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人类为了扩大社会生产,必然要开拓新的活动空间。从陆地到海洋,从海洋到大气层, 再到宇宙空间,这就是人类逐渐扩展活动范围的过程。航空航天是人类拓展大气层和宇宙 空间的产物。经过近百年来的快速发展,航空已经成为21 世纪最活跃和最有影响的科学 技术领域,该领域取得的重大成就标志着人类文明的发展高度,也象征着一个国家科学技 术的先进水平。 单元一 民用航空概述 一、民用航空在航空业中的位置 人类为了实现腾空飞行的理想,曾经历了一段艰难曲折的道路。中国西汉时期的飞人试 验、中世纪欧洲人的跳塔扑翼飞行和其他先驱者的勇敢尝试屡遭失败,使人们认识到简单仿 照鸟类动物的做法并不能使人升空。飞行探究遂转向研究轻于空气的航空器,进而研究重于 空气的航空器。人类从仿照鸟类飞行,进展到能比任何鸟类飞得更高、更快、更远。 航  天 航天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航天器在地球大气层之外的航行活动,又称空间飞行 或宇宙航行。航天的实现必须使航天器克服或摆脱地球的引力,如想飞出太阳系, 还要摆脱太阳引力。从地球表面发射的飞行器环绕地球、脱离地球和飞出太阳系所 需要的最小速度,分别称为第一、第二和第三宇宙速度,是航天所需的三个特征速度。 我国著名科学家钱学森认为人类飞行活动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即航空、航天和航宇, 他认为航空是在大气层中活动,航天是飞出地球大气层在太阳系内活动,而航宇则 是飞出太阳系到广袤无垠的宇宙中去航行。 知识链接 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民 航 概 论模 块 一 走 进 民 用 航 空 2 (一)航空的定义 航空是指载人或不载人的飞行器在地球大气层中的航行活动。航空必须具备空气介质 和克服航空器自身重力的升力,大部分航空器还要有产生相对于空气运动所需的推力。翱 翔天空是人类很久以来的梦想,但直到18 世纪后期热气球在欧洲成功升空,这一愿望才 得以实现。20 世纪初期飞机的出现,开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篇章。空气动力学是航空技术的 科学基础,航空技术的每一项成就都离不开空气动力学的进展。 (二)航空业的分类 随着航空制造技术的不断进步,航空应用到各个领域,到20 世纪30 年代,航空业 形成了三个相对独立而又紧密联系的行业,它们分别是:航空制造业、军用航空和民用 航空。 1.航空制造业 航空制造业是指航空器制造的工业,作为国防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航空业的基础, 是一个国家工业技术能力的集大成者,其发展水平整体反映了一个国家技术、经济、国防 和现代工业的综合实力,有“工业科技之花”之称,其发展水平直接关系到国防安全和民 航运输。大力发展航空制造业,对于保障国防战略安全和推进国民经济建设至关重要,也 是推动我国产业结构调整升级、促进高端制造业发展、提升综合国力的重要手段。 我国航空制造业自1951 年创建以来,先后经历了艰难起步、自主发展、全面改革 和自主创新等发展阶段,可谓从无到有、从弱到强,从对国际领先水平“望尘莫及” 到与航空强国“同台竞技”。 目前,我国已基本掌握航空产品设计、试制、试验和批量生产的关键技术,并已 形成具有自主研制能力、相关产品配套比较齐全的工业体系,为航空制造业未来可持 续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我国现已基本建立了专业门类齐全、科研、试验及生产相配套的航空制造业体系, 并形成以中航工业和中国商飞这两大国有企业为龙头,以国家新型工业产业示范基地 为依托,众多地方企业、外资企业、合资合营企业、航空高校和科研院所广泛参与的 航空制造业产业格局,基本具备了大型客机、支线飞机、直升机和通用飞机的设计、 试验和生产条件,并已研制出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航空装备。 中国智慧 3 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民 航 概 论 2.军用航空 军用航空泛指用于军事目的的一切航空活动,主要包括作战、侦察、运输、警戒、训 练和联络救生等。在现代高技术战争中,夺取制空权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手段,也是军 用航空的主要活动。