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书前言

前言

在这个被智能科技深度重塑的时代,人工智能已不再是遥不可及的未来科技,而是触手可及的现实力量。《人工智能导论》犹如一把开启智能世界的金钥匙,将带领读者踏上一段充满惊喜的探索之旅。本书不仅系统地介绍了人工智能的基础理论,更注重培养读者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让每一位读者都能在实践中感受AI的魅力。

本书以“立德树人”为根本,坚持科学性与思想性并重,在传授专业知识的同时,强调科技伦理与社会责任。我们相信,真正有价值的人工智能教育,不仅要教会学生“怎么做”,更要引导他们思考“为什么做”和“为谁做”。全书语言生动流畅,案例丰富翔实,既有严谨的理论推导,又有妙趣横生的实践项目,让学习过程充满发现的喜悦。

如下5大特色让本书脱颖而出。

1. 循序渐进的知识阶梯

从人工智能的“前世今生”娓娓道来,沿着“概念→方法→应用”的清晰路径,带领读者攀登智能科技的高峰。无论是搜索算法的基础原理,还是大模型的前沿应用,都能在这里找到系统的讲解。

2. 立体化的学习生态

打破传统教材的局限,构建“纸质教材+在线课程+交互资源”的三维学习空间。配套的微课视频让复杂算法“活”起来,精心设计的Python代码库让理论“动”起来。

3. 模块化的知识拼图

基础认知、核心技术、综合实践三大模块环环相扣,既保持知识的系统性,又赋予学习充分的灵活性。读者可以根据需要自由组合,创建个性化的学习路径。

4. 知行合一的教学理念

以工程教育认证为导向,通过真实场景的任务驱动,让知识在实践中生根发芽。特别融入的课程思政元素,让科技报国的种子在潜移默化中茁壮成长。

5. 沉浸式的学习体验

创新的“理论+代码+可视化”三位一体教学模式,让抽象的概念变得触手可及。精心设计的交互环节,让学习过程充满互动与惊喜。

本书共9章,主要内容有: 计算思维与计算机基础,人工智能基础认知,知识表示与推理,问题求解与搜索,自然语言处理,计算机视觉基础,计算机听觉基础,大模型与具身智能,综合实践项目。

本书适合作为高等学校人工智能通识课程教材,也适合对AI感兴趣的初学者自学使用。

本书为荆楚理工学院教材资助项目,由荆楚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学团队完成。本书由胡玉荣、余云霞、董尚燕、李俊梅编写,其中,第1、3章由董尚燕编写,第2、8章由胡玉荣编写,第4、5章由李俊梅编写,第6、7、9章由余云霞编写,全书由胡玉荣统稿。

本书凝聚了荆楚理工学院人工智能学院教学团队的智慧结晶,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学校各级领导、智能科学与技术教研室同仁的鼎力支持,特别是朱小龙博士提供了大量帮助,在此表示感谢。特别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的专业指导,让本书得以以最佳面貌呈现给读者。配套的丰富教学资源将通过清华大学出版社官网与读者见面。

人工智能的浪潮奔涌向前,我们诚挚地邀请您打开这本书,与我们一起探索智能科技的无限可能。书中如有疏漏之处,恳请广大读者不吝指正,让我们共同推动人工智能教育的进步。

作者

2025年6月于湖北荆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