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SCI论文撰写及投稿 第1章SCI论文基本知识 21世纪,科学研究日益重要。科学研究促进了社会进步,提高了生产力,科研水平也成为评价个人及单位实力和能力的标准。在医学领域,科研的提高促进了医学的进步和发展,对人类健康起到了积极作用。作为医务工作者,大家越来越关注如何提高自身科研素质和实力,以取得重要的科研成果,并将其公布于众。SCI为《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为Science Citation Index。作为文献检索工具的SCI数据库,又可以作为科研水平评价的一种依据。论文被SCI收录和引用是衡量论文质量的通用依据,有助于论文成果的推广和普及。发表SCI论文是科研工作者的愿望和目的,是自身实力获得肯定的表现。因此,本章重点讲述SCI论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使大家做到“知己知彼”,为顺利书写和发表SCI论文奠定基础。 1.1 SCI期刊和论文的基本特征 1.1.1 SCI期刊和论文的定义 SCI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ISI)于1960年创办出版的引文数据库。从1992年开始,ISI归属于汤姆森公司的汤姆森科技信息集团旗下。目前,SCI是国际公认并广泛使用的科学引文索引数据库和科技文献检索工具。SCI与《工程索引》 (EI)和《科技会议录索引》 (ISTP)是世界著名的三大科技文献检索系统。其中被SCI数据库收录的期刊简称为SCI期刊,而SCI论文即为在SCI所收录的期刊上发表的学术论文,能够在SCI数据库内检索到。 SCI具有规范的选刊原则和严格的专家评审制度。每年,ISI通过极其严格的标准和程序选择SCI源期刊并淘汰一部分已入选的期刊,SCI期刊的不断筛选更新,可以保证SCI上所发表论文的科研成果具有较高的学术水平和影响力。SCI数据库从来源期刊的途径和数量上可划分为SCI和SCI-E (SCI扩展版). SCI为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SCI-CDE) ,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每年数目略有增减。而SCI-E (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8400多种来源期刊,涵盖各个领域,可以理解为SCI-E是随着Internet出现的SCI网络版,可通过国际联机或互联网进行检索。就其起源来说,ISI公司早期向其客户(主要是全世界的图书馆)每年寄光盘,内容是所有被ISI收录的期刊所发表文章的摘要。随着互联网的发展,ISI公司建立了SCI网络检索系统,原先需要寄光盘的数据也都导入网站系统,而以后每年新增的期刊则基本上只在网络上检索,不入光盘,EndNote/RefViz/SPSS/Origin/Illustrator综合教程这就导致了SCI有光盘版和网络版之分。关于两者的区别,大家普遍认为SCI相当于核心期刊,价值和水平较高,相对比较稳定;SCI-E相当于非核心期刊,每年ISI淘汰的期刊多来源于SCI-E。而对于ISI来说,两者只是在期刊被数据库收录的时间早晚和发布方式上存在区别,目前多数国家基本上不再区分两者。从2000年起,我国科技部宣布按照国际通用规则,不再区别SCI和SCI-E,即两者均属于SCI数据库。可能有些高校或科研机构在总结评价单位发表论文时,有自己独立的评价标准,仍会进行区分。 要查找期刊是否被SCI数据库收录,有两种比较权威、结果比较可信的方法。第一种方法是通过互联网进入汤姆森公司旗下的SCI期刊官方查找网站,该网站不需要注册或购买,使用时比较方便。值得一提的是,尽管现在已不再区分期刊是被SCI还是SCI-E收录,但该官方网站上,通过不同的链接可以查找期刊属于SCI还是SCI-E。第二种方法不免费对外公开,需要购买后才能进入检索系统。因此,推荐大家使用第一种方法。下面分别讲述这两种方法的使用要点。 第一种方法: 通过网址htt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K进入网站,在该网页上可以查找SCI收录期刊。如图1-1所示,在这一界面上,单击SEARCH出现检索对话框,可以输入期刊名进行精确查找;也可以单击VIEW JOURNAL LIST浏览全部期刊目录;也可以根据期刊类别、内容分类进行浏览。要查找SCI-E期刊,可以通过网址http://ip-science.thomsonreuters.com/cgi-bin/jrnlst/jloptions.cgi?PC=D进入网站,该网页界面与图1-1类似,只是显示信息全部为SCI-E收录期刊,使用方法同上,在此不作赘述。 图1-1 查找SCI期刊界面 第二种方法: 在Web of Science检索系统内进行查找。该系统可以通过链接网址http://apps.webofknowledge.com/WOS_GeneralSearch_input.do?highlighted_tab=WOS&product=WOS&last_prod=WOS&SID=N1F9dKjcNko7@eLBMLa&search_mode=GeneralSearch进入。该系统是大型的综合性、多学科、核心期刊引文索引数据库,包括三大引文数据库: SCI、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 SSCI)数据库、艺术与人文科学引文索引(Arts & Humanities Citation Index, A&HCI)数据库和两个化学信息事实型数据库(Current Chemical Reactions, CCR和Index Chemicus, IC) , 以ISI Web of Knowledge 作为检索平台,医务工作者经常使用的是SCI数据库。