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章 引言和预备知识 这一章的内容虽是准备部分,但非常重要,如果不熟悉,以后会处处受阻.考虑到各人原有的基础不同,这一章的内容和习题适宜自学.但不管是谁都应把内容和习题通读一遍,有重点地在某些内容上多加注意,例如关于整数的同余运算一定要熟悉起来. 1.1 几类实际问题一、 内容提要 本节的目的是提出一些可用近世代数解决的实际问题,以期引起读者的兴趣.由于读者现在还未学习到有关内容,所以我们只能用初等的方法来做这些题,从中体会到问题的困难. 二、 习题1.1详细解答 1.1-1 用两种颜色的珠子做成有5颗珠子的项链,问可做出多少种不同的项链? 分析 在学群论前我们没有一般的方法,只能用枚举法. 解 用笔在纸上画一下,用黑白两种珠子,分类进行计算: 全白只1种,四白一黑1种,三白二黑2种,二白三黑2种,一白四黑1种,全黑只1种.因此可得总共8种. 点评 读者不妨增加颜色数或珠子数再做做看,可以发现越来越难做,从而体会到必须寻找更高明的方法. 1.1-2 对正四面体的顶点用2种颜色着色,有多少种本质上不同的着色方法? 分析 我们可以用硬一点的纸做一个正四面体,也可在纸上画一个正四面体.看看有多少种着色方法.这里所说的本质上不同的着色方法,是指对两种着色不论怎样转动此正四面体它们都不能重合. 解 类似第1题,用枚举法可得5种. 点评 读者不妨增加颜色数再做做看,比项链问题更复杂,如没有更好的方法是很难走远的. 1.1-3 有4个顶点的图共有多少个?其中互不同构的有多少个? 分析 复习一下图的概念,图一般指有标号的图,n个点的图有2n 2=2n(n-1)2个.但其中有很多是互相同构的,即不考虑点号,两个图可以重合就称为它们同构.互不同构的图又叫无标号图.求互不同构的图的个数是很难的问题,需要用群论方法. 解 由本节内容,有4个顶点的图共有64个图.用分类计数的方法可得共有11个互不同构的图: 无边的空图1个,一条边的图1个,有2条边的图有2个,有3条边的图有3个,有4条边的图有2个,有5条边的图有1个,有6条边的图有1个. 点评 读者不妨算一下有5个顶点的图共有多少个有标号图,有多少个互不同构的图.虽只增加一个点,但难度有很大的提高. 1.1-4 如何用圆规5等分一个圆周? 分析 可先作一个单位圆,设其半径长度为1,问题变成如何求出五边形的边长. 解 用初等数学的方法求五边形的边长: 作一个顶角为36. 、腰长为1的等腰三角形,设底边长为a,则a就是十边形的边长,以a为半径以单位圆周上任意一点为圆心在圆周上交出两点,则这两点之间的距离就是五边形的边长.那么a怎么求呢?只要在那个等腰三角形上作一条辅助线:底角的角平分线,再利用相似三角形边长成比例的关系,可得a=5-12,分别以1和2作直角边,斜边就是5,所以a就可作出了.图 1.1 点评 由于一个数的开平方可以在圆上作出(见图1.1,即主教材图4.2),所以,如果正n边形的边长,可由某个有理数经过有限次开平方与四则运算求得,则就可n等分一个圆.但这是否是可n等分一个圆周的必要条件呢?我们将在第4章中详细讨论此问题. 1.1-5 如何用根式表示3次和4次代数方程的根? 查看数学手册.因公式较复杂,不在这里列出了. 点评 从手册可见,对3次和4次代数方程可通过几步表示它的根,每一步都是根式表示式.而对于5次以上的某些代数方程,伽罗瓦证明了对某些5次方程不能用根式表示它的根.我们将在第5章中讨论此问题. 第1章 引言和预备知识1.2 集合与映射1.2 集合与映射一、 内容提要 由于集合的概念太基本了,没有必要从头复习,我们只是强调和补充一些东西. 1. 集合  集合的记号: 本书用大写字母表示集合.|A|表示集合A的元素的个数,称为基数.用|A|<∞表示有限集. 整数集合记作: Z.