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经济学原理(第8版)微观经济学 第1章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 3 对经济学的学习应该从一种“好奇的感觉”开始。在这里先停一下,想一想你某一天的生活。早餐你吃的是面包和熏咸肉,虽然面包是本地面包房烤的,但是面粉是在明尼苏达磨成的,而磨面粉用的小麦是在堪萨斯种植的; 熏咸肉则是用俄亥俄州的猪肉做的,并且用新泽西生产的塑料袋包装。你不小心打翻了哥伦比亚出产的咖啡,洒在了得克萨斯产的衬衫上,而制作衬衫的材料则是从南卡罗莱纳州运过来的。 放学以后你和朋友驾驶一辆日本产的汽车飞驰在州际高速公路上,这条公路是耗时20年和花费了几十亿美元才建起来的公路系统的一部分。你在加油站停车加油,汽油是在路易斯安那加工的,而原油则是从沙特阿拉伯用超级油轮运来的,这条油轮是缅因州的造船商用了3年的时间才生产出来的。 然后你用笔记本式计算机上网给你在墨西哥城的兄弟发送电子邮件, 计算机是在印度尼西亚组装的,而它的部件是中国生产的。接着你用一家芬兰公司生产的移动电话给你的好朋友打电话,电话信号是通过隐藏在教堂尖塔中的装置接收的,而向教堂租用尖塔的移动通信公司刚刚被一个欧洲财团收购。 你每天使用和消费着数以万计的物品,这些物品可能是有形的,也可能是无形的,如建筑物、摇滚乐、激光唱盘、电话服务、订书机、纸张、牙膏、镊子、肥皂、电子表、防火设备、抗酸剂、银行服务、电力、鸡蛋、保险、足球场、计算机、公共汽车、小地毯、地铁、医疗服务和人行道等。有人制造了这些东西。有人决定把工人和原料组织起来生产这些产品,然后分配它们。为了圆满完成这一过程,人们需要做出数以千计的决策。最终这一切呈现到了你的面前。 在美国,有几乎占总人口一半的1.4亿人在不同的岗位上工作,每年生产出价值12万亿美元的产品和服务。有一些人找不到工作,而同时也有一些人选择不工作。有一些人很富有,也有一些人很贫穷。 美国每年进口价值超过2400亿美元的汽车和汽车零配件以及价值约为 1800亿美元的石油和石油产品,同时又出口价值约为620亿美元的农产品,其中包括食品。高高的办公大楼耸立在市区的中心,在郊区建了很多公寓和家庭住宅; 而在有些地方一些房屋却被抛弃。 有一些国家很富有,也有一些国家很贫穷; 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在增长,也有一些国家的经济停滞了; 有一些企业经营得很好,也有一些企业濒临破产。 每个时代的任何一个时刻,每个社会都面临着自然和前人留下的约束。一些社会很幸运地被自然赋予了肥沃的土地、水源和阳光等自然资源; 而另一些则只有沙漠,几乎没有矿产资源。一些社会从前人那里继承了很多东西——艺术、音乐、技术和知识,漂亮的建筑,有创造力的工厂; 而另一些只得到了因为过度放牧而破坏了的草场,被侵蚀过的土地,被战争夷为平地的城市或者是污染了的自然环境。所有的社会都面临着制约。 经济学是研究个体和社会如何选择使用自然和前人赋予的稀缺资源的科学。定义中的关键词是选择。经济学是行为科学或者说是社会科学。广义地说,它是研究人们如何进行选择的科学。把人们做出的决定加总起来就得到了社会的选择。 这一章和第2章的目的是详细说明这个定义,并且介绍经济学的主要内容: 生产什么?如何生产?如何分配?为什么这样生产和分配?这么做的结果是好还是坏?可以改进这种结果吗? 1.1为什么学习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有4个主要原因: 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了解社会、了解国际事件、做一个明智的选民。 1.1.1学习一种思维方式 也许学习经济学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学习一种思维方式。介绍经济学的一种好方法就是从它的三个最基本的概念讲起: 机会成本、边际主义和有效市场。如果你对经济学的学习很成功,你就会在每天的生活决策中用到这三个概念。 1. 机会成本 经济中发生的事情是成千上万个个体决策的结果。