进入网站后,在网页界面的检索对话框内输入期刊名称,选择检索范围为“出版物名称”,如图1-2所示,根据检索结果显示的数据库内是否有该期刊上发表的论文,确定该期刊是否被SCI收录。一般来讲,如果在该数据库内能够查到期刊上发表的论文,则可以确定为SCI收录期刊。该方法相对比较复杂,但在使用时有其独特的优势。比如在该检索系统内,可以查看期刊的基本信息,如期刊影响因子、期刊上发表论文的被引频次等,详细内容见下文的各个部分。 图1-2 Web of Science检索期刊界面 以上两种方法是比较权威的查找方式,在使用时各有优势。通过这两种方法,一般可确定期刊是否为SCI收录期刊。另外在查找期刊时,网站上有许多链接和PDF版本下载,在使用时可以参考。 1.1.2 SCI期刊影响因子 影响因子(impact factor, IF)是ISI的期刊引证报告(Journal Citation Reports, JCR)中公布的一项数据,自1975年开始,JCR每年公布一次上一年的数据。影响因子指某期刊前两年发表的论文在统计当年的被引用总次数除以该期刊在前两年内发表的论文总数。这是一个国际上通用的期刊评价指标。影响因子是以年为单位进行计算的。以2010年某一期刊影响因子计算方法为例,IF (2010年)=A/B,其中A为该期刊2008-2009年所有文章在2010年被引用的次数,B为该期刊2008-2009年发表的所有文章总数。影响因子不仅是测度期刊有用性和显示度的指标,也是测度期刊学术水平乃至论文质量的重要指标,是衡量学术期刊影响力和学术刊物地位的主要因素,有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通常,期刊的影响因子越高,其学术影响和作用也越大,学术水平也越高,期刊的重要性也越高。每年期刊的影响因子数值是动态变化的,与期刊发表论文总数和被引用量相关,个人、出版社和期刊无法掌控其变化。图书馆可以根据期刊的影响因子客观评估期刊质量,制定期刊引进政策,而作者可以据此决定投稿期刊。对于期刊中发表的单篇论文,是没有影响因子的,只能通过该论文的被引用次数相对评价论文质量。 目前期刊影响因子的查找方法有以下四种。 第一种方法是在Web of Science数据库进行查找。该数据库内的检索信息非常强大,结果比较权威,但需要购买后才能使用。一般高校和科研机构在购买之后,其IP地址可以进入该数据库。进入数据库界面后(如图1-2所示),在检索对话框内输入期刊名称进行搜索,检索结果显示发表在该杂志上的文章,单击任一文章名后,则看到文章全名和摘要,在摘要右侧有“查看该杂志影响因子”,单击链接后显示杂志影响因子。比如要查找Cell这本杂志的影响因子,首先在检索框内输入“Cell" ,并在检索范围内选择“出版物名称”进行检索,结果显示如图1-3,为发表在该杂志上的论文,该图示仅截取了发表在该杂志上的3篇文章,单击其中任一论文名称后,出现该论文名称和摘要的显示界面,在论文摘要的右侧,可看到“查看期刊的impact factor(在Journal Citation Reports中)" ,如图1-4所示,单击该链接后出现如图1-5所示界面,可以看到Cell杂志2006-2010年的影响因子数据和走行趋势。该方法看似比较繁琐,但在使用时有其独特的优点。首先该数据库公布的影响因子数值来源于JCR,是官方统计的,权威性比较高,并且给出了期刊5年的影响因子数值,有助于判断期刊质量;其次,在该数据库内检索论文时,在论文摘要的右侧均出现查询影响因子的链接,可以随意查找发表论文的期刊影响因子,从侧面反映检索论文的质量,使用时非常方便。 图1-3 Web of Science网站显示Cell杂志发表论文界面 图1-4 论文标题和影响因子链接显示界面 图1-5 Cell杂志5年影响因子数值和走行趋势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http://v3beta.medch.cn/网址进入医知网数据库,该数据库需要注册、登录后才能使用。该数据库是中国人开发的专业医学信息服务平台,除能够提供医学外文文献检索、全文传递、馆际互借及其他医学、药学信息服务外,还有文献摘要的在线中文翻译等功能,比较适合中国人使用。进入数据库后,在期刊导航界面(如图1-6所示),可以利用期刊名称、刊号ISSN或主题范畴快速查找医学类期刊,另外还可以看到按影响因子高低排列的期刊,单击相应的期刊名称、期刊简称或参考中文名称等链接,就可以查看期刊的基本信息。 图1-6 医知网期刊导航界面查找期刊影响因子 第三种方法是利用百度或Google搜索引擎,在检索框内输入期刊影响因子或impact factor后出现多个链接,在链接界面的对话框内可输入期刊名进行查找,如图1-7所示。该方法是利用Internet的网上检索功能,使用时比较方便、简单,缺点是可信度不高,而且有时检索结果不能及时更新。 图1-7 搜索引擎查找期刊影响因子界面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网址http://wokinfo.com/products_tools/analytical/jcr/,登录JCR网站,输入期刊名进行查找。但是该JCR数据库需要订购后才能进入,个人在使用时不方便。 除了上述四种方法,在网上还有各种下载文件可以利用,但下载文件一般不是最新的数据,在查询时只能作为参考。 显然期刊的影响因子高低与期刊的影响力和作用大小以及学术水平相关,但简单地认为期刊影响因子高,其影响力就大,论文质量就一定好的观点是片面的。因为影响因子的高低与多个因素相关。首先,影响因子是一个整体统计概念,反映的是整个期刊两年内发表的论文在一年内的被引用量,是一个总体指标,而与单篇论文没有关系,且与学科有关,不同学科的期刊相互比较没有任何意义。比如某个领域的研究论文越多,该领域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相对高些,研究较少时影响因子则略低。