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生命体征包括意识、呼吸、脉搏、瞳孔、血压、体温,其中呼吸、脉搏、血压、体温 在医学上称为四大生命体征。它们是维持机体正常活动的支柱,缺一不可,不论哪项异常 都会导致严重或致命的疾病,同时某些疾病也可导致生命体征的变化或恶化。 第一节 意识的判断 意识是指人对周围环境和自身状态的认知和觉察能力,是大脑高级神经中枢功能活动 的综合表现。意识正常者,一般能感觉到刺痛,听到他人的呼喊等。 一、意识障碍 根据意识障碍程度,临床上表现为嗜睡、昏睡和昏迷。 (1)嗜睡是意识障碍早期表现,唤醒后定向力基本完整,能配合检查,常见于颅内压 增高的病人。 (2)昏睡处于较深睡眠,一定程度的疼痛或言语刺激方可唤醒,模糊地做答,立即熟睡。 (3)昏迷是意识水平严重下降,是一种睡眠样状态,患者对刺激无意识反应,不能被 唤醒。 二、意识的判断方法 (1)判断意识的方法:轻拍重喊,如图3.1 所示。轻拍患者的肩部,近患者耳边大声 呼唤:“听见我的声音请回答”“ 你叫什么名字”。如果伤患者可以说话、睁眼,肢体可以活 动,则表示患者有意识。如对这些刺激均无反应,则可断定患者意识丧失。 (2)判断婴儿意识,在大声呼唤的同时,可以拍打其足跟,以判断其反应。可以轻轻 捏掐婴儿上臂,不宜拍打婴儿肩部,以防造成损伤。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 30 图3.1 意识的判断方法 第二节 呼吸的判断 呼吸是人体内外环境之间进行气体交换的必需过程,人体通过吸气而吸进氧气、呼气 而呼出二氧化碳,从而维持正常的生理功能。 一、呼吸的正常值 (1)正常成年人:每一分钟的呼吸次数是16~20 次,而呼吸与脉搏的比例为1∶4, 也就是说呼吸一次,人体的脉搏需要跳动四次。 (2)儿童:由于儿童比成年人的活力大,所以一般情况下儿童要比成年人呼吸快,达 到20~30 次/ 分。 (3)新生儿:一般来说,新生儿从母体中分娩出来之后开始呼吸,也就意味着新生命 的开始,由于新生儿是以腹式呼吸,所以一般情况下新生儿的呼吸频率为35~45 次/ 分, 也可以观察腹部来判断呼吸的次数。 二、常见的异常呼吸 ( 一)呼吸频率的改变 (1)呼吸增快(大于20 次/ 分):正常人见于情绪激动、运动、进食、气温增高。异 常者见于高热、肺炎、哮喘、心力衰竭、贫血等。 (2)呼吸减慢(小于12 次/ 分):见于颅内压增高,颅内肿瘤,麻醉剂、镇静剂使用 过量,胸膜炎等。 ( 二)呼吸深度的改变 深而大的呼吸为严重的代谢性酸中毒、糖尿病酮症酸中毒、尿毒症时的酸中毒;呼吸 浅见于药物使用过量、肺气肿、电解质紊乱等。 31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知识链接 酸 中 毒 酸中毒是指由于人体的血液中存在有酸性物质,而且体内的组织中也有酸性物 质,当血液和组织中的酸性物质同时堆积于体内过多时,就会使血液中的氢离子浓 度随之升高,而血液中的pH 值相应地就会下降,从而就造成了人体的酸中毒。 引起酸中毒的原因之一是代谢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吃了过多的酸性食物,或 者是在代谢的过程中产生了较多的酸性物质,但大部分的酸中毒都是因为摄入过多 酸性物质而导致的,如果本身就是酸性的体质,加上摄入或代谢酸性物质同时增多, 肾脏不能及时排出酸性物质时,就会引起代谢性酸中毒。 引起酸中毒的原因之二是呼吸性酸中毒。主要是因为呼气出现了问题,二 氧化碳通过呼吸道才能排出体外,如果身体上有一些疾病的发生,可能会导致呼 吸道排出二氧化碳时出现障碍,使二氧化碳积聚在体内,从而导致了呼吸性酸中 毒。呼吸性酸中毒进展较快,只有迅速调整好呼吸,才能改善呼吸性酸中毒的 情况。 (三)呼吸节律的改变 (1)潮式呼吸:见于重症脑缺氧、缺血,严重心脏病,尿毒症晚期等病人。 (2)点头样呼吸:见于濒死状态。 (3)间停呼吸:见于脑炎、脑膜炎、颅内压增高、干性胸膜炎、胸膜恶性肿瘤、肋骨 骨折、剧烈疼痛时。 (4)叹气样呼吸:见于神经症、精神紧张或患忧郁症的病人。 知识链接 潮 式 呼 吸 潮式呼吸的特点是呼吸逐步减弱以至停止和呼吸逐渐增强两者交替出现,周而 复始,呼吸呈潮水涨落样。 三、呼吸的计数法 观察患者胸部或腹部的起伏(一起一伏为1 次呼吸),如图3.2 所示,一般情况下测 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 32 30 秒,将所测数值乘以2 即为呼吸频率。如患者呼吸不规则或婴幼儿应测1 分钟。 图3.2 呼吸的计数 如患者呼吸微弱不易观察时,可用少许棉花置于患者鼻孔前,观察棉花纤维被吹动的 次数,计时1 分钟。男性多为腹式呼吸,女性多为胸式呼吸。 知识链接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 腹式呼吸和胸式呼吸都属于呼吸运动的方式,腹式呼吸就是通过膈肌和腹肌的 收缩和舒张运动,使腹腔压力和容积的变化传导给胸腔,从而影响肺扩张的呼吸运 动方式。胸式呼吸主要是通过肋间肌的舒张和收缩使胸廓起伏,改变胸腔内的压力 和容积,从而影响肺的扩张的呼吸运动方式。腹式呼吸运动相对胸式呼吸运动幅度 更深,可以大大提高肺的通气功能,但大多数人在平静状态下多以胸式呼吸为主, 当剧烈运动之后则以腹式呼吸运动为主。在某些病理的状态下可以仅仅出现胸式呼 吸或者腹式呼吸,因此两种呼吸运动方式可以单独存在,也可以同时存在,还可以 交替进行,具体与人的身体状态有关。 四、呼吸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呼吸的快慢和精神是否紧张有很大的关系,所以在测量呼吸前,应该让病人安静,也 不要和病人谈话,使病人呼吸自然。 测量时,要注意呼吸的深浅、节律和有没有呼吸困难。呼吸增快多发生在肺部、心脏 有疾病或高热病人的身上。药物中毒,呼吸可能减慢。如呼吸困难或有鼾声,便是危险的 信号。要是出现双吸气、点头呼吸、鼻翼扇动,以及呼气时胸廓不但不鼓反而下陷的现象, 33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都表明病情严重,要赶快请医生诊治。 正常呼吸的次数是随年龄而改变的,概括地说,年龄越小则呼吸越快。 第三节 脉搏的判断 脉搏为人体表可触摸到的动脉搏动。人体循环系统由心脏、血管、血液所组成,负责 人体氧气、二氧化碳、养分及废物的运送。血液经由心脏的左心室收缩而挤压流入主动脉, 随即传递到全身动脉。动脉为富有弹性的结缔组织与肌肉所形成管路。当大量血液进入动 脉将使动脉压力变大而使管径扩张,在体表较浅处动脉即可感受到此扩张,即所谓的脉搏。 一、脉搏的正常值 检查脉搏通常用两侧桡动脉。正常脉搏次数与心跳次数一致,节律均匀,间隔相等。 白天由于进行各种活动,血液循环加快,因此脉搏快些,夜间活动少,脉搏慢些。正常成 人为每分钟60~100 次,常为每分钟70~80 次,平均约每分钟72 次。老年人较慢,为每 分钟55~60 次。脉搏的频率受年龄和性别的影响,胎儿每分钟110~160 次,婴儿每分钟 120~140 次,幼儿每分钟90~100 次,学龄期儿童每分钟80~90 次。 知识链接 桡 动 脉 桡动脉在上肢前臂的外侧,在肘窝这个地方,从肱动脉分出,下段仅被皮肤和 筋膜遮盖,是临床上触摸脉搏的常用部位,也是做动脉造影、穿刺插管的常用部位。 桡动脉在这个前臂外侧,就是大拇指这一侧,如图3.3 所示。 图3.3 桡动脉位置图 二、常见的异常脉搏 (1)脉搏增快(≥ 100 次/ 分):生理情况有情绪激动,紧张,剧烈体力活动(如跑步、 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 34 爬山、爬楼梯、扛重物等),气候炎热,饭后,酒后等。病理情况有发热、贫血、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休克、甲状腺功能亢进等。 (2)脉搏减慢(≤ 60 次/ 分):颅内压增高、阻塞性黄疸、甲状腺功能减退等。 (3)脉搏消失(即不能触到脉搏):多见于重度休克、多发性大动脉炎、闭塞性脉管炎、 重度昏迷等。 三、脉搏的计数法 (1)直接测法:最常选用桡动脉搏动处。先让病人安静休息5~10 分钟,手平放在适 当位置,坐卧均可。检查者将右手食指、中指、无名指并齐按在病人手腕段的桡动脉处, 压力大小以能感到清楚的动脉搏动为宜,数30 秒的脉搏数再乘以2 即得1 分钟脉搏次数, 如图3.4 所示。在桡动脉不便测脉搏时也可采用以下动脉。 颈动脉——位于气管与胸锁乳突肌之间。 肱动脉——位于臂内侧肱二头肌内侧沟处。 股动脉——大腿上端,腹股沟中点稍下方的一个强大的搏动点。 (2)间接测法:用脉搏描记器测量。脉搏描记器是生理记录仪的一种。用于测定心跳 次数和强度。使用时,把它戴在被测试的手腕部,脉搏跳动的次数和强度就会在仪器上自 动显示并记录下来,如图3.5 所示。 图 3.4 脉搏的直接测量 图 3.5 脉搏的间接测量 四、脉搏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测 量前患者应安静,避免过度劳累、紧张恐惧,剧烈活动后应该休息30 分钟后再测。 用食指、中指、无名指测量,一般不用大拇指测量,因为大拇指本身的小动脉搏动有 可能会影响测量。 一般病人测30 秒,将所测脉搏数乘以2,即为每分钟脉搏次数。而对心脏病患者应测 1 分钟。 35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第四节 瞳孔的判断 瞳 孔也就是人们常说的黑眼珠,是人眼睛内虹膜中心的小圆孔,为光线进入眼睛的通 道。虹膜上瞳孔括约肌的收缩可以使瞳孔缩小,瞳孔开大肌的收缩使瞳孔散大,通过瞳孔 的开大与缩小控制进入瞳孔的光量。 一、瞳孔的正常值 瞳 孔 的直径正常值是2.5~5.0 毫米,瞳孔两侧对称, 对光线刺激反应灵敏,当手电筒光线照射时,双侧瞳孔立 即缩小,光源移开后瞳孔迅速恢复原状(见图3.6)。 二、常见的异常瞳孔 (1 )两侧瞳孔缩小(见图3.7):常见于药物中毒(有机磷农药、镇静安眠药、毒草等) 及药物不良反应(毛果云香碱、吗啡等),导致发生瞳孔缩小现象。 (2 )两侧瞳孔散大(见图3.8 和图3.9):常见于颅脑外伤、颅内压增高、药物影响(阿 托品、颠茄等药物不良反应、中毒),濒死状态。 (3 )两侧瞳孔不等大(见图3.10):这种现象常提示有颅内疾病,如脑外伤、脑肿瘤 及中风等疾病。 图3.7 两侧瞳孔缩小图3.8 单侧瞳孔散大 图3.9 单侧瞳孔异常散大图3.10 两侧瞳孔不等大 三、瞳孔的观察法 观察瞳孔时,可用拇指和食指分开上下眼睑,露出眼球,仔细观察瞳孔的大小、形状、 两侧是否对称,然后用手电筒来检查瞳孔对光线刺激的反应。 正常人的瞳孔对光线刺激反 应灵敏,当手电筒光线照射时,双侧瞳孔立即缩小,光源移开后瞳孔迅速恢复原状。若用 图3.6 瞳孔正常大小 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 36 手掌隔开两眼,用手电筒光线照射一侧瞳孔时,另一侧瞳孔也会立即缩小。 四、瞳孔观察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观察时将手电筒光线从侧面迅速移向瞳孔并立即移开瞳孔,避免光照强度不一、反应 不准确。 知识链接 瞳孔的秘密 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心理学教授埃克哈特曾做过一项实验。实验时,他随机给男 女参与者看一些照片,然后观察他们瞳孔的变化。他发现:女性看到怀抱孩子的母 亲的照片时,瞳孔平均扩大了25% ;而男性看到女性的照片时,瞳孔平均扩大了 20%。实验结果还表明,人类瞳孔的大小不仅会随周围环境的明暗发生变化,还受 对目标关心和感兴趣程度的影响。 就像通常所说的“眼睛比嘴巴会说话”一样,人的心理活动全都显露在眼睛中。 