军用航空活动主要由军用飞机来完成,军用飞机可分为作战飞机和作 战支援飞机两大类。典型的作战飞机有战斗机(又称歼击机)、攻击机(又称强击机)、战 斗轰炸机、反潜机、战术和战略轰炸机等。作战支援飞机包括军用运输机、预警指挥机、 电子战飞机、空中加油机、侦察机、通信联络机和军用教练机等。除固定翼飞机外,直升 机在对地攻击、侦察、运输、通信联络、搜索救援以及反潜等方面也发挥着巨大作用,已 成为现代军队,特别是陆军的重要武器装备。 3.民用航空 民用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民间性质活动。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民用航空迅速发展 成为一个庞大的行业,它是交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国民经济的发展起着至关重要 的作用。 民用航空的发展大大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飞机为人们提供了一种快速、方便、经 济、安全、舒服的运输手段,国际航班差不多代替了远洋客轮,成为人们洲际往来的重要 工具,紧密了世界各国的交往。国内航班在一些国家更多地代替了铁路客运,加快了边远 地区的开发。在工业的服务业方面,飞机还广泛用于空中摄影、大地测绘、地质勘探和资 源调查;在农林方面,飞机用于播种施肥、除草灭虫、森林防火以及环境保护。 二、民用航空的定义和分类 (一)民用航空的定义 民用航空是指利用各类航空器从事军事性质(包括国防、警察和海关)以外的所有航 空活动,简称民航。 (二)民航的分类 根据不同的飞行目的,民航分为商业航空和通用航空两大类。 1.商业航空 商业航空是指使用航空器从事定期或不定期的运送旅客、货物、邮件的航空活动。现 代航空运输主要使用飞机,其次是直升机,其他航空器也有少量应用。它是国民经济中交 通运输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优点有:快速,喷气飞机速度是船舶的20 ~ 30 倍,是 火车、汽车的10 倍左右;机动,不受地形限制,不受中途地面上各种人为或自然因素的 影响;安全,由于航空技术的进步和严格的管理,据统计自20 世纪80 年代以来航空运输 民 航 概 论模 块 一 走 进 民 用 航 空 4 的每亿客千米死亡人数在海运、铁路、公路等各种运输方式中是最低的。 2.通用航空 通用航空是指用于公务、工业、农林牧副渔业、地质勘探、遥感遥测、公安、气象、 环保、救护、通勤、体育和观光游览等方面的飞行活动。通用飞机主要有公务机、农业机、 林业机、轻型多用途飞机、巡逻救护机、体育运动机、私人飞机及无人机等。直升机在近 海石油勘探、海陆紧急救援、短途交通运输和空中起吊作业中也发挥着独特的作用。 三、民航系统的组成 从组织结构来看,民航由政府部门、民航企业、民航机场以及参与通用航空活动的企 事业单位和个人四大部分组成。 1.政府部门 政府部门负责国家民航业的整体管理、协调和调度,我国民航业由中国民用航空局负 责管理。中国民用航空局(Civil Aviation Administration of China)英文缩写为CAAC,简 称民航局,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主管民用航空事业 的、由部委管理的国家局,归交通运输部管理,其标识如 图1-1 所示。其前身为中国民用航空总局,于2008 年3 月改为中国民用航空局。其主要职责如下。 (1)提出民航行业发展战略和中长期规划、与综合运输体系相关的专项规划建议,按 规定拟订民航有关规划和年度计划并组织实施和监督检查。起草相关法律法规草案、规章 草案、政策和标准,推进民航行业体制改革工作。 (2)承担民航飞行安全和地面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用航空器运营人、航空人员训练 机构、民用航空产品及维修单位的审定和监督检查,负责危险品航空运输监管、民用航空 器国籍登记和运行评审工作,负责机场飞行程序和运行最低标准监督管理工作,承担民航 航空人员资格和民用航空卫生监督管理工作。 (3)负责民航空中交通管理工作。编制民航空域规划,负责民航航路的建设和管理, 负责民航通信导航监视、航行情报、航空气象的监督管理。 (4)承担民航空防安全监管责任。负责民航安全保卫的监督管理,承担处置劫机、炸 机及其他非法干扰民航事件相关工作,负责民航安全检查、机场公安及消防救援的监督 管理。 (5)拟订民用航空器事故及事故征候标准,按规定调查处理民用航空器事故。组织 协调民航突发事件应急处置,组织协调重大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任务,承担国防动员有关 工作。 