而且由于期刊发行间隔及发表论文的数量不同,也能对其产生一定影响。因此在评价期刊和选择目标投稿杂志时,一定要客观看待期刊的影响因子。 1.1.3 SCI论文被引用次数 期刊影响因子高低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整个期刊的被引用次数和影响程度,而单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则可以客观反映出单篇论文的影响力和水平。那么如何查找单篇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和哪些文章引用了该论文呢?有两种方法可以使用。 第一种方法是利用Google搜索引擎,通过http://scholar.google.com/网址,进入Google学术搜索网站,输入想要查询的论文名称,比如发表在CA: a cancer journal for clinicians杂志上的一篇论文,论文标题为Nutrition and physical activity during and after cancer treatment: an American Cancer Society guide for informed choices,检索后进入如图1-8所示界面,界面显示了论文名称、作者、期刊名称和论文摘要,在摘要下方出现论文的被引用次数,单击“被引用次数: 238”后,出现如图1-9所示引用该论文的所有论文的题目和摘要。在各个引文题目和摘要的下方,均显示各个引文的被引用次数,单击链接后可直接进行查看。 图1-8 Google学术搜索显示论文的被引用次数 图1-9 引文的题目和参考文献显示界面 第二种方法是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进行查找。同上所述进入网站界面,在检索对话框内输入论文名称后,出现检索结果,显示论文信息,论文摘要下显示被引用次数,如图1-10所示,单击“被引频次: 162”后出现引用该文章的论文题目和摘要。如图1-11所示,此处截取了两篇引文进行展示,在引文的标题下方,同样也显示了各个引文的被引用次数,方便后续查找。 图1-10 Web of Science网站显示论文被引频次 图1-11 Web of Science网站显示引文的标题和被引频次 1.2 SCI论文类型和写作原则 1.2.1 SCI论文类型 医学论文根据不同的分类标准,有不同的分类方法。比如,按照写作目的不同,可分为学术论文和学位论文,学位论文包括学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和博士学位论文。按照医学学科性质不同,可分为基础医学论文、临床医学论文、预防医学论文和康复医学论文。在SCI论文中,目前最常用且最实用的分类标准是根据论文的资料来源和内容按照专业期刊上的栏目进行分类,这种分类方法有助于作者写作后进行投稿。那么最常见的论文类型有哪些呢? 在Web of Science网站上,当输入一个常规检索词如“cancer”后进行检索,出现778545篇论文的检索结果,利用该网站的文献类型分析功能,显示如图1-12所示的结果,其中排在前三位的是论著(ARTICLE) 544931篇、会议摘要类论文(MEETING ABSTRACT) 102385篇、综述(REVIEW) 70362篇。本节主要围绕几类常见的论文类型讲述其特点。 图1-12 Web of Science系统分析文献类型 1. 论著 论著(original articles) ,顾名思义指议论和著述,是带有研究性的著作,是医学论文中最常见的一种体裁形式,是医学期刊文章的主要部分。多为科研人员根据第一手的具体选题实验或临床资料进行研究,总结得出的新发现、新见解、新理论,属于原创性论文。该类论文包含新的发现和见解,其积累推动了医学科学的发展。按照学科性质,论著可分为基础医学论著、临床医学论著和预防医学论著。其中,基础医学论著主要报道基础研究成果;临床医学论著主要围绕疾病的发病机制、诊断、治疗等方面报道临床研究成果;预防医学论著主要包括卫生保健、防疫和流行病学调查。根据研究内容,论著可分为实验研究、资料分析和调查研究,而实验研究包括研究对象为细胞和动物的非人体实验研究和人体实验研究,实验通常在细胞、分子基因水平和动物体内完成。按文章长短,论著可分为短篇论著和长篇论著,其中短篇论著的一种简略形式是研究简报(short communication) ,两者基本格式相似,只是研究简报局限于期刊要求或者研究内容相对简单,进行了压缩而已,旨在快速发表具有初步实验结果的论文。该类论文的发表必须严格按照期刊版面的要求。 2. 文献综述 综述(review)是指作者根据科研或医疗需要,针对某一学术专题,对大量原始研究论文中的数据、资料和主要观点进行分类整理,归纳总结后写成的综合性文献,具有概述性、总结性和参考价值。综述是医学期刊中不能缺少的栏目,分为现状综述、专题综述、回顾性综述和文献综述。其中现状综述是最常见的类型,是对某一专题的近期发现做综合分析。专题综述主要是指相关专家对某一专题的文献进行分析,具有较高的权威性。回顾性综述和文献综述较少,一般不常写。另外,Meta分析(Meta analysis)属于综述的一种,它是使用统计学方法,在严格实验设计的基础上,对同类课题的不同研究结果进行综合性总结分析。该类论文能够对已完成的实验结果做出总结,并提出新的研究问题,为下一步研究指明方向和切入点。 3. 病例报道 病例报道(case report)即个案报道,多为临床工作者在工作中对遇到的特殊或罕见病例进行的总结描述报道。大多数情况下,病例报道主要报道已知疾病的特殊临床表现、影像学资料、诊断及治疗等或在工作中遇到的罕见病例。该类论文是第一手感性的医学资料报道,有助于医疗人员进一步掌握罕见疾病或病情的特点和本质并进行交流。 4. 