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部分 第一部分〓职业生涯规划 模块一学业与生涯探秘 模块导读 莎士比亚曾说过: “人生就是一部作品。谁有生活理想和实现它的计划,谁就有好的情节和结尾,谁便能写得十分精彩和引人注目。” 同学们,当你带着行囊从祖国的四面八方走进陌生的大学校门时,便开始了人生新的历程;当你满怀热情地去探索未知的世界时,是否觉得新鲜感在渐渐消失?面对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你是迷茫、困惑、无奈,还是认真设计大学的生活,规划好学业,找到新的努力方向,利用新的发展平台,培养技能,提升素质,以期顺利就业呢?或许你正在思考: 在大学里应该怎样学习、生活?怎样处理好学习与社团活动的关系?怎样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实现自己的人生目标? 在今天这个人才竞争的时代,职业生涯规划已经成为在人才争夺战中的另一重要利器。对企业而言,如何体现公司“以人为本”的人才理念,关注员工的持续成长,职业生涯规划是一种有效的手段;而对每个人而言,职业生命是有限的,如果不进行有效的规划,势必会造成生命和时间的浪费。作为当代大学生,若是带着一脸茫然踏入这个拥挤的社会,怎能满足社会的需要,使自己占有一席之地呢?所以我们要对自己的职业生涯进行规划,给自己的梦想插上翅膀。远大的理想总是建立在坚实的基础上的,青春短暂,从现在起,就力争主动,好好规划一下未来的路,去描绘这张职业发展的白纸吧! 以上都将是本模块要与同学们探讨的问题及内容。通过本模块的学习,同学们应该能充分理解学业规划和职业生涯规划对人生发展的重要意义。 1.1学 业 揭 秘 【名人名言】 志不立,如无舵之舟,无衔之马,漂荡奔逸,终亦何所底乎? ——[明]王守仁【学习目标】 (1) 认识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和作用。 (2) 了解学业的内涵和高职学业规划的制订步骤。 (3) 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做好高职学业规划。【导入案例】 充实的大学生活王磊是江苏某高职院校建筑工程技术专业 2011 级学生。入学之初,他参加了学校的职业生涯规划大赛,比赛后王磊对自己的未来有了更明确的目标,同时也对自己在校期间的生活做了认真详细的规划和计划。规划和计划的制订提醒他要着眼于现实,踏踏实实地过好大学的每一天,认真完成大学期间的每一门课程和每一次活动,提升自己各方面的素质, 为将来就业打下坚实的基础,让大学的每一分钟都能够为将来的成功做准备。因此,他的高职生活非常丰富,不但学习成绩优秀,而且在班级担任班长,协助辅导员老师管理班级, 同时积极参加社团活动,在兴趣的基础上积极提升与拓展。大三的时候王磊积极报名参加了专升本考试,经过努力顺利考上了南京某本科高校,成为了一名本科生,同时也为自己三年的高职生涯画上了完美的句号。 分析: 面对激烈的就业竞争,大学生应该争取全面发展自己,认清就业形势,从自身出发,做好生涯规划,这样才能树立明确的目标,从而合理地安排自己的学习和生活。王磊从踏进大学校门后就对自己的未来生活做了明确的规划,并且按照规划的目标去一步一步实现,最终赢得了成功。谁都想成就一番事业,实现人生的价值。然而,成功的背后是实力与机遇的共同作用,而机遇往往只青睐有准备的人。想要有一个美好的明天,我们需要一个科学的规划来指导,职业生涯规划就是为你提供走向成功的技术与方法。一、 高等职业教育 中国高等教育发展迅速,已经从精英教育进入了大众教育阶段。高等职业教育具有高等教育和职业教育双重属性,其主要任务是培养生产、服务、管理第一线的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从人才层次结构上看,高等职业教育处于技能型人才培养的高端,对职业教育的人才培养和教育教学具有引领和导向性的作用。 (一) 高等职业教育的内涵 高等职业教育简称高职教育,是指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经济社会发展需要,以培养生产、建设、管理、服务一线的高等技术应用型人才为根本任务的高等教育。自 20 世纪 80 年代初新中国建立第一所职业大学开始,到2019年,教育部公布的具有高校招生资格的高职(专科)院校共有1423所,目前接受高职教育的在校学生数约有1280数据来源于《2019年全国教育事业发展统计公报》,2020年5月20日发布。万人,高职教育的院校数、在校生数已经占我国高等教育的半壁江山。 (二) 高等职业教育的特点 我国的高职教育在发展中正在形成“专科教育—本科教育—专业学位研究生教育”的人才培养体系。高职教育有以下几个主要特点。 1. 突出职业能力培养 通常,高职院校都积极与行业企业合作开发课程,根据技术领域和职业岗位 (群)的任职要求,参照相关职业资格标准改革教学内容,关注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能力、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培养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2. 紧贴行业需要,服务社会需求 高等职业教育主动适应国家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产业结构调整和优化升级、主体功能区定位的要求,坚持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立足区域办学校,围绕行业办专业,结合所在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行业岗位需求开设专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 3. 实行“工学结合”和“校企合作” 高等职业教育以培养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为实践教学目标,在专业技术、技能课教学中,讲练结合,理实一体,实行“工学结合”,将课堂搬到模拟实验室、车间等工作环境中,实行“现场教学”,使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应用技能得到较大的提升。高职院校通过“产学合作”与用人单位联合实施灵活开放的“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实现了人才培养有目标、就业去向有保证的“校企合作”的良性循环。 4. 以“社会化”和“市场化”的评价体系为标准 高职教育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就业市场培养人才,教育效果的优劣主要由社会和用人单位来评价和判断。其中最重要的评价指标包括毕业生的就业率、毕业生从事岗位工作的社会认可度等。 二、 学业与学业规划 大学是人生最富有青春活力的阶段,也是因缺乏规划人生最容易留下遗憾的阶段。大学既是青年成才的新起点,又是人生发展历程的一大转折点。如何尽快适应大学生活、进行“学业”规划,对于新同学来说尤为重要。 (一) 学业的内涵 在《现代汉语词典》(第 6 版)中, 学业一词被解释为学习的功课和作业。对于高职学生来讲,学业是指在高等职业教育阶段进行的以学习为主的相关活动,它既包括专业知识的学习,又包括政治思想、职业道德、综合素质、职业能力、创新精神的全面培养。【职场箴言】 学习的敌人是自己的满足,要认真学习一点东西,必须从不满开始。人生像攀登一座山,而寻找出路,却是一种学习的过程,我们应当在这个过程中保持冷静的头脑,学习如何从慌乱中找到生机。(二) 学业规划的概念和意义 学业规划是指学生依据自身的特点、兴趣及学业前景确定自己的学业目标,按照一定的原则、方法、步骤制订在校学习阶段的目标和实施方法的过程。