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编专业基础课 第一部分刑法学 第一章绪论 一、 单项选择题(1~15题,每小题1分,共1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A维护秩序B保护人权C特殊预防D惩罚犯罪 1下列关于罪刑法定原则的表述,正确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禁止溯及既往 B罪刑法定原则不排斥习惯法的适用 C刑法分则的部分条文对犯罪罪状不作具体描述并不违反罪刑法定原则 D罪刑法定原则中的法不仅包括国家立法机关制定的法,而且也包括最高行政机关制定的法 2下列不属于我国刑法的基本原则的是()。 A罪刑法定原则 B适用刑法人人平等原则 C罪责刑相适应原则 D以事实为根据,以法律为准绳原则 3下列关于刑法渊源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全国人大常委会《关于惩治骗购外汇、逃汇和非法买卖外汇犯罪的决定》是单行刑法 B附属刑法是指附带规定在民法等非刑事法律中有关犯罪、刑事责任和刑罚的刑法 C最高人民法院的判例可以作为刑法的渊源 D民族自治地方的省级人民代表大会根据当地民族的特点和刑法的基本原则作出的变通规定也可以作为刑法的渊源 4我国的一艘客轮停靠在埃及的港口时,一美国人甲在轮船上抢劫了我国公民乙价值5 000元的一条项链。对于本案适用我国刑法的依据是()。 A属地管辖原则B属人管辖原则 C保护管辖原则D普遍管辖原则 5某外国驻华大使馆的厨师甲策划、参与了由中国向该国走私贵重金属的犯罪活动。对甲应当()。 A通过外交途径解决其刑事责任B对其可以附加适用驱逐出境 C不能适用我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D适用该外国刑法追究其刑事责任 6公民甲于1993年10月实施了故意杀人行为,于2004年12月被抓获归案。且知1979年刑法和1997年刑法对故意杀人罪的定罪量刑标准、法定刑完全相同。那么对于甲,应()。 A适用1979年刑法 B适用1997年刑法 C由最高人民法院决定适用1997年刑法还是1979年刑法 D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委会决定适用1997年刑法还是1979年刑法 7我国《刑法》第9条规定: “对于中华人民共和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所规定的罪行,中华人民共和国在所承担义务的范围内行使刑事管辖权的,适用本法。”对此条文的理解,正确的是()。 A对国际条约规定的犯罪行为,我国都具有管辖权 B我国行使管辖权的原则包括普遍管辖原则 C我国适用普遍管辖权的依据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 D我国对犯罪行为进行定罪量刑的依据是我国缔结或者参加的国际条约 8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理解,正确的是()。 A刑法允许扩张解释,但不允许类推解释 B将抢劫正在使用中的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的运钞车的行为视为抢劫银行或者其他金融机构,属于扩张解释 C将《刑法》第171条出售假币罪中的“出售”解释为“购买和销售”,属于当然解释 D将信用卡诈骗罪中的“信用卡”解释为“具有消费支付、信用贷款、转账结算、存取现金等全部功能或者部分功能的电子支付卡”,属于缩小解释 9下列关于我国刑罚的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惩罚犯罪与保障人权 B预防犯罪 C保障人权 D维护社会安宁 10 2009年1月,甲(1993年4月生)因抢劫罪被判处有期徒刑1年。2011年3月2日,甲以特别残忍的手段故意杀人后逃跑,6月被抓获。