家庭必须决定如何在市场所提供的所有产品和服务中分配他们的收入。人们必须决定自己是工作还是不工作,是否要上学,存多少钱等。企业必须决定生产什么,生产多少,产品的价格以及工厂的选址等。由此看来,把经济分析的焦点放在决策制定的过程上是很自然的事情。 几乎所有的决策都包括取舍。在分析决策制定过程中反复出现的一个核心概念是“机会成本”。在做出某个特定决策时,其全部“成本”包括由于没有采用其他选择而放弃的东西。当做出一个选择或者决策时不得不放弃的所有选择中最好的一个叫做这个决策的机会成本。 这一概念适用于个人、企业和整个社会。去看电影的机会成本是你用同样的金钱和时间可以做的其他事情的价值。如果你决定在工作日请假,你得到的闲暇的机会成本就是如果你工作的话可以得到的收入。大学教育的一部分成本是如果你把上学的时间都用来工作的话可以得到的收入。如果一个企业花3000美元购买了一套新设备,它这么做的原因是它预期这套设备可以带来更多的利润。然而这里也有一个机会成本问题,因为这3000美元也可以存入一个可以产生利息的账户里而获得利息收入。对于一个社会来说,花费大量资源把宇航员送上月球的机会成本就是可以用这些资源生产出的民用产品的价值。 之所以提出机会成本这一概念是因为资源是稀缺的。稀缺就是“有限”的意思。考虑一下我们最重要的资源之一——时间。每天只有24个小时,我们只能生活在这种限制下面。巴西农村的农民必须决定是继续在家乡种地还是到城市里去找一份工作。一个佛蒙特大学的曲棍球运动员必须决定她是加入大学的球队还是用更多的时间来提高学业。 2. 边际主义和沉没成本 在分析选择的时候,第二个关键的概念是边际主义。在权衡一个决策的成本和收益时,只需考虑仅仅由这个选择所带来的成本和收益。比如你住在新奥尔良,正在考虑去艾奥瓦看望你妈妈这一行为的成本和收益。如果你正因为公事要到堪萨斯城出差,那么去看望妈妈的成本就只是从艾奥瓦到堪萨斯城的附加,或者说边际的时间和费用成本了。 现在看看生产这本书的成本,假定此书一共生产了10000本。生产这些书的总成本包括作者写这本书所花费时间的成本、编辑的费用、印刷的制版费用以及纸张和墨水的费用。如果总成本是600000美元,那么每本书的平均成本就是60美元(就是简单地用600000除以10000)。 虽然平均成本是一个很重要的概念,但是出版社不能仅仅考虑一本书的平均成本。比如现在要讨论的是是否进行第二次印刷,即是否再印刷10000本。在做这个决定的时候,写作成本、编辑成本和制版成本等都变得无关了,因为它们是已经付出了的成本,即沉没成本。沉没成本是无论将来做什么决定都无法避免的成本,因为它们是已经付出的成本。现在要考虑的仅仅是再印刷额外的这些书的成本,或者说这些边际书的成本。用技术术语来讲,边际成本就是再多生产一个单位产品的成本。 边际成本的概念在许多例子里都很有用处。如果一个将要起飞的飞机上还有空座位,那么增加一个额外乘客的边际成本基本上是零。也就是说增加了这一个乘客,这次飞行的总成本几乎没有变化。因此,将这些座位以很大的折扣出售也是有利可图的,即使这些座位的票价远远低于这次飞行摊在每个座位上的平均成本。只要航空公司将依然空着的座位售出,就可以增加利润。 3. 有效市场——没有免费的午餐 设想你要在暴风雨来临之前从一间忙碌的杂货店结账离开,那里一共有7台收款机,每一台前面都有几个人在排队等候。你将选择哪一台?通常的情况是无论你选择哪一台收款机(假设你手中的物品超过12件),等待的时间都相差不多。如果某一个队伍比其他队伍短很多,人们将很快地加入这个队伍,直到各个队伍的长度差不多相等为止。 像我们一会儿将要看到的那样,在经济学中的“利润”有一个非常精确的含义。然而经济学家经常不是很严谨地把“好买卖”或是无风险的投机活动也叫做“有利润的机会”。如果一个收款台前的队伍比其他队伍都要短,我们就说这里存在一个“有利润的机会”,尽管这种用法不很严谨。通常这种“有利润的机会”很稀少。因为在任何时间都有很多人在寻找着这种机会,因此这种机会就变得很少。像这种任何“有利润的机会”都几乎立即消除的市场叫做有效市场(市场是指购买者和销售者互相交流并从事交易的机构,将在第2章对市场进行详细讨论)。 用于说明有效市场这一概念的通俗说法是“没有免费的午餐”。当一个股票经纪人打电话告诉你一个股市的内幕消息时,你会作何反应呢?你要加以怀疑。股市上每天有成千上万的人在寻找内幕消息。