大学生进行学业规划具有很强的实践和理论意义,体现在: 学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明确奋斗目标,增强生活与学习的主动性;学业规划有利于大学生更好地完成学业,提升自己的能力和综合素质,提高就业竞争力,顺利实现就业;学业规划有利于帮助新生缩短、度过适应期。 (三) 学业规划的特点 对于大学生来讲,学业规划有如下特点。 (1) 独特性。学业生涯是学生依据自己的人生理想,为了自我实现而逐渐展开的一种独特的学习历程,不同的学生有不同的学业生涯。 (2) 发展性。学生在校学习的不同阶段会有不同的要求,这些要求会不断地发展与变化,学业规划也应随之发展与变化。 (3) 综合性。学业规划以学生角色的发展为主轴,也包括其他与学习有关的角色,如公民、子女等涵盖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的各种角色。 (四) 学业规划的制订原则 对于大学生来讲,制订学业规划时应遵循如下原则。 (1) 可行性原则。学业规划是针对学生的实际制订的,应切实可行,具有现实性、可能性和可操作性,是经过努力能够实现的。 (2) 可调节原则。学业规划不是孤立的、静止的,应该能够根据社会需求的发展变化与学生个体主观条件的变化随时修正,具有发展性的特点。 (3) 最优化原则。应力求做到身心和谐,使个人的性格、兴趣、知识和能力等与目标和谐统一,实现优化组合。 (4) 共性与个性相结合原则。学业规划既要反映学生发展的共性问题,又要满足学生兴趣、爱好、特长培养和发展的需要,使学生的潜能得到充分发展。 三、 高职生学业规划(一) 高职生学业规划简介大学生活通常都是从学业规划开始的,高职生在规划学业时,应正确处理以下四种关系。 (1) 学业与专业的关系。重视自己的学业,努力培养自己的专业兴趣,把自己的爱好和国家的需要及社会发展的要求有机地统一起来,掌握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相关能力,培养自己的专业素质。 (2) 学业与职业的关系。在学习期间就应注重学以致用,自觉地学好职业知识,培养职业素质,锻炼职业能力,收集职业信息,以期在将来的职业竞争中立于不败之地。 (3) 学业与事业的关系。将现在的学业、将来从事的事业联系起来,充分认识所学专业在国家建设和社会发展中的意义、作用和发展前景,献身其中。 (4) 学业与就业的关系。就业与学业存在着密切的关系,就业是学业的导向,学业对就业有重要影响。以就业为学业的导向,有利于高职生的专业选择、学业目标的调整、学习方式的改变、学习外延的拓展以及综合素质的提高。 (二) 高职生学业规划的三个阶段1. 第一阶段——大学一年级同学们在这个阶段要尽快熟悉环境,结交朋友,认识教师,建立新的人际关系,积极参加各种社团活动,提高人际沟通能力,提高文明素养。同时要尽快完成学习观念和学习方法的转变,摆脱中学阶段形成的对家长、教师的依赖心理,培养自主学习能力,养成以创造性学习为主导、接受型学习与创造型学习相结合的学习习惯。 在大学一年级,同学们应主动学习计算机、英语等基本技能知识,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自己具有更高的思想境界、道德情操和更强的社会责任心。 2. 第二阶段——大学二年级 学校在这个阶段会开设主要的专业技能课, 同学们应结合社会需求,注重专业知识的学习,培养自己的专业技能;根据高职教育的特点,加强实践能力的培养,通过校内外各种实践活动全面锻炼自己,提高综合素质。 在这个阶段,同学们应注重培养自己的创新能力、组织管理与社会活动能力、沟通能力及团队协作精神,尽可能全方位地展示自己的才能。对于基础知识的掌握,在这个阶段应继续向深度和广度两个方向努力拓展,并应注意随时了解本专业科学技术发展的前沿和方向。 3. 第三阶段——大学三年级 积极完成实习任务与毕业设计,培养就业能力和创业能力。同学们在大学三年级要到企业生产岗位进行体验性的实习和顶岗锻炼。实习期间,应认真接受学校指导教师的辅导和实习单位经验丰富的技术人员与工人师傅的现场指导,从而完成实习计划,为毕业后迅速适应工作打下基础。 