关于本案,下列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不构成累犯B对甲应从重处罚 C本案可以适用《刑法修正案(八)》D对甲应从轻处罚 11下列犯罪中,不应当认为在中国领域内犯罪的是()。 A甲乘坐我国轮船行至公海时对他人实施了犯罪 B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失手致某外国人落水死亡 C丙乘坐外国轮船前往中国,在公海上与同行的旅客斗殴,致其重伤,该旅客被送入中国医院后经抢救无效死亡 D外国人丁在中国大陆将其本国人打成重伤 12下列有关我国刑法适用的规则,表述正确的是()。 A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我国领域外犯刑法规定之罪的,均应追究刑事责任 B国家工作人员和军人犯刑法规定之罪的,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C外国人在我国领域外对我国或公民犯罪,应当适用我国刑法 D在我国领域外犯罪依我国刑法应追究刑事责任的,均应当追究刑事责任 13下列各项中不是罪刑法定原则理论来源的是()。 A权力制约B人民民主C依法治国D心理强制说 14在犯罪的基本特征中,体现了罪刑法定原则的要求和刑法的限制及保障功能的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B应受刑罚处罚性 C法益侵害性D刑事违法性 15下列关于我国的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说法错误的是()。 A累犯从重处罚体现了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B依据该原则要求,对于同一犯罪后果,可能出现不同的刑事责任 C对未成年人从轻处罚是该原则的要求 D重刑主义符合罪责刑相适应原则的要求 二、 多项选择题(16~20题,每小题2分,共10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16下列关于刑法解释的说法错误的是()。 A对于同一刑法条文中的同一概念,既可以进行文理解释也可以进行论理解释 B一个解释者对于同一刑法条文的同一概念,既能作扩大解释又能作缩小解释 C当然解释追求结论的合理性,但必须符合罪刑法定原则 D类推解释是扩张解释的一种 17根据我国刑法规定,下列情形不适用属地管辖原则的是()。 A中国人甲在我国的一辆客车驶入美国时造成他人重伤 B外国人乙乘坐外国航空器驶入中国领空时在航空器上犯罪 C外国人丙乘坐某外国轮船,当船行至公海时,丙将他人打伤,当船进入中国港口时该人死亡 D某外国人丁在该国抢劫了中国人戊3万元的现金 18关于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其关系表述正确的是()。 A严重的社会危害性决定刑事违法性和应受刑罚处罚性 B应受刑罚处罚性揭示了犯罪的法律后果 C一种行为如果没有社会危害性,刑法并不会将其规定为犯罪 D刑事违法性揭示犯罪与刑法的关系 19下列对我国刑法适用的具体情况,理解正确的是()。 A享有外交特权或豁免权的人不适用我国刑法 B民族自治地区不能对刑法作出变通或补充规定 C香港、澳门不适用大陆刑法 D特别刑法与普通刑法发生法条竞合时,适用特别刑法 20甲是我国某省工商局局长,2007年,他在德国因违章驾驶造成了交通事故。据此,法国已对他进行了刑事处罚。若根据我国刑法,他可能因交通肇事罪被判处1年有期徒刑,那么我国对其刑事责任的追究与否及处罚的下列表述正确的是()。 A对其仍应追究刑事责任B对其可以免除或减轻处罚 C对其不应再追究刑事责任D应当对其免除刑事处罚 三、 简答题(21~23题,每小题6分,共18分) 21简述罪刑法定原则的基本含义及派生原则。 22简述我国刑法的空间效力适用原则。 23简述刑法的解释及其分类。 四、 辨析题(24~25题,每小题8分,共16分) 24罪刑法定原则要求罪和刑由法律明确规定,而简单罪状对犯罪描述的简化,不利于罪刑法定原则的适用,因此应取消。请对这一说法进行辨析。 25请对“凡是我国公民,不管其在我国领域内还是在我国领域外犯罪均应追究其刑事责任”的说法进行辨析。 