异,新技术、新理论方兴未艾,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不断涌现。本书不免存在疏漏与过时之处,恳请大家批评指正。衷心期待广大师生提出意见和建议。
作者
2024年10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