正整数(即自然数)集合记作: Z+(自然数是否包含0,有不同的说法,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数学手册》把自然数定义为正整数).非负整数的集合无专门的记号.非零整数的集合记作: Z.类似的,对有理数有记号: Q,Q+,Q;对实数有记号: R,R+,R;对复数有记号: C,C.  集合A的幂集记作: P(A)=2A={A的所有子集的集合}.当|A|<∞时有|2A|=2|A|.  包含与排斥原理: 设A1,A2,…,An是集合S的有限子集,则∩ni=1Ai=∑ni=1|Ai|-∑1≤in时,显然不存在A到B的单射. 当m≤n时,由于单射的像必是B中的某个m-子集,且和子集元素的次序有关,由此可得A到B的单射个数为以下从m个元素中选取n个元素的选排列数: P(m,n)=m(m-1)…(m-n+1). (2) 当mb; ck=qkck-1+ck-2, c-1=1,c0=0; dk=qkdk-1+dk-2, d-1=0,d0=1.一直计算到rn≠0, rn+1=0,则d=(a,b)=rn, p=(-1)n-1cn, q=(-1)ndn. kqk rk-2=qkrk-1+rkrkck ck=qkck-1+ck-2dk dk=qkdk-1+dk-2-1a=493100b=3910111102112385343(n)117454(n+1)50由此求得 n=3,d=(a,b)=17, p=(-1)n-1cn=c3=4, q=(-1)ndn=-d3=-5. 点评 两个方法比较: 辗转相除法比较直观,容易记忆,适合手算;大衍求一术公式比较复杂,不易记忆,但适合计算机编程. 1.4-2 求n=504的标准分解式和φ(n). 分析 求标准分解式的方法可用素数来除,由小到大进行: 2, 3, 5, …. 解 作以下计算: 所以 504=23×32×7.φ(504)=504×1-121-131-17=144. 点评 只是简单地套公式,读者可以自己再举些例子算一算. 1.4-3 团体操表演过程中要求队伍变换成10行、15行、18行、24行时,均成长方形,问需要多少人? 分析 这是一个求最小公倍数的问题. 解 求最小公倍数: 作以下算式 得[10, 15, 18, 24]=5×2×3×3×4=360.所以需要 360k(k>0) 人. 点评 这是求数个整数的最小公倍数的问题,其手算方法如上.由于考虑到问题的实际意义,答案应取正整数. 1.4-4 方程 ax+by=c在整数范围内有解的充分必要条件是(a,b)|c. 分析 需要用到最大公因子的性质. 证 必要性: 设方程有解,则存在m,n∈Z满足am+bn=c,由于(a,b)|a, (a,b)|b, 故(a,b)|am+bn,所以(a,b)|c. 充分性: 设 d=(a,b), d|c. 由最大公因子定理,存在整数p, q 使 pa+qb=d.又由 d|c,可设 c=dh.可得pah+qbh=dh=c.所以 x=ph, y=qh 就是方程ax+by=c的一个解. 点评 证明必要性比较容易.证明充分性主要利用最大公因子定理.问题: 有解时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如有,求出所有的解.(答案可在本章的某处找到) 1.4-5 分别解同余方程: (1) 258x=131(mod 348); (2) 56x=88(mod 96). 分析 首先要判断方程是否有解,在有解的情况下,按照书中的步骤来解. 解 (1) 求(a,m)=(258,348)=6,由于6不能整除131,所以此同余方程无解. (2) 求(a,m)=(56,96)=8,由于8能整除88,所以此同余方程有解. 按照解同余方程的四个步骤: ① 求d=8; ② 求a1=a/d=7, b1=b/d=11, m1=m/d=12; ③ 用辗转相除法求p, q 使 pa1+qm1=1,得 p=-5; ④ 所以方程的解为x≡pb1≡5(mod 12),或x=5+12k(k为任意整数). 