图1-1 中国民用航空局标识 5 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民 航 概 论 (6)负责民航机场建设和安全运行的监督管理。负责民用机场的场址、总体规划、工 程设计审批和使用许可管理工作,承担民用机场的环境保护、土地使用、净空保护有关管 理工作,负责民航专业工程质量的监督管理。 (7)承担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市场监管责任。监督检查民航运输服务标准及质量,维 护航空消费者权益,负责航空运输和通用航空活动有关许可管理工作。 (8)拟订民航行业价格、收费政策并监督实施,提出民航行业财税等政策建议。按规 定权限负责民航建设项目的投资和管理,审核(审批)购租民用航空器的申请。监测民航 行业经济效益和运行情况,负责民航行业统计工作。 (9)组织民航重大科技项目开发与应用,推进信息化建设。指导民航行业人力资源开 发、科技、教育培训和节能减排工作。 (10)负责民航国际合作与外事工作,维护国家航空权益,开展与港澳台的交流与 合作。 (11)管理民航地区行政机构、直属公安机构和空中警察队伍。 (12)承办国务院及交通运输部交办的其他事项。 2.民航企业 民航企业是指从事和民航业有关的各类企业,其中最主要的是航空运输企业,即我们常 说的航空公司。它们使用航空器从事生产运输,是民航业生产收入的主要来源。其他类型的 航空企业如油料、航材、销售等,都是围绕着运输企业开展活动的。航空公司的业务主要分 为两个部分:一部分是航空器的使用(飞行)维修和管理,另一部分是公司的经营和销售。 3.民航机场 民航机场是指专供民用航空器起飞、降落、滑行、停放以及进行其他活动使用的划定 区域,包括附属的建筑物、装置和设施。机场是民用航空和整个社会的结合点,也是一个 地区的公众服务设施,机场既带有赢利的企业性质,同时也带有为地区公众服务的事业性 质,因而世界上大多数机场是地方政府管辖下的半企业性质的机构。主要为航空运输服务 的机场称为航空港,简称空港,使用空港的一般是较大的运输飞机,空港要有为旅客服务 的地区建筑(候机楼)和相应设施。 4.参与通用航空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 它是指从事通用航空活动的各类企业和事业单位,包括学校、通用航空公司、为通用航 空服务的各类企业、航空研究单位、航空体育活动单位以及拥有飞机的个人和企事业单位。 民航是一个庞大复杂的系统,其中有事业性质的政府机构,有企业性质的航空公司, 还有半企业性质的空港和参与通用航空活动的企事业单位和个人,各个部分协调运行才能 保证民航事业的快速发展。 民 航 概 论模 块 一 走 进 民 用 航 空 6 单元二 世界民航的发展历史 航空是20 世纪发展迅速、对人类社会影响巨大的科学技术领域之一。人类经过长期 的探索和实践,终于实现了自古以来就有的翱翔蓝天的理想。航空发展的历史是一部人类 以自己的聪明才智征服天空的历史。航空又是现代科学技术和现代交通运输业的结晶,它 的发展充分体现了科学技术的强大威力。 回顾世界民航发展的历程,大致可以分为四个阶段:20 世纪以前的飞行探索及气球和 飞艇时期,20 世纪初至20 世纪40 年代中期的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20 世纪40 年代中期 至20 世纪70 年代中期的喷气式飞机时期,20 世纪70 年代中期至今的全球化、大众化发 展时期。 一、飞行探索及气球和飞艇时期 人类自古就有飞行的理想,但在生产力不发达 的古代,只能在神话和传说中寄托自己的渴望。世 界上最早的航空器——风筝就诞生在中国,风筝向 人类证明了重于空气的物体飞上天空的可能性,如 图1-2 所示。 从中世纪以来,不断有人对飞行做过勇敢的试 验,他们用羽毛做成翅膀,从高处跳下,试图模仿 鸟的飞行,但都未能成功。17 世纪后期,意大利的 博雷利(Boalli)探讨了人类肌肉与飞行的关系后得 出结论:“人类靠自己的体力做灵巧的飞行是绝对不可能的”。在18 世纪产业革命的推动下, 法国蒙哥尔费(Montgolfier)兄弟于1783 年6 月4 日首次进行了热气球放飞表演,轰动 一时,标志着人类航空史上的第一次重大突破,如图1-3 所示。同年11 月21 日,法国人 罗齐埃和达尔朗德乘热气球升到约1000m 的高度,用25min 飞行了约12km。这是人类乘 坐航空器的第一次空中航行。只有在发明了气球和飞艇后,才开始逐步实现空中飞行的 理想。 1785 年1 月7 日,法国著名飞行员布莱利奥(Louis Bleriot)乘氢气球从英国多佛尔 顺风飞越英吉利海峡到达法国加莱,这是人类乘航空器首次飞越这个海峡,实现了最初的 国际航空飞行。