如果关于某支股票将会升值的内部消息是真的的话,马上就会有很多人去买这支股票,那么该股票的价格也就会迅速上升。 当然,经济学家的这种几乎不存在的“有利润的机会”观点会被用过了头。一个故事很好地说明了这一点。两个人一块走路,其中一个是经济学家,另一个不是。那个不是经济学家的人看到路边有一张20美元的钞票,就说: “地上有一张20美元的钞票。”而那个经济学家回答道:“这是不可能的,如果有钞票的话,一定早有人把它拣走了。” 显然“有利润的机会”有时还是存在的。总会有一个人最先知道这个消息,总是有某些人比其他人的洞察力更敏锐。然而,信息的传递速度毕竟是很快的,而且很多人都具有敏锐的洞察力。所以通常认为的“有利润的机会十分稀少”的观点是很接近真实情况的。 学习经济学可以教会我们一种思维方式,并帮助我们做决策。 1.1.2了解社会 学习经济学的另外一个原因是为了更好地了解这个社会。过去的和现在的经济决策对社会生活的特征都有着巨大的影响。目前的物质环境和人们的生活水准以及工作机会的种类和数量等都是经济系统的产物。 为了使你对经济决策是如何塑造我们的环境这一问题有一个感性的认识,请想象一下你现在在某一个大城市里,从一座高层办公楼的顶层窗子向外望去。又一个工作日即将开始。你被满是工人的高高的用玻璃和钢筋建成的建筑物包围着。远远望去,空中弥漫着工厂的烟雾。向下看去,是无数赶火车和公共汽车的人以及高速公路出口拥挤的汽车。你看到卡车载着货物从一个地方开向另一个地方,你还看到城市里穷人的面孔: 就在高速公路的旁边有一片很大的公共住房区域,再往后是一些烧坏的房子和一些用木板封起来的房子。 你所看到的这些就是几百年来无数经济决策的产物。人们在某个时间决定用时间和金钱来建造这些建筑物和工厂。一些人清理了土地,修了铁路和公路,并且生产了各种汽车和电车。 经济决策不仅塑造了物质环境,而且决定了社会的特征。最为典型的例子是18世纪末19世纪初英国工业革命时期的经济变化对社会的影响。农业生产率的增加、新的制造技术的出现和更有效率的运输方式的发展,引发了英国人口由农村向城市的大规模迁移。在18世纪初,大约2/3的英国人口从事农业。到了1812年,只有1/3的人口仍然留在农业; 到了1900年,这一数字就不到1/10了。人们涌进过分拥挤的城市,在工厂里长时间地工作。在两个世纪的时间里人们的生活完全改变了。然而在历史的长河中,这只不过是眨眼的瞬间。 因此,经济学这门学科在这个时代开始成型并不奇怪。社会评论家和哲学家看到这些社会变化后,意识到他们应该扩充自己的理论以解释这些变化了。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完成于1776年。之后又出现了大卫·李嘉图、卡尔·马克思、托马斯·马尔萨斯等人的著作。每个人都想解释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谁在建立工厂?为什么建立?什么决定了工人的工资水平和食物的价格?未来会发生什么事情?未来应该发生什么?提出这些问题的人们就是最初的经济学家。 类似的变化在今天仍然影响着人们生活的特征。事实上很多人认为20世纪90年代末期标志着一次新的工业革命的开始。随着我们进入新千年,毫无疑问,e革命几乎影响着我们生活的各个方面: 我们购买和销售产品的方式、我们获取新闻的方式、我们计划度假的方式、我们彼此之间交流的方式、我们教学和上课的方式等。这些变化已经发生,并且毫无疑问将继续对全球各国的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从北京到加尔各答,再到纽约。 这些变化是由市场驱动的。虽然政府也介入了互联网的发展,但是几乎所有新发明和新产品都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私人公司(比如雅虎、微软、思科、美国在线和亚马逊等)创造的。人们如何理解这些呢?这些变化对美国和其他国家工作机会的数量和性质、居民家庭收入、城市结构和政治进程等将有什么影响呢? 直到最近,2005年8月的最后几天,飓风卡特里娜袭击了路易斯安那和密西西比海岸,造成了大范围的破坏和数以千计的伤亡,并使成百上千的人无家可归。这场大灾难的经济损失非常大,且在长时间内难以估量。