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 学 总 论 本册教材共分为六个章节,每个章节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学习进度分3~4个 课时(每课时90分钟)完成。 一、语言基础训练 1. 气息练习 在一级教程中,我们已经了解了正确的呼吸用气方法和发声方法,包括慢吸 慢呼、快吸慢呼、高呼低语等。在二级教程中,学生应能自如地运用胸腹联合呼 吸方法,气息下沉,以腹式呼吸法为支力点,控制好蓄气的力量,使换气自然流 畅,不露痕迹,声音响亮悦耳,共鸣转换自如。 2. 音变练习 音变练习是这一阶段的新内容。汉语中的每一个字都有固定的读法,人们在 说话或朗读时会发出一连串音节,音节、声调间的相互影响导致了音变现象,主 要表现在变调、轻声、儿化音和“啊”的变读四个方面,以及普通话词语运用中 的轻重格式变化。 3. 贯口练习 通过贯口练习了解传统曲艺艺术的表演技巧,并通过练习进一步加深对呼吸 方法中换气与偷气技巧的运用。在贯口练习中,必须吐字用力,归音充分,语言 流畅,情绪饱满。 2 二、诗歌朗诵 本册教材中朗诵篇目的难度较一级教程有了明显的提高,主要针对不同风格 作品的不同侧重处理加以区别。 (1)诗歌有多种分类方式。按内容和表达方式,可分为叙事诗和抒情诗;按 体裁,可分为寓言诗、童话诗和散文诗等。在朗诵表演时,情感表现与表现手法 有细节上的侧重。本册教材选取了以下几种类型的诗歌。 ① 叙事诗:用诗的形式塑造人物,描述事件。叙事诗有故事情节、人物形 象,但不注重细节描写,只注重作者对事件和人物的情感。朗诵时需准确把握情 感,以情带声。篇目有《妈妈的爱》《白墙上的黑手印儿》等。 ② 抒情诗:通过直接抒发作者内心的感情来反映社会风貌和时代精神。抒 情诗一般没有特定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即便有描写景物的片段,也是为了借 景抒情,托物言志。朗诵时需将情感注入到景物中,触景生情,表达更深层的情 感。篇目有《春姑娘》《大树》等。 ③ 寓言诗:运用夸张、生动、幽默又不失分寸的表演引出寓言中所蕴含的 道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篇目有《字典公公家里的争吵》,在这个故事中, 性格迥异的标点符号需用不同的语态进行塑造,夸张地表现出每个“人物”的 特色。 (2)朗诵表演中鲜明的韵律和节奏是诗歌最重要的特征,可以用“情、声、韵、 调”四个字来概括。以情为主,用情带声,声情并茂。在此基础上,一定要注意 表现出韵律和节律,否则就不是诗歌的朗诵,而是其他文体的朗诵或是说话了。 (3)朗诵表演的面部表情中最主要、最有表现力的是眼睛的神态。第一,可 以通过眼睛和观众进行直接的交流;第二,可以用视线交代作品中人物、场景及 物品的位置和相对的空间关系;第三,可以用眼神抒发朗诵者和作品中的人物感 情。朗诵过程中,眼神要随作品的情节和人物的情感不断变化。 朗诵者也要学会控制和运用不同的面部表情。有感情的语言会产生相应的表 情,恰当的面部表情会促使语言有更清晰的感情色彩。 教 学 总 论 3 (4)朗诵表演中的动作与手势要精练、有目的性,它们对语言只是起一种辅 助作用,不要手舞足蹈。手势是极有表现力的体态动作,被称为人的第二张脸。 朗诵时的手势要做到以下几点。 ① 明确:要有清楚的用意和明确的目的。 ② 精练:以较少的手势高精度地强调关键性的话语。 ③ 自然、大方:手势要舒展自然,不要在朗诵时使用舞蹈动作或戏剧动作。 ④ 个性化:要根据作品的要求,设计具有个性化特点的手势。 三、寓言故事 寓言朗诵的基本要求如下。 (1)要有对象感。朗诵时要有和听众交流的强烈愿望,故事内容的叙述要清 楚明白,不仅让听众能听懂,还要让听众爱听。 (2)要在真实的基础上做适度的夸张和渲染。夸张和渲染是寓言本身具有的 特点,朗诵时要予以充分的表现。寓言的朗诵越夸张、生动,寓言的道理就越有 说服力,越能给听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3)要把寓言中的人物表演得生动、适度。要注意人物的个性和特点,并体 会他们的心理,把他们惟妙惟肖地表现出来,但不要过度。 (4)寓意是寓言的精髓,如果不能揭示其寓意,就不是寓言朗诵了。作品中 开头、结尾明确陈述道理的语句要严肃、郑重,实实在在地表述;作品中没有明 示的道理,要在作品中挖掘,找到关键语句,着重、清晰地把这些关键语句展示 给听众。 四、戏剧游戏 二级教程主要针对学生的感受力、想象力、信念感、协作能力和表现力进行 提升培养。在此基础上加入动作、感官认知、感官回唤、情绪回溯、简易对白的 创作练习,让学生开始接触即兴创作,进而了解何为剧情结构、戏剧冲突,并由 此融入人物外形特点、行为动机、人物性格塑造等创作戏剧元素。 (1)肢体动作可以抒发孩子们的情感,帮助其控制身体,提高表达能力,集 中想象力。篇目有《镜子游戏》《冠军群像》《障碍超越》《安全地倒下》等。 (2)感官认知与感官回唤活动能提高我们感官接收功能的敏锐度,帮助孩子 记得对一件事的感觉,如外观、声音、味道、触觉等。在非具体的存在想象中, 让孩子们重新创造体会那些感觉。篇目有《拔河》《走路》《植物生长》《大海 沙滩》等。 (3)情绪回溯活动帮助孩子们在了解自己情感的同时,体会到别人也会有类 似的情绪反应,从而同情与理解他人的处境,由此认识到种种情绪的反应也构成 了“人之所以为人”的一部分。篇目有《迷路的小猫咪》《人物动机》《三只比利 山羊》等。 (4)对白创作练习能促进孩子的即兴创作能力、语言沟通与表达能力和团队 协作能力;了解由语言的逻辑性、人物的动机与剧情的发展而形成的戏剧台词结 构。篇目有《打电话》《路上的石头》《即兴创作》等。 五、戏剧小品与儿童短剧 在一级教程中,学生已经对舞台空间、台词、舞台调度、舞台道具等戏剧演 出元素有所了解;二级教程则是对其中的内容进行更加深入的挖掘,提升学生对 戏剧元素的体验。教师作为戏剧活动的引导者,需着重关注以下几点能力的培养。 (1)能在自身戏剧经验和别人的演出中理解戏剧元素(如时间、空间、灯光、 音乐、冲突等)在剧中的作用,并在平时的排练演出中分担其他工作(如与音响、 道具、服装等相关的工作)。 (2)能通过观察、研究与个人的诠释,运用身体动作、声音等不同的形式来 塑造不同类型的角色。 (3)了解在表演中舞台空间的转换对故事情节中时间、地点变换所起的 作用。 (4)戏剧本身就是一门协作的艺术,通过戏剧活动,学生能够学会如何有效 地配合与分担,做到遵守集体规则,主动与人合作,回应他人的想法,尊重其他 同学的空间,尊重他人的感受,表现出适当的观众礼仪,做一个好的观众以表现 对他人的尊重。 第 一 章 一、语言基础训练 1. 气息练习 数 枣 儿 出东门,过大桥,大桥底下一树枣儿。