会议摘要类论文 会议摘要类论文(meeting abstract)比论著简单,但比论著的摘要复杂,是一篇小型的文章,是为了定期国际会议交流而出现的论文形式。每个会议对此类论文有特殊的字数和格式要求。一般实验类会议摘要包括实验目的、实验方法、实验结果和结论。需要强调的是,会议摘要发表的是未公开出版发表的内容,会议召开后,论文可以重新撰写充实后进行投稿发表。 5. 读者来信 读者来信(letters)一般是指作者对期刊以前发表的论文发表自己的观点或看法,或者对某一研究结果或结论有分歧时发表看法,也可以在论文中指出以前发表文章中实验设计、方案或讨论中存在的不足等。或者是一篇投稿论文,主编和审稿人认为该论文有一定的科学价值,但受到期刊版面的限制,只能简明报道研究情况。因此读者来信的篇幅较小,没有摘要,论文正文没有分标题。 6. 评述类论文 评述类论文(comments)的重点在于“评”,即对某个期刊上某篇文章或某个观点发表自己的见解或进行一定的总结,同时提出自己的建议。一般发表此类论文的作者学术水平较高,具有一定的权威性。作者也可以就某一领域某一问题做出全面系统的总结,并对下一步的发展动向进行指点。 7. 假说和观点类论文 假说和观点类论文(hypothesis)在医学中相对少见。其主要结构是首先提出一个观点或论断,然后进行一定的推理或引证,同时可以通过一定的实验来证明提出的观点或论文。在疾病的病因研究方面,作者可以对某个疾病的发病机制以假说的形式提出,然后进行论断。有时,一些无法解释的临床表现也可以以假说的形式提出,然后推断这些表现的可能过程及结果。目前此类论文较多发表在Medical Hypotheses和Bioscience Hypotheses等期刊上。 1.2.2 SCI论文写作原则 论文是科研成果的载体,是科研的文字记录和书面总结。通过发表论文将科研实施过程和成果公布于众,凝聚着科研人员的心血,更是人类社会先进生产力发展的动力。因此,在书写SCI论文时,一定要遵循如下原则和要求,将科研成果科学、客观、准确地公布于众,以促进科研的进步和发展。 1. 科学性 科学研究的性质和任务决定了论文必须具备科学性这一特点,这是医学科研论文的属性和根本。没有科学性,论文就没有存在的意义和价值。如果一篇论文是伪科学的,那就不能称之为科研论文。对SCI论文而言,科学性要求论文中介绍的方法、结果、结论等是客观存在的,不带有个人偏见,且不以主观臆断,用科学的逻辑思维方式和深层次的专业理论知识,使论文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论据得当,且实验结果能够经得起别人验证和重复。这就要求科研人员在选题时认真阅读前人的文献,总结前人的经验;在进行实验设计时周密考虑,排除干扰因素;在完成实验、总结结果后得出结论时客观真实,不带有主观色彩。在每一步实施过程中务必保持严肃认真、实事求是的态度,不片面追求理想结论,真正做到严谨、科学、客观、真实。 2. 创新性 创新性即论文具有创造性、先进性。创新性是研究的灵魂,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论文的价值和质量高低。创新性是指把以前没有的东西创造出来,把以前未发现的理论和机制加以揭示和阐述。没有创新性的研究只是简单重复,对科研发展无任何益处,只能浪费人力、物力和财力。但创新性并不能主观臆断和凭空猜想,必须以专业的理论知识为基础,对研究对象进行周密的观察、分析,在综合前人认识的基础上,从中发现别人过去未发现的问题和机制,并加以研究。科研中的创新性没有大小之分,只要具有科学的创新性,即可对科学和社会发展起到推动作用。 3. 规范性 目前科技论文的写作按照一定的规范格式进行。尽管每个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但在总的原则和框架下,要求基本一致,并已日趋统一化、标准化。规范化不仅有利于论文发表,还有助于学术交流、方便论文检索。为了医学论文撰写时规范化,国际医学期刊编辑委员会于1979年公布了《生物医学期刊投稿统一要求》,该文件是医学论文撰写时参照格式的标准文件。经过多次改版和修订,目前该文件对论文规范性的要求更详细。如果投稿文章不符合格式要求,可能会对文章的审理和稿件的最终结局产生影响。因此,在投稿前,应仔细阅读该文件和各个杂志的稿约,做到符合要求。 4. 学术性 学术性也可以理解为理论性。SCI论文与教材和读书笔记不同,它具有深厚的实践基础和理论知识,发表的论文往往是某一学科中的深层次理论问题。在科研过程中,研究者围绕学科中的理论问题进行研究或展开讨论而发表的观点和理论,一般都有学术性。这种新的观点和理论可以推翻旧的理论,也可以是旧理论的延伸和扩展。如此反复进行,理论高度不断上升,反过来指导实践,在新旧知识交替过程中,促进学科发展。 5. 实用性 论文的实用性即实用价值,是指论文的结果和结论能够对社会进步和人类发展产生积极效果。尤其应该注意的是,医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解决临床问题,促进人类健康。因此在日常科研工作中,应注意将科研切入点与疾病发展过程、医疗和预防联系起来,并争取在临床上得到应用。尽管有些论文目前是纯理论性质的,但随着社会发展和知识不断更新,可能反过来指导临床实践,解决实际问题。 6. 准确性 准确性不仅要求科研工作者在实验过程中一丝不苟、精确记录,在实验统计过程中服从原始实验结果,不任意篡改实验数据和结论,还要求在论文书写过程中,语言简明恰当,不含糊其辞,准确选定名词术语。在书写实验结论时,运用缜密的思维,进行分析、概括、总结,做出符合逻辑的推理。 1.3 SCI论文结构 为了方便学术交流和文献检索,SCI论文有固定的结构和格式,这就是前文中提到的SCI论文撰写时的规范性要求。尽管由于研究内容、论文类型和期刊具体要求不同,每篇论文的结构和格式不会千篇一律,但SCI论文总的结构和格式有其相通之处。目前论文最常见的格式是IMRaD格式。