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 言
我们正处在一个变化的时代。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改变了人们的生活、学习和工作方式,智能技术的突破性进展也将改变社会对各类人才的需求。我们的教育应当做出改变。但是,目前的教育研究更多地侧重学理,对中国和世界的教育与办学实践的研究和总结不足。2019年1月,北京大学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以下简称中心)建立时,我们提出“问题导向、跨界协同、知行合一、共创未来”的理念。中心的目标是形成科学务实、面向未来的教育共识性文件,努力成为具有全球品牌效应的教育交流平台,成为具有全球影响力的中国教育智库。中心希望动员和汇聚各学科领域的学者和关心教育的社会人士,从实践出发,针对中国大学发展中的关键问题,总结国内外优秀大学的教育和办学经验,揭示大学发展的内在规律,对其本质有清晰的认识,得出符合实际、能够指导实践的理论和方案,帮助推动中国大学的发展,使中国的高等教育进入世界前列。
在中国工程院的支持下,中心承担了战略咨询项目“世界顶级工学院建设的战略研究”。2018年1月8日,中心举办了“2020未来教育论坛”与“未来·教育·对话”讲座沙龙。在未来教育论坛上,来自国内外的高等教育管理者、教育研究专家、教育行业同人、教育未来发展产业实践者共计450人参会,其中包含外方代表5人。第一天的大会上,23位嘉宾聚焦四个主题进行观点和实践分享,包括全球化新技术下通识教育和专业教育的融合与发展、产业经济与工程教育的互动及教育创新推动社会进步等。基于特定视角,他们从不同国家、不同学校、不同领域进行研究,为未来教育提供创新方法、实践探索与解决方案,引导教育工作者从未来去反思现在的平台与契机,得到与会者的一致认可。
“2020未来教育论坛”第二天举行了小型闭门会议,包括北京大学原校长、未来教育管理研究中心主任林建华,欧林工学院院长理查德·米勒(Richard Miller),上海纽约大学副校长杰弗里·雷蒙(Jeffery S. Raymond),新加坡国立大学副教务长梁慧思等在内的顶级学者与嘉宾分享了对未来教育的洞察及发展建议。他们探讨了未来教育模式、中国基础教育K12阶段的教育改革、欧林工学院教育创新模式、“终身教育”模式、人才联合培养模式及中国教育体制创新等,这为发展未来教育提供了很好的思想观点与实践指引。
在“未来·教育·对话”讲座沙龙环节,中心组织邀请了国内外的专家学者和业界人士,共同研究探讨大学教育面临的挑战和机遇,拓展大学管理者的视野。在系列对话中,每一期都邀请相关主题领域的教育专家和学者,对相关问题的缘起、发展进行深度交流和分享,其中有4期的主题引发了广泛思考和讨论。如专家学者探讨了中国一流大学学生学习动机的发展及其影响、为什么中国高等教育能够容忍如此巨大的分化,交流了本科教育教学过程中的经验,以及大学生能力水平及增值的国际比较等问题。未来教育论坛和教育对话相关主题的分享与交流,为我们理解教育、思考设计世界顶级工学院顶层战略提供了深度洞见和重要参考。
本书的目的在于启迪智慧,启发读者对未来教育的思考,也激发政府、学校、科研机构及其他人才培养机构对创新教育实践的改革探索。通过教育论坛观点碰撞和系列教育对话,我们期望探寻数字经济时代未来教育发展的重要方向,挖掘和提炼体现未来发展要求的有效教育实践。通过观点的分享和启迪,读者可能会更清晰地认识到教育发展中的不同维度,认识到21世纪人才需要的能力类型及创新人才培养的重要方向。在本书中,我们将分别详细展示“2020未来教育论坛”及“未来·教育·对话”讲座沙龙各专家学者的观点、见解,以供读者品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