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STM32是基于ARM架构的微控制器,它具有高性能处理能力、丰富的外设资源、强大的开发工具和软件生态系统,适用于各种复杂的嵌入式应用。学习STM32能够掌握嵌入式系统的开发技能、深入了解硬件接口和通信协议,从而满足各种功能需求和创意开发。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本书秉承实践知行的原则,针对STM32单片机教学面临的硬件连接、程序编写、外围接口等问题,采用实训和项目讲解的形式,内容涵盖STM32单片机的基础、外设应用和实际系统设计,同时增加了素质培养内容,培养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兼顾学习者知识、素质、能力的全方位训练。

一、 内容特色

1) 知识体系严谨

本书内容从理论到实践,从简单到复杂,由浅入深,逐步展开,包括嵌入式系统基础知识和STM32最小系统软硬件介绍等预备知识,STM32单片机各种控制操作的基础实验,STM32控制步进电机、舵机和人工智能芯片结合的实际应用,并提供了4个完整的实际应用项目的设计和实现。本书关注前沿技术发展,紧扣教学需求,对上一版中的相关技术介绍和应用软件版本进行了更新,多角度地展现STM32设计方法和应用技巧,尤其是控制硬件资源方面的灵活性和控制力。

2) 素质培养共建

本书在精心挖掘知识技术之外,增加了素质培养目标,涉及道德、能力和创新素质信息并整合。在预备篇和基础篇,设计了每章与素质培养目标一致的讨论话题,为学生提供参与和执行的空间,使得素质培养有迹可循,避免流于形式和文字。应用篇设置了“技术之外”内容,包括“‘积跬步’的步进电机”“警惕‘迷失’的舵盘”“能听出来是谁吗?”“RFID钥匙”“不可忽视的蓝牙安全”“智慧生活,美好生活”共6个与章节相关的能力和素质发展话题。

3) 启发拓展思考

本书提供的16个实训为完整的验证性实验,用于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同时每章设置大量思考和扩展题目,增强读者兴趣,引导读者进一步思考和设计扩展应用,完成创新性实验设计。

4) 配套资源完善

本书配套资源包括教学课件、教学大纲、工程代码、运行环境、微课视频等。教学大纲规划了教学进度和相关教学方法,增加了实践篇教学过程和教学评价中思政元素的设计,旨在培养学生建立团队协作、创新意识、规矩意识和诚信品质。另外,本书提供相关硬件材料技术支持。

二、 结构安排

全书共4篇,包括: 

 预备篇(第1~4章): 介绍了嵌入式系统和STM32嵌入式芯片的基本概念,STM32最小系统开发板的制作以及STM32软件开发环境的搭建。这4章的知识对于后面的STM32开发起到铺垫作用,同时也使读者初步认识STM32单片机。

 基础篇(第5~12章): 列举了STM32单片机的I/O、串口、中断、定时器、PWM、DMA和ADC应用,共10个基础实验。

 应用篇(第13~18章): 列举了6个STM32外部模块扩展应用实验,包括步进电机、舵机控制、语音合成、RFID读卡器、蓝牙串口和人体红外感应操作。

 实战篇(第19~22章): 全面讲解了4个完整应用系统的设计过程,包括遥控小车系统、简易交互狗系统、电子驱蚊器系统和室内环境监控系统。

本书由屈微、王志良担任主编,王志良制订了本书编写大纲、内容安排并指导文字写作,屈微负责全书的统稿和组织工作。潘秋实制作了基础篇视频并提供了全书所有实验的工程代码,李绪昆制作了应用篇视频并提供了软硬件相关技术支持。屈微、王志良编写了预备篇(第1~4章); 屈微、卫玲蔚编写了基础篇(第5~12章); 潘秋实、屈微编写了应用篇(第13~18章)和实战篇(第19~22章); 屈微、何杰编写了第13~18章“技术之外”的内容; 黄晓璐、李莉参与了“素质培养目标”和“小组讨论”的设计和编写。

配 套 资 源

 工程代码、运行环境等资源: 扫描目录上方的“配套资源”二维码下载。

 教学课件、教学大纲等资源: 在清华大学出版社官方网站本书页面下载,或者扫描封底的“书圈”二维码在公众号下载。

 微课视频(256分钟,25集): 扫描书中相应章节中的二维码在线学习。

注: 请先扫描封底刮刮卡中的文泉云盘防盗码进行绑定后再获取配套资源。

由于时间仓促,加上编者水平有限,书中难免会有疏漏之处,恳请各位读者、老师批评指正,在此编者表示衷心的感谢。

编者

2024年8月于北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