在这个时期,同学们要重视培养就业能力与技巧,通过实习,从宏观上了解企业的运作模式、工作流程;从微观上明确个人的岗位职责与规范。实习是一次全面接触社会的好机会,可以在生产实践中运用和检验在学校所学的理论知识,还能学到书本上没有的知识,深化对理论知识的认识,进一步提升自身的专业技能。同学们在实习过程中要不断学习、总结、体会、探索,完善自己的知识结构,同时,拓宽求职信息渠道,积极收集工作信息,掌握个人简历、求职信的写法及其写作技巧,掌握面试要点和面试技巧,积极参加招聘活动,提高求职技能。 (三) 高职生学业规划的制订步骤1. 制订学业规划找出自己想干什么、能干什么与社会要求自己干什么的结合点,正是同学们学业规划的关键所在。具体来说就是: 分析自己的兴趣爱好,明确自己想从事何种工作;分析自己的能力、特长,明确自己能干什么;分析未来,把握社会需求。【职场箴言】 大学最重要的责任是让学生将来能自信地走上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2. 细化学业规划 当学业总目标确定后,需要逐步分解学习目标。一般情况下可遵循这样的思路进行分解: 三年的学习总目标→一年的学习目标→一个学期的学习目标→一个月的学习目标→一周的学习目标→一天的学习目标。这样,使总的学业规划落实到学习生活的每一天, 确保有条不紊地实现学业目标。【职场箴言】 人生是一场战斗,真正的幸福不在于是否达到目标,而在于为了达到目标所付出的努力。如果在挫折中不能自拔, 那将是一场悲剧。【总结案例】 晓燕的学业规划实践晓燕2008 年毕业于河南某高职院校计算机专业,毕业后被推荐到深圳一家全国500强企业工作。在五年多的工作时间里,晓燕多次被评为先进个人、优秀共产党员、质量服务标兵,现为该公司的人事主管。 晓燕在工作单位为何进步得这样快,在较短的时间内取得如此骄人的成绩?原因在于入校时她就着手规划自己的学业。在老师的指导下,她寻找自己的学业目标,树立自己的职业理想。她按照学业规划,一步一个脚印地不断进取: 努力学习,潜心钻研,苦练书法,热爱集体,遵章守纪,积极参与各种活动,培养自己的组织能力和处事能力,尤其注意良好的行为习惯的养成。她每个学期的平均成绩都排在专业前三名之列,颇受老师器重。在校期间,她先后担任班长、团委组织部部长、学生会副主席。 晓燕刚进公司时,本来要被安排到车间第一线,但由于她填写的个人推荐表字体娟秀,学的又是计算机专业,就被暂时留在了人事部。她工作时总是兢兢业业,满脸笑容,主动做事。人事部的计算机全由她主动维护,深受领导和同事的好评。公司领导暗示人事主管考察她,人事主管便找了晓燕一个所谓的“问题”后,将其派到了后勤部门,让她搞卫生。晓燕承受住了“挫折”,每天仍然兢兢业业、笑意盈盈,三个月后就被调回人事部,担任人事主管助理。 晓燕并没有安于现状,她正朝着更高的职业目标挺进。 分析: 进入大学校园后,同学们就应该及时分析自己的实际情况,结合专业确定学业目标,制订学业规划,解决学什么、怎么学、什么时候学等问题,只有这样,我们才会更加珍惜校园生活,指导我们的学习,满足自身发展的内在需要。晓燕同学之所以在五年多的时间内取得了职场的初步成功,就是因为她制订了符合实际的学业规划,并脚踏实地地不断进取。【探索与思考】 你认为“一个人只要努力奋斗、前进不止,不一定非要进行学业规划”这个观点正确吗? 请结合你的亲身经历或案例进行说明。 1.2生 涯 揭 秘 【名人名言】 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世无成;谁不主宰自己,就永远是一个奴隶。 ——[德]歌德 【学习目标】 (1) 理解生涯的含义。 (2) 了解职业生涯的含义及职业生涯教育。 (3) 了解职业生活。【导入案例】 “随波逐流”的赵勇2007年毕业于陕西某高职院校的赵勇,在 2013 年 9 月来到了陕西省人才交流中心组织的人才专场招聘会现场,他徘徊良久后向西藏某建筑公司申请了土木建筑的岗位。赵勇学的是建筑工程技术专业,大学所学课程也门门优秀,是学校学生会宣传部长,所学专业也很对口,况且工作六年多了,有一定的实际工作经验,按理说用人单位应该非常乐意接收。但是招聘公司看过他的个人简历后,委婉地拒绝了赵勇的申请。