IMRaD是引言、方法、结果和讨论(introduction,materials/methods,results and discussion)五个英文单词的第一个字母所组成的新单词,可以把IMRaD格式理解为“从引言到材料/方法,然后是结果,最后写讨论”. IMRaD格式概括了论文中四个关键性问题,包含了论文中最基本、最重要的部分。 (1) 引言: 论文中所研究的主要问题是什么,为什么研究? (2) 方法: 通过哪些手段来研究和解决问题? (3) 结果: 在这一过程中,发现了什么? (4) 讨论: 这些发现的意义是什么? IMRaD格式具有简单、清晰、明了并且逻辑性强等特点。该类格式有助于作者组织和撰写论文,尤其是对于初涉论文的新手而言,更能起到帮助作用。这好比是建立了一个大的论文框架,作者有方向性地向里面填充材料即可。还有助于编辑和同行专家审阅论文,有针对性地评价论文的各个方面。对读者而言,有助于读者在阅读时浏览论文的各个部分,方便把握重点和需要之处。鉴于以上优点,采用这种格式的论文和期刊越来越多,该格式也成为世界级的论文模式。然而IMRaD格式有其缺点和不足: ①该格式未能涵盖论文中必需的、非常重要的两个部分--标题和摘要,未对这两个部分作任何提示和说明; ②该格式较为死板,欠缺灵活性; ③该格式并非适用于所有的科技论文,如在撰写病例报道时,就不适合选择这一格式。 根据国际医学杂志编辑委员会制定的《生物医学杂志投稿统一要求》的规定,目前国际标准化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包括: (1) 标题及副标题(title and subtitle) ; (2) 作者(author)及所在单位和地址(institution and address) ; (3) 摘要(abstract) ; (4) 关键词(key words) ; (5) 引言(introduction) ; (6) 材料和方法(materials and methods) ; (7) 结果(results) ; (8) 讨论(discussion) ; (9) 致谢(acknowledgement) ; (10) 参考文献(references) . 这10个部分是一篇论文中不可缺少的内容,除此之外,论文还可以有插图(figures) 、插图说明(legends) 、表格(tables) 、照片和说明(plates and explanations)等可写可不写的部分。而IMRaD格式缺少了其中必不可少的5个部分。表1-1中简单列出了IMRaD格式各部分的实质内容和缺少部分。现在大家可能还对各个部分不是特别明白,但不必着急,在后续章节中将详细讲述各部分的意义和写法。表1-1 IMRaD 格式的实质内容和缺少部分 IMRaD格式IMRaD格式各部分的实质性内容IMRaD格式缺少部分引言(introduction) ① 目前研究的问题、意义 ② 该问题的研究现状标题、作者及单位(title,author and address) 材料/方法(material/methods) ① 研究对象的资料信息 ② 实验方法和过程 ③ 主要试剂和统计标准摘要、关键词(abstract,key words)结果(results) ① 实验过程中新的发现 ② 实验结果的比较及统计分析参考文献(references) 讨论(discussion) ① 根据结果得出的结论 ② 实验的不足和先进之处 ③ 对后续研究的意义致谢(acknowledgements) 另外还要注意,文献综述类论文与论著的格式稍有不同,文献综述一般包括标题、作者、摘要、关键词、正文、参考文献以及致谢部分,而正文主要由前言、主体和小结组成,文献综述的语言非常准确,概括性非常强,在写作时要注意。典型的病例报道类论文由标题、摘要、引言、正文和参考文献组成,而正文一般分为三段式,即前言、临床治疗过程和讨论,尽管文字特别简练,但均是必不可少的部分。此处讲述了论文的大体格式和结构,在掌握了上述内容后,关于论文各个部分和不同体裁论文的写法,在后续章节中将详细讲述。 1.4 SCI论文英语写作技巧 SCI论文多以英语发表,而我们国家的母语为汉语,因此在论文写作时,尤其对初写论文的新手而言,可能会感觉不顺手或难以下笔,以至于总感觉找不到合适的词汇来表达意思,即使是从小学就接受英语教育的学生也是如此。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首先,这可能与中国的教育体制有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过分依赖课本,反复背单词以至于不能活学活用。其次是中西方文化差异。比如中国学者在SCI论文标题中可能会用到“Elementary introduction of" (简单介绍)、 "Primary study of" (初步研究)等词,以示谦虚,然而在西方人眼里这是研究项目不深入、课题没有深意的表现,从而对论文质量表示怀疑。最后一点是许多中国研究人员在论文写作时,受汉语表达方式影响,写出来的英语句型与汉语表达方式类似,属于不地道的英语,或者有些作者在写作论文时,喜欢把论文先写成中文版式,然后再翻译成英文。在笔者看来,这是不可取的。这会导致写出的英文论文没有脱离中文稿件的束缚,甚至写出的英文是中国式英语。因此,撰写英文科研论文时,用词要注意符合以下原则: ①用词熟悉; ②用词具体; ③用词单一; ④句子要短。 下面来解释一下用词为什么要符合这些原则: 首先,花哨的词语属于文学性描述语言,在写作时容易出现错误,并且科技论文讲究严谨直接,因此在选词时要注意避开此类词语,选用简单、熟悉、能够完整表达出意思的词语即可。其次,抽象与具体是相对应的,能用具体文字表述时就不要用抽象词语表述。科技论文中更倾向于使用单一用词而多不采用复合名词,但并不代表重复使用相同词语,即要掌握简单直接的要求但又避免重复。最后一点是科技论文不仅要让本专业的人看懂,即使是其他行业的专家看完后也能略知一二。另外长句式在写作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言简意赅的短句式在论文中是比较常见的。 