第二章犯 罪 概 念 一、 单项选择题(1~5题,每小题1分,共5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正确的是()。 A“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不认为是犯罪”是对犯罪的定量的要求 B根据法治国家原则,刑事违法性仅指违反刑法的规定 C行为人自身的情况对于犯罪的社会危害性的判断没有意义 D应受刑罚惩罚性是社会危害性在刑法上的体现 2根据《刑法》第13条的规定,情节显著轻微、危害不大的行为()。 A构成犯罪,但可以从轻处罚B构成犯罪,但可以减轻处罚 C不构成犯罪D不构成违法行为 3李某见一人大醉,便将其钱包偷走,里面有四百元钱,对此应()。 A按盗窃罪处理B按抢劫罪处理 C按侵占罪处理D不按犯罪处理 4下列行为具有社会危害性的是()。 A正当防卫B紧急避险C故意杀人D医疗行为 5甲将自己刚出生两个月的孩子送给他人抚养,并收取20万元的补偿费。对此行为,应认定为()。 A犯罪行为,构成拐卖儿童罪 B犯罪行为,构成遗弃罪 C合法行为,但应没收获得的补偿费 D合法行为,因主观上不具有拐卖儿童的故意 二、 多项选择题(6~7题,每小题2分,共4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至少有两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多选、少选或错选均不得分) 6下列关于犯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我国关于犯罪的定义具有形式定义与实质定义相结合的特征 B应受刑罚惩罚性是刑事违法性的基础 C刑事违法性是犯罪的最基本和本质的特征 D行为造成的危害后果是影响犯罪社会危害性的首要因素 7对我国《刑法》第13条犯罪的定义理解正确的是()。 A犯罪概念采取形式概念和实质概念相统一的原则 B情节显著轻微的不构成犯罪 C犯罪定义中列举了犯罪所侵犯的客体 D我国犯罪体系以过失犯罪为主 三、 简答题(8题,每小题6分,共6分) 8简述犯罪的基本特征及各特征之间的关系。 四、 辨析题(9题,每小题8分,共8分) 9 “没有被执行刑罚的,就不认为是犯罪。”请对该说法进行辨析。 第三章犯 罪 构 成 一、 单项选择题(1~39题,每小题1分,共39分。下列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甲欲杀乙,明知乙家里除了乙之外还有丙,为了杀死乙仍然在乙家的水井里投入了毒药,致使丙死亡,则甲对丙死亡的主观心态是()。 A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 C间接故意D疏忽大意的过失 2下列关于犯罪构成的分类的说法正确的是()。 A标准的犯罪构成是根据犯罪构成形态方面的特点进行的分类 B中止犯属于派生的犯罪构成 C基本的犯罪构成是处罚的基准形态 D基本的犯罪构成依据的重点主要是刑法分则的规定 3下列不属于单位犯罪的构成要件的是()。 A故意B法律规定为单位犯罪 C体现单位共同意志D主体为公司、企业、事业单位、机关、团体 4下列关于未成年人犯罪的处理,不正确的是()。 A对未成年人不可以适用死缓 B年满十四周岁即为完全刑事责任能力人 C如果五年内重新犯罪的,不构成累犯 D对其可以判处罚金刑 5下列关于因果关系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甲抢劫乙,对乙进行追赶,致使乙跌倒,造成重伤,甲的行为与乙的重伤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B丁被丙打成轻伤,住院治疗,期间医院发生火灾,丁被烧死,丙的行为与丁的死亡之间具有因果关系 C戊毁坏被害人面容,被害人感觉无法见人而自杀。戊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不具有因果关系 D己在高速路将被害人推下车,被害人被后面车辆轧死。己的行为与被害人死亡具有因果关系 6下列关于故意的认识内容,表述错误的是()。 