如果仔细观察瞳孔的变化,可以得知对方的心理状态。对方看上去心不在焉地在听, 可他黑眼珠深处的瞳孔却在渐渐扩大,由此可以断定他满不在乎的神情下掩饰的是 对该话题的强烈关注。 第五节 血压的判断 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作用于单位面积血管壁的侧压力,它是推动血液在血管 内流动的动力。在不同血管内被分别称为动脉血压、毛细血管压和静脉血压,通常所说的 血压是指体循环的动脉血压。心室收缩,血液从心室流入动脉,此时血液对动脉的压力最 高,称为收缩压,也叫高压。心室舒张,动脉血管弹性回缩,血液仍慢慢继续向前流动, 但血压下降,此时的压力称为舒张压,也叫低压。 一、血压的正常值 血压是以毫米汞柱(mmHg)或者千帕(kPa)为单位,成年人的正常血压为收缩压≥ 90mmHg 且<140mmHg,舒张压≥ 60mmHg 且<90mmHg。通常情况下,同龄男性的血压 37   第三部分 生命体征的判断   略高于女性的血压。 二、常见的异常血压 (一)血压升高 收缩压≥ 140mmHg 和(或)舒张压≥ 90mmHg 称为血压升高。短暂的血压升高常见 于剧烈疼痛、情绪激动、身处寒冷环境、缺氧等;持久的血压升高见于原发性高血压、肾 脏疾病等。 (二)血压降低 收缩压<90mmHg,舒张压<60mmHg 称为血压降低。常见于休克、心功能不全、心 肌梗死等。 三、血压的测量法 血压用血压计测量,血压计有汞柱式、弹簧式和电子血压计,如图3.11~图3.13 所示, 常用的较为准确的是汞柱式血压计,航班上配备的是电子血压计。常用的测量部位为上肢 的肱动脉处。血压的测量步骤如下: (1)须在安静状态测量,活动后或情绪激动要安静休息5 分钟后再测。 (2)取坐位或卧位露出一臂,上臂与心脏位于同一水平。 (3)缠绕袖带手掌朝上,将袖带标志上的箭头对准上臂动脉。 (4)在肘部以上2~3 厘米处缠上袖带,大概两个手指的位置。 (5)袖带与手臂之间要留有一个手指的空隙,打开电源按测量键测量。 (6)测量结束,显示结果做好记录。 图 3.11 汞柱式血压计 图3.12 弹簧式血压计 图 3.13 电子血压计 民航乘务员急救教程 38 四、血压测量时应该注意的问题 (1)血压计要定期检测和校对,以保持准确性。 (2)测血压尽量定体位、定部位、定时间、定血压计。 (3)测量前30 分钟内无剧烈运动、吸烟、情绪变化等影响血压的因素,情绪稳定, 袖口不宜过紧。 第六节 体温的判断 人体内部的温度称体温。保持恒定的体温,是保证新陈代谢和生命活动正常进行的必 要条件。体温是物质代谢转化为热能的产物。 一、体温的正常值 正常体温不是一个具体的温度点,而是一个温度范围。机体深部的体温较为恒定和均 匀,称深部体温;而体表的温度受多种因素影响,变化和差异较大,称表层温度。临床上 所指的体温是指平均深部温度。一般以口腔、直肠和腋窝的体温为代表,其中直肠体温最 接近深部体温。正常值:口腔舌下温度为36.3~37.2℃,直肠温度为36.5~37.7℃,比口 腔温度高(0.2~0.5℃),腋下温度为36.0~37.0℃。 二、常见的异常体温 (1)体温升高:37.3~38.0℃为低热,38.1~39.0℃为中等度热,39.1~41.0℃为高热, 41.0℃以上为超高热。体温升高多见于肺结核、细菌性痢疾、支气管肺炎、脑炎、疟疾、 甲状腺功能亢进、中暑、流感以及外伤感染等。 (2)体温降低:常见于休克、大出血、慢性消耗性疾病、年老体弱、甲状腺功能低下、 重度营养不良、在低温环境中暴露过久等。 三、体温的测量法 常用的体温测量工具有水银式体温计、电子体温计和红外线体温计,如图3.14~ 图3.16 所示。测量方法常见的有口测法、腋测法和肛测法。 (1)口测法:先用75% 酒精消毒体温表,放在舌下,紧闭口唇,放置5 分钟后拿出 来读数,正常值为36.3~37.2℃。此法禁用于神志不清病人和婴幼儿。嘱托病人不能用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