在上述四个原则的框架下,还要注意英语论文的语言写作技巧主要有三个方面: 一是时态的合理应用,二是词性的选择,另外一个则是英文标点符号的运用。因此,在掌握了英语选词的主要原则后,本节详细讲述这三个方面的内容。 1.4.1 SCI论文时态 英文论文对时态的要求是极为严格的,时态直接影响句子想要表达的意思,有时时态选择的正确与否直接关系到论文能否顺利发表。中国的英语语言教育极为重视语法和时态,因此,对中国学者来说时态容易正确掌握。英文论文中出现的时态主要分为现在时和过去时。一般应用原则是: 当描述作者自己在本篇论文中展示的工作时多采用过去时,因此论文的“摘要”、“材料与方法”、“结果”部分多选用过去时;当描述他人的工作时,通常使用现在时或现在完成时,如在论文的“引言”部分,多用一般现在时来描述;在论文的“讨论”部分,没有严格要求,可使用多个时态丰富论文内容;在描述一般现象、原理或众人已知的理论常识时,多选用现在时。当然,时态的选择要根据具体语境来决定,要语意通顺,符合逻辑。 1.4.2 英语词性 英语是一种极其丰富的语言,就单个词语而言,词性有代词、冠词、动词、形容词、名词等,每个单词还可能具有不同的意思;就词组而言,有名词短语、动词短语、形容词短语、介词短语、分词短语、不定式短语与独立结构等,它们在句子中可作主语、谓语、宾语、定语、状语与表语等成分。中国的英语语言教育很早就详细讲述了句子中各个单词的意思、成分、词性以及语法,因此,本节主要探讨几种常见的英语词性的用法及注意事项。 1. 代词 代词是用来指代名词的词,在论文中使用较多的是it,this,these,those等,有时that,which等词也能发挥代词的作用。在使用代词时,一定要明确其所代指的前位词,如果代词所代表的词不明确,可能会曲解句子的真正含义。在短句式中,不要过多地重复使用同一个代词,这会导致句子乏味且不清楚代词具体指代的名词。在引导定语从句时,要注意区分that和which的区别,因为这两个词经常可以相互替代,但有时也会出现交互使用后意思改变的现象。 2. 冠词 冠词分为不定冠词(a,an)和定冠词(the) 。不定冠词表示“一个”的意思,a用在辅音因素前,an用在元音因素前;定冠词有特指“这个”或“那个”的意思,用在名词前,表示某个或某些特定的人或东西,或者特指世界上独一无二的事物。冠词是虚词,本身没有词义,不能单独使用,但又是句子中不可缺少的部分,用在名词前,帮助界定名词的含义。冠词虽然讲解简单,但词义众多,用法复杂,在使用时容易出现错误,因此,在写作时要注意冠词的运用。 3. 动词 动词有及物动词和不及物动词之分,在使用时,应优先选用不及物动词,而不用及物动词的被动语态。在使用时,动词可进行词性变换,在动词词尾加上-ing构成动词的现在分词和动名词形式;在词尾加上ed,en,d或t则构成动词的过去分词形式。变换后,现在分词则变成形容词的词性,动名词为名词词性。一般而言,能用动词来表示,则尽量不用动词的名词形式;能用名词作定语,则不用动名词作定语;能用形容词作定语,则不用名词作定语。因此在使用动词时要注意时态和语态的关系,选择合适的动词形式。 其他的诸如形容词、副词、介词等不再一一列出,具体参考专业英语词汇书籍。此外还有三点注意事项: ①在句子中要注意名词单复数和主谓语人称的关系,切勿用混; ②如果句首是数字,应该采用完整的英语表达形式,不要使用阿拉伯数字; ③作为正式的科技论文,规范起见,单词的简略形式一般不采用,要写成英语全称,比如didn't,can't一般写为did not,can not形式。 1.4.3 英文标点符号 标点符号的正确使用能够辅助英文语言表达论文含义,使读者正确理解论文内涵,是语言准确性的一个方面。基于中文写作的功底,尽管中、英文标点符号有不同之处,但相较于论文写作的其他方面,标点符号还是比较容易掌握的。在英文论文中,经常使用的标点符号大约有10种,下面简要讲述其中几种常用的英文标点符号与中文标点符号的不同以及使用方法。 1. 句号 中文句号为“. " ,而英文句号为“." 。两者均用来表示一句完整意义话语的结束。标注句号后,紧接的下句话第一个单词的第一个字母必须大写,其余的用小写字母。句号是英文论文中最常见的标点符号之一,使用时比较简单,只需注意拼写时要在英文撰写格式下,不出现错误即可。 2. 逗号 中文逗号为“, " ,而英文逗号为“," ,两者写法稍有不同,在使用时容易混淆。逗号是英语论文中出现最多的标点符号之一,主要用来分割句子中至少三个平行成分,但要注意后两个并列成分之间用and连接;当有两个平行成分时,不用逗号,用and连接。逗号也可以放在短语和状语从句之后,用来分割短语或状语从句与主句;逗号还可以用来分割非限制性定语从句、两个独立的分句、同位语等。在汉语表达中,起分隔句子中并列成分的标点符号是顿号“、" ,英文中没有顿号,这一作用由逗号取代。逗号的功能较多,在写作时要注意写作格式和使用规则。 3. 括号 括号的使用比较简单,主要表示括号里的内容是一个插入或附加的解释成分,还可表示引用文献、英文缩写等。但在使用时要注意,中文括号和英文括号在写法上是有区别的,中文括号为“ () " ,而英文括号为“()" ,两者要区分开来。笔者在审阅论文时,经常发现很多作者将两者混用,或者根本不清楚两者的区别,给论文带来不好的整体印象。因此,作者在写作时要注意两者的区别,减少错误。 4. 省略号 省略号可以表示语意未尽或列举事物的省略,中文和英文省略号的写法有显著区别。在中文中,省略号输入方法是单击“Shift+6”按钮,居于行中显示6个点“……" ;而英文省略号是在行底处点3个点“..." ,如果在句末有英文句号时,一共是4个点。在英文论文中省略号不经常使用。 5. 冒号 冒号是一个常见的标点符号,可以放在所列举的几个内容之前,或者表示句子中附加内容的解释,有时在文章的副标题前使用。冒号前没有空格,要求是一个完整意义的句子;冒号后有一个空格,可以连接句子,也可以连接名词。