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言
教育的进步推动教材的革新。本书自2018年1月出版,因其简明、易学、实用,受到广大师生的喜爱和好评。经过市场和教学的洗礼,此次迎来了再版的契机。为了更好地满足新时代学习者对于应用文写作学习的需求,我们精心打造了这本新形态教材。
此次再版,充分贯彻教育部《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中提到的“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必须将价值塑造、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三者融为一体、不可割裂。全面推进课程思政建设,就是要寓价值观引导于知识传授和能力培养之中,帮助学生塑造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体要求,坚持“充分贯彻新大纲、针对学生专业特点、提升学生写作能力、满足社会实际需求”的理念,在教材体例、例文选择等方面做了较多修订。全书主要表现为以下几个特点:
一、反映时代需求,纳入思政元素
按照2012年7月1日中共中央办公厅颁布实施的《党政机关公文处理条例》的要求,全书编排实用文体和内容,力求反映时代的新需求。同时,选取较为新颖、富含时代感的典型案例,融入课程思政元素,以求更贴近时代、贴近生活、贴近教学实践。
二、阐释精当理论,引入信息技术
理论的阐释简明扼要,以“必要、够用”为度。引入新的信息技术,在重要的知识点设置二维码,便于学生获取专业教师的视频讲解。各章设置“在线测试题”板块,利于学生及时通过针对性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三、优化科学体例,突出教学实用
本书第一章阐述应用文写作的基本理论,其他章节共讲解了五类30多个文种,每个文种的讲解分成必备知识、写作指南、例文赏读、思考题四个部分,力求做到理论与实践紧密结合。文体的选用突出广泛性、实用性和灵活性的原则,留给学生自选、自学的空间,力求达到“立足学生,服务专业,求真务实,提高能力”的目的。
本书由沈阳大学文法学院张雅莉、关莹、李淼、赵丽丽、李农合作完成,编写分工如下:张雅莉编写第二章第五节,第三章第四节、第五节和第六节,第四章第三节和第八节,第五章和第九章;关莹编写第一章,第二章第三节,第三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六章第一节、第二节和第三节;赵丽丽编写第二章第四节、第六节,第四章第一节、第二节、第四节和第五节;李淼编写第二章第一节、第二节,第三章第三节,第四章第六节、第七节,第八章;李农编写第四章第九节、第十节,第六章第四节,第七章;张雅莉负责统稿。
本书编者多为教学一线教师,此次再版编撰期间,多位教师凝聚多年的教学心得、科研成果和全部心血,力求使本书内容更具现实意义与创新价值。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参考了相关的文献,吸收了一些相关成果,篇幅所限,不能一一注明,借此机会向其编著者表示诚挚的谢意!
鉴于编者水平有限,本书可能存在诸多问题与不足,希望得到同行专家的批评、指正。衷心希望这本体例新颖、资源丰富、互动性强的新形态教材,能够引领各位读者踏上一段高效、有趣的学习旅程。
编者
2025年2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