但从涉及的各个市场出发有助于分析这个问题。首先,劳动力市场受到很大影响。据估计,400000个工作岗位在飓风袭击中消失。旅店、餐馆、小生意和炼油厂等无数商业被毁,在这些地方工作的人们也随之失去了工作和收入来源。尽管清理和重建工作需要一段时间慢慢进行,但这个过程将创造很多工作机会。 这场飓风在全球石油市场造成了很大阻断。炼油能力的损失使汽油价格在某些地域立刻飙升40%到超过4美元一加仑。原油价格升至每加仑70美元以上。当地政府发现它们的税收来源没了,无法支付教师和当地官员的工资。数以百计的医院被毁,大学被迫关门,导致成千上万的学生不得不改变他们的计划。 可怕的飓风伤害了各种各样的人,最受打击的是那些因为没车或其他方式而无从逃生的穷苦百姓。这场飓风又勾起了“平等”这一基本议题,留待我们今后继续讨论。 在我们的制度回应这场悲剧的过程中,我们将学习到很多经济学。 学习经济学是学习社会的一个重要部分。 2005年的经济与国际事件 如果不首先了解各个经济体之间是如何相互联系的,就无法理解经济体是如何运转的。2005年,美国进口商品和服务达2万亿美元,出口达1.5万亿美元。 关于商品和服务自由贸易的争论持续了数百年,而直到最近,公众的注意力才转到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正逐步变得“全球化”,这引发了理论经济学家和政策制定者的争论。一些人认为,美国正在“出口”工作机会,从而导致了境内的失业。另一些人则认为,较低的生产成本使得相应产品更加便宜,购买者可以用在这些产品上节省下来的开销购买更多本土的商品和服务。他们认为,在使用外国劳动力从事生产的同时仍可能达到充分就业的经济。 下文刊登于《纽约时报》。 旧金山,6月20日——菲利普·奇戈和玛丽·多米尼克正忙于经营儿童睡衣生意。他们改良图案,挑选布料,把他们两室公寓的地下室改装成一间办公室。然后,关键的一步就是在中国寻找合适的裁缝。 他们计划让国外低廉的劳动力生产他们的产品,而不是在城里找服装工人。他们是小型外包者,与美国大公司将制造工作不断输送到国外的战略不谋而合。 外包专家说,越来越多的家庭作坊摆脱潜在的烦琐,把服装、珠宝、小饰品甚至软件的制作都转往了斯里兰卡、中国、墨西哥和东欧。 奇戈先生说: “我们也喜欢‘美国制造’,愿意用美国产的纺织品和产品。但是,那样的话成本将提高4~10倍,我们可不想把我们的睡衣卖到120美元。” 26岁的奇戈先生和25岁的多米尼克小姐之所以能够跨越国境,一方面是由于当今的技术; 另一方面是由于全球化的劳动力市场。 计算机、网络和现代通信技术使刚起步的公司能够向国内任何地方的消费者推广他们的产品,也使哪怕最小的创业者能够在相距万里的地方找到工人,也许他们永远都不会去那里,也不会亲自视察那些工厂。 资料来源: 马特瑞琪,《全程外包》,2005年6月21日《纽约时报》。版权归纽约时报公司所有。授权转载。 1.1.3了解国际事件 学习经济学的第三个原因是为了了解国际事件。有很多头条新闻都与经济有关。国际事件经常伴随着巨大的经济后果。纽约世贸中心的坍塌以及随后在阿富汗和其他地区展开的反恐战争都导致了旅游业和商务旅行的大幅度滑坡。好几家大型航空公司,包括美国航空和瑞士航空都倒闭了。 在“9·11”事件之后,更多的社会资源花费在反恐上。 世界范围内的酒店业也经历了巨大的损失。2003年的伊拉克战争和委内瑞拉的大罢工使石油市场陷入戏剧性的波动,全球能源成本开始提高。在 21世纪的最初三年中,美国股票交易市场上的股票交易市值大跌,减少了美国家庭财富超过6万亿美元,拉低了美元在外汇交易市场上的价值,对世界贸易格局造成了巨大的影响。艾滋病在非洲的迅速传播将给这一大陆乃至全世界带来恶劣的经济后果。 英国和欧盟(欧洲贸易联盟)其他成员国就欧洲统一货币(欧元)的相关协议在进行艰难的磋商。2005年,法国和荷兰否决了《欧洲宪法》的提案,否则将向完全开放的欧洲经济体再跨进一大步。苏联的各成员国正在和集团犯罪进行斗争,这些新的现象给它们在国有工业私有化方面取得的成果蒙上了阴影。 当今世界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解决穷国和富国之间不断扩大的贫富差距。2005年,世界人口已经超过了65亿。在这些人中,有大约50亿生活在欠发达国家,大约15亿生活在发达国家。