冒号的英文写法比较简单“:" ,在英文信件的称呼后,一般标有冒号,如“Dear Sir:" ;而在论文投稿时,撰写投稿信(cover letter)时,收信人称呼为“Dear Editor" ,其后既可使用英文逗号,也可使用冒号。 6. 所有格 用来表示名词所有格的标点符号是撇号“'" ,这是英文中特有且常用的标点符号。这一标点符号可以出现在两个单词的缩写形式中,如is not写成isn't形式,但在英文论文中为了规范化推荐写全拼;也可以用来表示名词的所有关系,如the teacher's car或the brothers' offices等。 7. 连字符 连字符可以用在复合词中,起连接作用,也可以用于英语字母与词的连接。在英语中形式为“-" ,同撇号表示所有格一样,该符号也是英文中特有的标点符号。目前在论文中连字符的使用越来越多,如Anti-diabetic effect、t-test或one-way ANOVA等。 8. 引号 引号在论文中主要用于引用原作者或说话人的确切内容,尤其是在引用参考文献时。另外,在写论文、章节、短文或故事的题目时可以用引号进行标注。 此外还要注意,英文中没有书名号“《》" ,在出现书名、期刊名时可以用斜体或下划线表示。另外在表示强调内容时,中文文章可在文字下加实心圆点表示,而在英语论文中,可借助文字斜体、黑体或下划线等方法表示。 在讲解了SCI期刊和论文的基本知识,以及论文写作的基本原则和论文的格式后,英语论文的语言技巧也为顺利写作SCI论文做了准备,因此下一章主要围绕论文的各个部分展开讨论,详细讲述SCI论文各个组成部分的写作方法。在第3章中将围绕不同的论文体裁讲述论文的写作方法。尽管不同类型的论文格式各有不同,但均有相通之处,期待第2章和第3章的讲述能帮助大家掌握SCI论文撰写的技巧。 第2章SCI论文撰写 在掌握了SCI论文的基本知识和特点后,SCI论文的写作将变得轻松许多。在论文写作过程中,尤其对初写SCI论文的新手而言,按照各部分写作的难易程度,有符合IMRaD格式但又不拘泥于IMRaD格式的写作顺序,那就是先写方法、结果,再写引言、讨论,最后写标题和摘要。实验方法在实验进行的过程中就可以写成,简单清晰。并且,在写作的过程中还可以反思方法的可行性和合理性,从而进一步指导实验。而结果只是简单客观地描述实验发现,相对来说比较容易。其他几部分需要比较多的文献知识积累。因此建议初写SCI论文的作者按照这一写作顺序撰写论文,这有助于论文写作的顺利完成和自信心的培养。 为了读者查阅资料方便,本章将以国际标准化科技论文的组成部分为标准,按照各部分顺序和IMRaD 格式,深入浅出地讲述SCI论文各部分的写作要点和注意事项。希望本章内容能对SCI论文的写作起到指导作用。 2.1 SCI论文如何命题 2.1.1 标题的意义和作用 标题也称题目、题名、文题或篇名。我国国家标准把题目定义为“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论文、报告中最重要的、最有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即标题是论文写作的总纲,是论文内容和中心思想的高度浓缩、概括和总结;它以最精炼的单词和最准确的逻辑组合来表述论文中最深刻的特定内容,是论文的点睛之笔。标题写作的好坏直接影响到论文能否通过审稿,关系到论文能否顺利发表。很多人对论文标题重视不够,制定的标题不够恰当,以至于影响整个论文的形象和质量,从而影响论文发表。因此,标题对整个论文而言极为重要。那么,好的论文标题都有什么作用呢? (1) 审稿时,审稿人一般先审查论文标题,好的标题能吸引审稿人的眼球,给审稿人提供首要信息,使审稿人有兴趣继续阅读全文,增加论文发表机会。即论文标题直接影响论文审稿的第一印象。 (2) 好的标题能够揭示主题,总结文章思想,是对论文内容的高度浓缩和概括总结,并包含了所要表达的全部信息。标题内容要全面准确地反映论文内容,这是SCI论文审稿评估标题是否合格的标准之一。 (3) 标题是文献标引和检索资料的重要依据。读者在阅读文献前,首先依赖于文献检索,而文献检索则依赖于文献编制,标题是文献编制的主要内容。如果论文标题不当,读者可能检索不到。而且,标题还是关键词的重要来源,在用关键词查找文献时起重要作用。因此,好的标题有助于文献标引和检索资料,并确定关键词,以保证读者在查找资料时快速、准确且不遗漏文献。 EndNote/RefViz/SPSS/Origin/Illustrator综合教程 SCI论文写作解析SCI论文撰写第 2 章 (4) 好的标题有助于读者筛选阅读论文。读者拿到期刊时,一般不会全部阅读,而是根据目录中的论文标题找寻自己感兴趣的内容,从而决定精读哪些论文,略过那些自己不需要阅读的论文。因此,好的标题能够吸引读者的注意力,使读者有读下去的动力,增加论文被引用的机会。 2.1.2 标题的构成要素 标题是论文内容的高度概括和总结,其构成要素包括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研究目的及主要结果和结论四个方面,即通过标题就能使读者和审稿人了解论文的中心内容。应该注意的是,这四个要素是否同时出现在文章的标题中,应根据需要和具体情形而定,并非每篇论文的标题中都一定具备。下面将分别讲述各个要素的意义和命题要求。 1. 研究对象 一般而言,在标题中会说明研究对象是人还是动物或细胞等,这种写法有助于读者清晰地获得论文信息。比如,以动物为实验对象时,可以把动物名加在标题里,如一篇论文的标题名为Short and long term effects of antihypertensive therapy in the diabetic rat。如果动物不是一种,而是两种或多种时,则不应把动物名全部写上,而是适当调整选择一个概括性的名词。有时在标题中可使用体内实验(in vivo)或离体实验(in vitro)等词,两者是经常出现在英文标题中的短语,在多数SCI期刊中,一般要求用斜体表示,当然也有不需用斜体表示的期刊,如Life Science杂志。 2. 