拿着竿子去打枣儿,青的多, 红的少:一个枣儿、两个枣儿、三个枣儿、四个枣儿、五个枣儿、六 个枣儿、七个枣儿、八个枣儿、九个枣儿、十个枣儿,十个枣儿、九 个枣儿、八个枣儿、七个枣儿、六个枣儿、五个枣儿、四个枣儿、三 个枣儿、两个枣儿、一个枣儿。这是一 个绕口令儿,一气儿说完才算好! 教学提示: (1)儿化翘舌音要说清,但又不能把“儿”字 说成独立的一个字音。 (2) “一个”“两个”的“个”虽是轻声,但要说清, 不能省略“个”字,说成“一枣儿、两枣儿、三枣儿”。 (3)注意“十个枣儿”要说两遍。 (4)全文中间尽量不换气,但因这段绕口令较 长,中间偷换一次气可以算通过,超过一次则不能 通过。 2. 四声练习 学 xué 好 hǎo 声 shēnɡ 韵 yùn 辨 biàn 四 sì 声 shēnɡ , 阴 yīn 阳 yánɡ 上 shǎnɡ 去 qù 要 yào 分 fēn 明 mínɡ 。 部 bù 位 wèi 方 fānɡ 法 fǎ 须 xū 找 zhǎo 准 zhǔn , 开 kāi 齐 qí 合 hé 撮 cuō 属 shǔ 口 kǒu 形 xínɡ 。 (双唇音) 双 shuānɡ 唇 chún 班 bān 抱 bào 必 bì 百 bǎi 波 bō (舌尖音) 抵 dǐ 舌 shé 当 dānɡ 地 dì 斗 dòu 点 diǎn 钉 dīnɡ (舌根音) 舌 shé 根 ɡēn 高 ɡāo 狗 ɡǒu 工 ɡōnɡ 耕 ɡēnɡ 故 ɡù (舌面音) 舌 shé 面 miàn 机 jī 结 jié 教 jiào 坚 jiān 精 jīnɡ (翘舌音) 翘 qiào 舌 shé 主 zhǔ 争 zhēnɡ 真 zhēn 志 zhì 照 zhào (平舌音) 平 pínɡ 舌 shé 资 zī 责 zé 早 zǎo 在 zài 增 zēnɡ (擦音) 擦 cā 音 yīn 发 fā 翻 fān 飞 fēi 分 fēn 复 fù (送气) 送 sònɡ 气 qì 查 chá 柴 chái 产 chǎn 彻 chè 称 chēnɡ (合口呼) 合 hé 口 kǒu 忽 hū 午 wǔ 枯 kū 胡 hú 鼓 ɡǔ (开口呼) 开 kāi 口 kǒu 河 hé 坡 pō 哥 ɡē 安 ān 争 zhēnɡ (撮口呼) 嘴 zuǐ 撮 cuō 虚 xū 学 xué 寻 xún 徐 xú 剧 jù (齐齿呼) 齐 qí 齿 chǐ 衣 yī 优 yōu 摇 yáo 业 yè 英 yīnɡ (前鼻音) 抵 dǐ 颚è 恩 ēn 音 yīn 烟 yān 弯 wān 稳 wěn (后鼻音) 穿 chuān 鼻 bí 昂 ánɡ 迎 yínɡ 中 zhōnɡ 拥 yōnɡ 生 shēnɡ 咬 yǎo 紧 jǐn 字 zì 头 tóu 归 ɡuī 字 zì 尾 wěi , 不 bù 难 nán 达 dá 到 dào 纯 chún 和 hé 清 qīnɡ 。 教学提示:声韵一般是指句尾押韵,句尾压韵有平声韵和仄声韵。四声互不相混,阴阳 上去防止串音,发音清净,吐字端正。咬紧字头,字腹响亮归字尾,达到字正清纯词意清。 二、诗歌朗诵 妈 妈 的 爱 刘丙钧 有一个很热很热的夜晚,我从梦中醒来, 妈妈正在给我扇着扇子,汗水却湿透了她的衣裳。 啊,妈妈的爱是清凉的风。 有一个很凉很凉的雨天,妈妈到学校接我, 一把伞遮住我的头顶,雨水却打在妈妈的身上。 啊,妈妈的爱是遮雨的伞。 有一回我病了,妈妈抱我去医院, 摸着我很烫很烫的额头,妈妈着急地哭了。 啊,妈妈的爱是滴落的泪。 有一次我打破了暖瓶,对妈妈又说了谎, 妈妈的批评叫我脸红,我不敢抬头看她的眼睛。 