生活在欠发达国家的这75%的人口收入还不到世界总收入的20%。在许多国家里,每年的人均收入只有几百美元。 理解经济学是理解国际事务所必需的。 1.1.4做一个明智的选举人 经济学知识是一个明智的选举人所不可或缺的。在过去的35年里,美国经济像坐在云霄飞车上一样飞速增长。在1973—1974年间,石油输出国组织(OPEC)成功地把原油价格提高了400%。与此同时,世界食品市场上的一些事件使得食品价格上涨了25%。到了1974年中期,美国的物价水平以非常快的速度全面上涨。政府抑制过度通货膨胀政策的部分后果是导致美国经济在1975年进入衰退期(通货膨胀是经济中整体物价水平的提高; 衰退期是产出不断下降、失业率不断上升的一个时期)。经济衰退成功地减缓了物价上涨,而其代价却是几百万人失去了工作。 历史在1979年到1983年间重演。当时价格迅速上升,政府以更强硬的抑制价格上升的政策做回应,结果美国在1982年经历了一次更为严重的经济衰退,到该年年底有10.8%的工人失业。在经过了长达8年的强劲经济增长之后,20世纪90年代中期美国经济进入了另一个衰退期。1990年的第三和第四季度、1991年的第一季度,美国国内生产总值(GDP,衡量美国经济总产出的一种方法)呈下降趋势,失业率再次显著增加。1992年年底, 比尔·克林顿的当选无疑在某种程度上受到了所谓“失业率抬头”的影响。 从1991年的第二季度开始,直到2000年年初,美国经历了历史上历时最长的经济扩张期。2400多万个新的工作机会诞生了,这使得2000年年底的失业率下降到了4%; 股票市场达到了历史最高点; 美国经济面临的最大担心是一切都太美好了。 2000年的总统选举难解难分,直到12月初,结果仍然是个谜。在12月中旬,当选的乔治·W·布什和他的经济顾问们开始公开表示担心2001年可能会出现经济衰退。这一年里股票市场从最高点开始回落,公司利润没有预期的那么高,而且出现了商品需求下降的信号。是不是20世纪90年代的繁荣已经告一段落了? 的确,紧随大选之后,经济开始陷入衰退。2001年9月11日世贸中心和五角大楼遭到袭击之后,经济状况进一步滑坡。2000年起开始遭受损失的股票市场连续下跌了三年,使美国家庭财富减少了上万亿美元。总体就业下落了将近270万。但到了2002年,经济又开始缓慢回调,截止到2005年,又创造出350万个岗位。 伊拉克战争以及“9·11”以后笼罩国际的恐怖主义威胁使美国的军费开支显著增加。同时,布什总统的减税提案获得国会通过,导致了巨大的财政赤字。所有这些形势引起人们对于两个大型政府项目的潜在问题的关注: 医疗和社会保障。这两个为老年人和残疾人提供利益的复杂项目预计到2006年将需要接近1万亿美元的花销。2004年,社会保障改革成为了布什政府的重中之重。 当我们介入政治,我们对很多问题的投票都需要借助于对经济学的基本理解。 1.2经济学的范围 大部分第一次选修经济学课程的学生都会惊奇地发现他们要学的内容十分广泛。一些学生原来以为经济学要教他们股票市场的知识或者如何理财,另外一些则以为经济学只研究通货膨胀、失业这样的问题。实际上,上面提出的这些问题不过是经济学研究的问题中很小的一部分。 经济学来源于社会哲学,并且和社会哲学有着很密切的关系。比如哲学家研究的一个很重要的问题就是分配的公平性。为什么有些人富有而有些人贫穷?无论答案是什么,这是否公平?一些19世纪的社会哲学家围绕这些问题展开了激烈的辩论,在他们的沉思中,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诞生了。 要了解你将要学习的内容的深度和广度最简单的方法莫过于研究经济学有着怎样的构架。首先,经济学有两个主要的分支: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1.2.1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 微观经济学主要研究单个行业的运行和个体厂商及家庭的经济决策行为。厂商关于生产什么和如何定价的选择及家庭关于购买什么和购买多少的选择帮助解释了为什么经济的产出是现在这个样子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