研究方法 随着实验规模的增大、检测手段和研究方法的提高,大多数实验采用多种研究方法来阐明科学问题,而采用一种实验方法的文章已越来越少见,因此,标题中出现研究方法的论文也随之减少。但如果论文采用的方法是新技术或是旧方法在新领域的应用,则可以在标题中写出,以增加新颖性。 3. 研究目的 读者在检索文献时,一般根据标题决定是否继续阅读,因此论文标题一定要准确反映研究目的,以增加文章的吸引力。为了照顾题目字数和整体的简洁性,研究目的不必写得过于详细。 4. 主要结果和结论 两者主要表达该论文对科技发展的主要贡献,也是论文被接收的主要砝码,集中体现了论文的创新性和价值。通过阅读论文标题,读者或审稿人就能知晓论文的成就。这种写法在SCI论文标题中比较常见,但在描述时,一定要注意词语的准确性和数量,避免给人造成标题冗长乏味的感觉。 需要注意的是,这四个构成要素在英语中是以名词或名词短语的形式出现的,即SCI论文标题由多个名词或名词短语加上修饰定语通过连接词联系在一起,因此,在确定标题时要遵循以下命题原则。 2.1.3 SCI论文命题原则 一个好的标题应该用最少的文字和最精确的词语最准确地概括出论文内容,这是命题原则的核心。因此,在命题时应符合以下要求。 1. 新颖 标题应该能够突出表现论文的创新性和独特性,以吸引读者和审稿专家。因此,在命题时,切忌千篇一律,应尽量避免如“研究、分析、探讨”之类的陈词俗套,以免给读者和审稿专家留下模仿、陈旧的印象。但是“语不惊人死不休”的论文标题应该有相应“惊人”的实验方法和结果与其相配。否则,如此在题目上大做文章,有失真实,反而会成为编辑拒稿的理由,或者在接收后令读者失望。因此,在命题时,要准确把握标题新的程度,做到既不陈旧,又不夸大。 2. 简洁 过长或过短的标题都不能称为一个好的标题。过短,则不能完全概括出论文内容,不利于读者了解论文信息;而过长的标题虽然能概括出论文内容,但会给人冗长拖沓的感觉,均会影响读者和编辑阅读论文。最好的长短程度是能达到“增之一分则太长,减之一分则太短”的境界。因此,论文标题应做到简短、精炼并高度概括。如果论文内容层次很多,实在难以简化,可以采用主、副标题相结合的方法,既有层次又能完整阐明论文内容。 3. 准确 标题应与论文内容相符,即文要切题、题要得体。要避免名不副实或文题不符,否则会有歧义现象发生。在命题时,标题与论文内容要紧密相扣。为确保标题含义准确,应避免使用非定量的、含义不明的词语,并力求用词具有专指性。 4. 规范 每个期刊对论文的具体要求是不一样的,因此在命题时,一定要严格按照稿约或作者须知的要求来完成。标题命好后,要严格对照各学科的主题词表进行核对,检查是否符合要求,要尽量采用主题词术语,避免一般性术语,以增加计算机检索时的检出率。 2.1.4 命题注意事项 命题就是为科研论文撰写标题,尽管每个期刊的具体要求不同,但有其相通之处。作者在命题时,有以下几点需要注意。 (1) 字数限制: 英文标题最好不超过15个单词(或100个英文字符,含空格和标点符号)。关于字数,有的期刊有其具体要求,比如Science杂志要求论文标题不超过90个字符,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杂志要求论文标题不超过两行。 (2) 标题中严格限制缩略语或简称的使用,因为这两类词可能会引起误解,除非是国际通用、众人皆知的缩略词或简称,如RNA、DNA等。 (3) 标题中要完全避免罗马数字的出现,如必须使用,可以把数字改为英文,如 "167例”改为“One hundred and sixty seven cases" . (4) 标题中英文字母大小写问题: 在国际上,不同期刊对标题中字母大小写要求不同。目前,标题中字母大小写主要有三种格式: 第一类是标题的全部字母都要求大写;第二类是标题中每个词的首字母需要大写;第三类是题目中只有第一个词的首字母大写。目前,采用第一类写法的期刊越来越少,多数采用第二类写法。作为作者,必选严格按照期刊要求,选择合适的题目格式。 (5) 要严格按照上述命题四原则,避免题名不准、题名太大/太小、题名难懂、题名抽象等问题出现。在命题过程中,稍有不慎,就可能出现失误,甚至影响论文投稿过程。因此在命题时,必须严格把关,仔细思考。 (6) 副标题的使用: 当主标题不足以把论文意思完整表述出来或论文层次复杂、内容较多、难以简化时,可以选择增加副标题,用来补充论文中的特定内容;或者在主标题相同的情况下,根据不同的研究结果,使用不同的副标题指出内容;或者使用副标题作为引申或情况说明。在使用副标题时,要用冒号与正标题分开,连排。对同一课题的一组文章,原则上应该按照不同的研究方法和内容分别独立命题,不宜采用系列题名的方式,即主标题相同,序号和副标题采用不同的序号处理方式。 笔者根据自己积累的经验,向各位读者推荐两种比较实用的命题方法。 (1) 在论文撰写过程中,作者会查阅大量的文献并阅读,作者可以根据文章的标题,选择与自己主题和内容接近的论文,总结其标题的特点,借鉴其长处,分析标题中使用的短语,按照论文内容将短语组合起来,得出自己独特的论文标题。 (2)在命题时,首先写出几个关键词供选择,然后根据关键词,在论文写作前自行拟定2~3个标题,这些题目涵盖论文的全部或部分关键词,并阐述了论文的主要结论。在文章写作过程中不断修改,最后论文完成时反复思考、推敲,最终确定论文标题。 总之,论文标题是论文的眼睛,起非常重要的作用。在撰写论文的过程中,花多少心思和力气放在标题上都不为过。在投稿前,作者一定要仔细研究“稿约”或“作者须知”中的具体要求,使论文标题符合期刊要求,增加论文被接收的概率。相信各位作者按照上述四原则和以上注意事项,定能为论文命出符合规格的高水平标题。 2.2 如何署名和书写单位地址 2.2.1 署名的意义和作用 在追求合作双赢的现代化社会,很少有一件事情是个人在没有其他任何外界的协助下完成的。在进行实验和论文写作的过程中,也是如此。大多数情况是几位作者共同为该研究做出贡献和技术支持,那么在论文发表时,整个论文会由好几个作者来署名,那么署名都有什么意义和作用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