啊,妈妈的爱是责备的目光。 一次老师让我用“最”字造句, 我说:“我最爱妈妈。” 妈妈告诉我:“最该爱的是祖国。” 教学提示:这首诗从生活小事折射出母爱,饱含深情,朗诵者要先感动自己才能感动听 众。四种不同的情景之间要停顿,但不要生硬,要用思绪和情感连接前后段落,做到声停意 不停。所有诗歌中的“啊”都是最难朗诵的。这首诗中的几个“啊”从感情上要承接前面诗 句的内容,从语音上要和前面的朗诵搭上调,一定要小心地用“情”去处理。每一个“啊” 和前面的描述之间,都要有由感情酝酿造成的停顿。结束段要从前面的情感中延伸,更多的 应该是热情而不是深情,才能加深立意,达到气氛的飞跃。 三、戏剧游戏 镜 子 游 戏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观察力、动作模仿力与协作力。 教学过程: (1)两位同学面对面坐好,并决定哪一位是A同学,哪一位是B同学。先 由A同学用一只手臂在空中慢慢地画出图案,B同学试着像镜子一样反射画出相 应的图案。当教师喊“换!”时,由B同学带头做动作,A同学模仿,他们的动 作必须持续且不能中断。 (2)A同学做一组带有明显面部表情的照镜子动作,如梳开打结的头发、化 妆等;B同学反射其动作,要求尽可能相似且行动速度统一。当教师喊“换”时, 由B同学带头做动作。 教学提示:带头做此练习的同学动作要略微放慢。A、B双方协同展开,而不是两人之 间的PK。 猜 领 袖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注意力、观察力与协作力。 教学过程: (1)让一位同学到教室门外等候,其余同学推举出一名领袖。领袖做什么动 作,大家就跟着做什么动作,然后让出去的同学进来猜谁是领袖。被猜中的领袖 成为下一轮出去等待的同学。 (2)随着大家默契度的提高,可以一次推选出几位领袖,并安排好做动作的 先后顺序。游戏进行中每位领袖做五组不同的动作后,按照商定好的顺序更换一 位新领袖。更换过程中要不露声色,以免被猜的同学察觉,其他模仿领袖动作的 同学更要掩饰好自己的眼神,紧密跟随不同领袖做动作。 教学提示:在游戏开始前,教师先给大家确定一个行动节奏,领袖带领大家按节奏做动 作。每隔大约10秒变换一个动作。领袖的动作是随机的,不可以事先商量好。跟随领袖做 模仿动作的同学尤为重要,不仅动作要立刻跟上,甚至面部表情也要做到与领袖一致。切记 不要笑场或因观察动作过于明显(比如扭头、转身等)而暴露了领袖的位置。如果领袖正好 坐在你的旁侧,余光不能直接观察到,可以通过观察对面同学的动作,反射出领袖的动作。 冠 军 群 像 教学目标:训练学生的表现力、信念感与肢体动作协调力。 教具:花样滑冰视频欣赏片段;音乐伴奏。 教学过程: (1)想象自己是花样滑冰比赛的参赛选手,在大赛开始前,跟着音乐做一些 基本动作。然后表演参赛作品,在表演完一组动作之后,模仿滑冰选手鞠躬谢幕, 并对观众的掌声给予回应。其他观众要鼓掌并大声欢呼叫好。 (2)分组表演。组内同学的动作变换力求一致协调,最后的动作以集体造型 结束。另一组同学扮演观众。 教学提示:教师先组织学生观看花样滑冰视频,学生仔细观察运动员的动作韵律。之 后由教师控制每一阶段的音乐时间,并要求在场的学生在音乐没有结束前不能停止其表演动 作。学生的动作力求流畅自然,舒展优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