点评 该题的目的是熟悉同余方程的求解问题,虽然读者从中小学就开始解代数方程的问题,但较少遇到整数解的问题,更少遇到同余方程的问题,而这些概念和算法是学代数的基础,应熟练掌握. 1.4-6 解同余方程组: x≡3(mod 5), x≡7(mod 9). 分析 这是两个方程的同余方程组问题.可用公式(1.4). 解 首先我们应检验一下m1,m2是否互素.然后按公式(1.4)来做. 观察得到 2×5+(-1)×9=1,p=2,q=-1.所以此同余方程组的解为x≡b1qm2+b2pm1(mod m1m2) =3×(-1)×9+7×2×5(mod 45) =43(mod 45). 点评 两个方程的同余方程组比较简单,公式比一般的孙子定理好记. 1.4-7 韩信点兵: 有兵一队,若列成5行,则多1,成6行,多5,成7行,多4,成11行,多10,求兵数. 分析 这是一个应用题,可用同余方程组来解. 解 设兵数为x,则x满足以下同余方程组: x≡1(mod 5), x≡5(mod 6), x≡4(mod 7), x≡10(mod 11). 按解同余方程组的步骤,计算如下: M=5×6×7×11=2310,M1=462,M2=385,M3=330,M4=210.分别解以下一次同余式: 462x=1(mod 5),得c1=3. 385x=1(mod 6),得c2=1. 330x=1(mod 7),得c3=1. 210x=1(mod 11),得c4=1.代入同余方程组的解的公式,得x≡b1c1M1+b2c2M2+…+bkckMk(mod M), =1×3×462+5×1×385+4×1×330 +10×1×210(mod 2310) =2111(mod 2310).由实际问题的意义,x应取正数,所以兵数为x=2111+2310k (k非负整数). 点评 一般来说孙子定理比较长,不一定记得住,遇到时会查就可. 第1章补充题第1章补充题 补充题1-1 证明n维欧氏空间中有且最多有n+1个互夹钝角的向量. 分析 这是线性代数的问题,一方面,因为线性代数是学习近世代数的重要基础;另一方面,通过这个题,引起对证明方法的重视,如何用简洁的语言严格证明理论问题. 对于这个问题,首先可以从直观入手,先看一维的情况,显然有两个方向相反的向量,它们夹180. .再看二维的情况,显然也有3个互夹钝角的向量.对于三维的情况,我们只要把xy平面上的3个互夹钝角的向量的原点往z轴正方向拉一个很小的距离,则与z轴上的向量形成4个互夹钝角的向量,如此等等,所以该题可用归纳法来做,按上述方法构造出n+1互夹钝角的向量. 证 (1) 先证存在性: 对n作归纳法.n=1显然成立. 下设n>1,由归纳假设,Rn-1中有n个互夹钝角的向量,设为αi=(ai1,ai2,…,ain-1), i=1,2,…,n, 且 (αi,αj)<0,i≠j.在Rn中取向量: βi=(ai1,ai2,…,ain-1,b), i=1,2,…,n, βn+1=(0,0,…,0,-1).其中实数b满足条件:01,由归纳假设,Rn-1中最多有n个互夹钝角的向量.下面用反证法证明Rn中最多有n+1个互夹钝角的向量: 假设Rn中有n+2个互夹钝角的向量: α1,α2,…,αn+2. 在αn+2的基础上取一组标准正交基: ε1,ε2,…,εn=αn+2|αn+2|. 则在这组标准正交基下,α1,α2,…,αn+2的坐标可表示为αi=(ai1,ai2,…,ain-1,ci), i=1,2,…,n+1, αn+2=(0,0,…,0,1).由于(αi,αj)<0,i≠j得ci<0, i=1,2,…,n+1,和∑n-1k=1aikaik<-cicj<0, i≠j.令γi=(ai1,ai2,…,ain-1), i=1,2,…,n+1.则(γi,γj)<0, 1≤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