原来赵勇毕业之后,从来没有确立自己的职业理想,也没有对自己的生涯进行规划。他先后从事过医药销售、饮料营销、开办二手车专卖店等七八种工作,却没有从事过建筑方面的相关工作。 分析: 赵勇的事例说明了很多大学生的盲目就业给自身的发展带来的危害。大学生在校期间如果没有进行生涯规划,毕业时随意找工作,那么对自己职业发展的消极影响是很大的。大学生应走出这一就业怪圈,充分利用高校这一学习和成长的平台,做好生涯规划,朝着既定的目标不懈努力。在毕业时,大学生应通过甄别信息,选择最适合自己的工作,只有坚持不懈,才能实现人生的价值。一、 生涯规划 生涯规划就是对影响人们生涯发展的经济、社会、心理、教育、生理等各种因素的选择和创造,这通常建立在个体对自我全面、深刻的认识的基础上,需要结合职业发展的一般性特点。 1. 生涯的含义 “生涯”的英文单词是career。在西方, “生涯”强调从事职业的过程。同时,它强调这不是一般的职业,而是一个人终生孜孜追求的事业,并在这个过程中获得人生的意义。 舒伯(Super)对生涯的界定是: 生涯是一个人生活中各种事件的演进方向和历程,统合个人一生中各种职业和生活的角色,并由此表现出个人独特的自我和发展形态。后来,沙因(Schein)的理论进一步拓宽了生涯的广度,他强调了人生的生命历程是由三个旋律所交织、激荡而成的,一是工作、职业或事业;二是情感、婚姻或家庭;三是个人的自我成长和身心发展。美国的国家生涯发展协会定义生涯为,指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并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 目前,“生涯是个人通过从事工作所创造出的一个有目的的、延续一定时间的生活模式”的定义在人们的职业生涯领域中被广泛接受。 2. 生涯的特点 (1) 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独特的个性和独立的价值观,有自己特有的行为方式,因此,在同样的职业中,我们做出的努力不同,获得的感受也各异。世界千姿百态,每个人都有独特的生涯。 (2) 终身性。生涯发展是人一生当中连续不断的过程,我们在人生不同的阶段都有自己不同的追求和任务。这个蜕变与发展的生涯历程,就是我们整个的生命历程。 (3) 综合性。生涯是人生扮演的各种角色的整合。我们除了从事职业,还要担当家庭和社会角色,比如,子女、父母、朋友、学生、公民等。我们的生活经验会影响职业选择和职业发展,而我们的职业选择又往往决定了一定的生活状态和方式。生涯是一个整合的概念,它涉及人生整体发展的各个层面。 二、 职业生涯(一) 职业生涯的含义沙特尔、麦克·法兰德、萨帕、韦伯斯特等人都曾对职业生涯给出界定,综合他们的观点,一言以蔽之: “职业生涯是个体职业发展的历程。”职业生涯的基本含义如下。 (1) 职业生涯是个体的概念,是指个体的行为经历,而非群体或组织的行为经历。 (2) 职业生涯是职业的概念,实质上是指一个人一生中的职业活动或经历。 (3) 职业生涯是时间的概念,是指职业生涯期。职业生涯期起始于最初工作之前的专门的职业学习和训练,终止于完全结束或退出职业工作。 (4) 职业生涯是发展和动态的概念,是指个人职业内容和职位的发展变化。 (5) 职业生涯并不包含对职业生活的评价。一个人的职业生涯,是其一生中从事职业工作的经历,只要有工作经历、有职业生活内容,无论从事何种职业、具有何种素质和业绩水平,都拥有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记录。 (二) 职业生涯的特征 职业生涯具有以下特征。 (1) 独特性。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发展条件、职业动力、个人需求、职业选择、不同的职业发展路径。 (2) 动态性。每一个人的职业生涯都是一种发展的、演进的动态过程,一方面,员工的知识技能不断增强,薪酬水平将会相应增加,职务也会不断地改变;另一方面,员工和企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