A认识到行为的刑事违法性 B对行为将要产生的危害社会的结果有认识 C对行为的性质有认识 D盗窃枪支罪的主观上必须有对盗窃目标为枪支的认识 7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说法正确的是()。 A有的犯罪可能没有犯罪客体 B一旦犯罪对犯罪客体造成实际损害,即构成犯罪 C一个犯罪行为对应一个犯罪客体 D单一客体与复杂客体是对直接客体的再分类 8甲欲杀乙,埋伏在路边,但因为天黑,误将路过的丙当乙杀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对甲应按故意杀人罪未遂处罚B对甲按故意杀人罪既遂处罚 C甲不构成犯罪D对甲应按过失致人死亡罪处罚 9甲今年14周岁,其对下列行为应当负刑事责任的是()。 A盗窃财物后为抗拒抓捕将他人打成重伤 B与他人争吵中不小心将他人推倒,对方头部碰到锐物上死亡 C放鞭炮,导致邻居家失火,造成十多万元财产损失 D伙同他人走私毒品 10下列关于危害后果的表述,正确的是()。 A脱逃罪不具有危害后果 B取得妇女同意后将其卖出不具有危害后果 C与不满十四周岁的女性发生性关系,取得其同意的,不具有危害后果 D某警察丢失枪支后未及时报告,别人捡到及时上交,该警察行为没有造成严重后果 11下列关于过失致人死亡罪的说法,错误的是()。 A过失致人死亡罪需有他人死亡的结果 B行为人在主观上不希望结果的发生 C其刑事责任一般轻于故意杀人罪 D行为人在主观上放任死亡结果发生 12甲患有间歇性精神病,在清醒期间,听说邻村的乙曾多次在自己发病期间戏弄自己,怀恨在心,遂决定给乙点颜色看看。其后,甲多次来到乙的住处附近踩点,寻找合适的犯罪路线,不料一日正在踩点过程中,正在遛狗的丙不小心将狗放跑,甲受到惊吓发病,丧失心智,大哭大闹。乙闻声出来看热闹,见是甲,又欲上前戏弄,被甲推入附近的河中淹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应当承担过失致人死亡的责任 B甲不承担刑事责任 C甲应当承担故意伤害(预备)和过失致人死亡的刑事责任 D甲应当承担故意伤害(预备)的刑事责任 13下列关于犯罪客体的表述,正确的是()。 A我国刑法的类罪名是按照犯罪所侵害的同类客体来进行划分的 B犯罪客体就是犯罪所指向的人或物 C一个犯罪只能侵犯一个客体 D同类客体决定犯罪的具体罪名 14下列行为构成犯罪的是()。 A甲打电话告诉乙其要杀乙 B丙和他人相约自杀,最后自杀身亡 C丁为了盗窃他人家中财物,多次夜间去其家中观察地形 D戊开车行驶在马路上,不料轧死马路上睡在一堆杂草下的一流浪汉 15行为人汤某欲杀丁,但因为天黑,误将森林中的一国家二级保护动物打死,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行为人属于目标认识错误 B对其数罪并罚 C对其按非法杀害珍贵野生动物罪处理 D不按犯罪处理 16对下列人员犯罪不可以从轻处罚的是()。 A又聋又哑的人 B普通醉酒的人 C尚未完全丧失辨认或控制自己行为能力的精神病人 D已满七十五周岁的人故意犯罪 17下列关于犯罪构成的说法错误的是()。 A犯罪构成是区分一罪与数罪的标准 B巨额财产来源不明罪的主体是一般主体 C因果关系是认定刑事责任的客观基础 D甲认为教育自己的子女是天经地义的事,其将自己的小孩打成轻伤的行为不应承担刑事责任,甲的认识属于法律认识的错误 18下列犯罪中,犯罪主体是一般主体的是()。 A铁路运营安全事故罪B危险驾驶罪 C工程重大安全事故罪D保险诈骗罪 19下列犯罪中不属于纯正不作为犯的是()。 A遗弃罪B拒绝提供间谍犯罪证据罪 C逃税罪D以不作为方式的故意杀人罪 20下列案例中有关认识错误的理解,正确的是()。 A甲以杀人的故意对乙实施暴力,造成乙休克,甲以为乙已死亡,将乙扔入水中,乙淹死,甲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 B丙欲杀丁,却认错了人将他人打死,丙构成故意杀人罪(未遂)和过失致人死亡罪 C己迷信,认为编一个小人并用扎针的方式能将人杀死,其不构成犯罪 D戊误将食盐当砒霜用来杀人,其不构成犯罪 21李某带其侄子出去玩,在一桥上,将其侄子倒提起玩耍,不料,手打滑,孩子掉入水中淹死,对其主观心态理解正确的是()。 A间接故意B过于自信的过失 C疏忽大意的过失D没有刑法上的罪过 22张某十六周岁生日当天上午,为寻求刺激和同学一起去他人家盗窃,被屋主发现后,为逃跑用棍棒打击屋主致其重伤,对张某()。 A以抢劫罪定罪B以盗窃罪定罪 C不构成犯罪D以故意伤害罪定罪 23下列行为中,被害人承诺能阻止犯罪成立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自愿被乙卖到某地,乙从中得利1 000元,乙不构成犯罪 B丙请求丁将自己杀死,丁不构成犯罪 C戊自愿被己关到屋内,以戒网瘾,己不构成犯罪 D庚见邻居家发生火灾,邻居家没人便进入其家中帮其灭火,庚构成非法侵入住宅罪 24一天,杨某去接放学的孩子,到幼儿园门口,见自己的孩子在哭,获知是旁边的孩子欺负了他,便随手推了旁边的孩子一下,不料,孩子倒地头部磕在了地上的砖角上,头部受伤,经检查为重伤。下列关于杨某的行为说法正确的是()。 A构成过失致人重伤罪B构成故意伤害罪 C构成寻衅滋事罪D属意外事件 25下列关于单位犯罪的表述,正确的是()。 A犯罪主体只能是法人 B为犯罪而成立的公司也可以构成单位犯罪的主体 C必须以单位的名义实施 D对单位犯罪以单罚制为主 26下列选项中,关于以非法占有为目的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为了帮助急需用钱治病的邻居而将乙的金表盗走变卖,甲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B甲见乙的脖子上戴着金项链,便将其夺走,但见乙并未赶来,便误以为是假的,将其扔掉,该项链实际价值10万余元,甲不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 C在盗窃罪中,行为人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D赌博罪必须以非法占有为目的 27下列属于刑法中的犯罪行为的是()。 A指使自家养的恶犬将邻居咬成重伤 B动物走失期间,将路人咬成重伤 C为阻止正在发生的犯罪行为而对犯罪人实施的正当防卫行为 D银行工作人员为保护银行财产将抢劫犯打成轻伤的行为 28下列行为中属于修正的犯罪构成的是()。 A在公共场所当众猥亵妇女的行为 B故意伤害致人死亡 C为抢劫他人财物提前查看地形,但因地形复杂未着手实施犯罪 D非法拘禁他人未使用暴力致人重伤 29李某与王某有仇,欲杀死王某。某日,李某见王某和高某被绳索悬吊于二十层高的楼房外粉刷外墙,故偷偷将绳索割断,致王某和高某当场死亡。对此,李某的主观罪过是()。 A对王某是直接故意,对高某是间接故意 B对两人均是直接故意 C对王某是直接故意,对高某是过失 D对王某是间接故意,对高某是直接故意 30下列行为中,不构成不作为犯罪的是()。 A政府办公室主任见路上有抢劫行为,不予制止 B父母对未成年子女不尽抚养义务造成子女严重的身体损害 C消防队员在救灾现场怕危险不进入火场灭火 D医生因与送来的急救病人有仇而不予救助 31下列关于犯罪目的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有无犯罪目的或犯罪目的不同,同样的行为可能构成的罪名不同 B犯罪目的是有些犯罪的构成要素 C所有的犯罪均有犯罪目的 D犯罪目的与犯罪动机含义不同 32下列关于认识错误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法律认识错误一般不影响犯罪的成立 B具体事实认识错误包括打击错误、对象错误、因果关系错误 C事实认识错误可分为具体的事实认识错误和抽象的事实认识错误 D法定符合说认为只有行为人所认识的事实与实际发生的事实完全一致才成立故意的既遂犯 33受贿罪的主体是国家工作人员。下列行为的主体不构成受贿罪的是()。 A某村支书协助乡政府发放农业补贴的过程中自行扣留1万元 B某国企经理收受他人价值上万元的财物为他人谋取合法利益 C某私营业主教唆工商部门公职人员收取他人贿赂,为他人谋取利益 D某国家机关退休干部,帮助群众解决一些力所能及的小事,群众表示感谢,为其送来锦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