18 世纪末到19 世纪初,气球主要用于军事、体育运动和科学试验。 图1-2 世界上最早的航空器——风筝 7 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民 航 概 论 图1-3 蒙哥尔费兄弟和他们发明的热气球 气球随风飘流,不能控制前进方向。人们就开始研究在气球下面的吊篮中安装动力装 置和方向舵,于是飞艇诞生了。最早的飞艇是法国人吉法尔(Gifal)于1852 年制成的蒸汽 气球,其气囊形如雪茄,下悬吊舱,装有蒸汽机,带动三叶螺旋桨,并装有方向舵。同年 9 月24 日,吉法尔驾驶这艘飞艇由巴黎飞到特拉普斯,航程约28km,速度约10km/h。在 飞艇方面,德国的齐柏林(Zeppelin)伯爵获得最大成就,1894 年他完成硬式飞艇的设计, 1900 年制成LZ-1 号飞艇,长128m,容积约11300m3。1909 年,齐柏林创建了德国航空运 输有限公司,用飞艇载客在法兰克福、巴登和杜塞多夫之间做定期飞行,这是最早的空中 定期航线。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后是飞艇发展的鼎盛时期,德国建立了齐柏林飞艇队,用于 海上巡逻、远程轰炸和空运等军事活动。第一次世界大战后,齐柏林公司又造了两艘巨型 飞艇“齐柏林伯爵”号和“兴登堡”号,在欧洲到南美和美国的商业航线上飞行。“兴登堡” 号是当时最大的飞艇,长245m,容积达200000m3,内部设备豪华,可载75 名旅客,速度 为130km/h。1937 年5 月6 日,“兴登堡”号从德国飞往美国时起火烧毁,36 人遇难,从 此结束了飞艇的商业飞行。 二、活塞发动机飞机时期 人类在利用轻于空气的航空器气球和飞艇进行飞 行成功的同时,许多航空先驱者也在进行重于空气的 航空器的探索和试验。19 世纪初,英国的乔治·凯利 (G.Cayley)首先提出了利用固定翼产生升力和利用不同 的翼面控制和推进飞机的设计概念。1853 年,他制造的 滑翔机装上了灵巧的刹车杠杆,进行了历史上第一次有 人乘坐的重于空气的航空器升空自由飞行,是飞机走向 成功的第一步,如图1-4 所示。他的航空学理论为飞机 的发明奠定了重要理论基础,因此他被人们誉为“空气图1-4 空气动力学之父乔治·凯利 民 航 概 论模 块 一 走 进 民 用 航 空 8 动力学之父”。由于当时没有一种动力装置具有足够大的推力重量比,所以不能实现动力 飞行。这一时期,还有许多人先后进行了飞机的研究,但都未获得成功。 美国莱特兄弟(Wright Brothers)继承了前人的研究成果,制造了滑翔机,进行了飞 行操纵试验,又自行设计和制造了风洞,进行了大量气动力试验,在试验的基础上又制造 新的滑翔机,进行了近千次飞行,获得完全成功。1903 年,莱特兄弟设计和制造了带活 塞发动机的“飞行者”1 号飞机,并于12 月17 日成功地进行了四次动力飞行。其中第四 次飞得最远,约260m,留空59s,实现了人类首次持续的、有动力的、可操纵的飞行,开 创了现代航空的新纪元,如图1-5 所示。后来,莱特兄弟又制造了“飞行者”2 号和3 号, 后者是第一架实用飞机。1906 年莱特飞机获得专利,1908 年与美国陆军签订了制造军用 飞机的合同。在20 世纪初,欧洲其他国家如法国、俄国等也相继研制飞机成功。 图1-5 莱特兄弟和他们发明的“飞行者”1 号飞机 飞机在军事上的最早应用是1911— 1912 年的意大利侵略土耳其之战。在第一次世 界大战中,飞机开始大规模用于军事目的,并出现了侦察机、轰炸机、驱逐机、强击机、 教练机等不同机种。飞机性能也有了很大提升。到第一次世界大战结束时,飞机时速已 由80 ~ 115km 提高到180 ~ 220km,升限由3000 ~ 5000m 提高到8000m,航程增大到 440km。飞机的研究、设计、制造有了明确分工,航空已由个人的活动发展到有组织的集 体活动。许多国家建立了专门的航空研究机构和航空工业,世界上已有200 多个飞机制造 厂和80 多个发动机制造厂,共生产了近18.4 万架飞机和24 万台发动机。 从1911 年起,就有人尝试用飞机进行运输和邮递服务。第一次世界大战后,剩余军 用飞机和大量退役飞行员也被转为民用运输。1919 年2 月,德国建立国内航线,同年8 月, 英法建立国际定期航线。与此同时,各国开始研制专门运输旅客的飞机。1919 年,德国 容克斯公司设计制造出全金属下单翼客机G-13,可载乘客4 人和空勤人员2 人。后来, 越来越先进的客机也相继问世。20 世纪30 年代为提高飞行速度,客机开始采用流线型的 空气动力外形,改善了座舱内的舒适性。首先体现这些特点的是波音247 旅客机,如图1-6 所示。 9 模块一 走进民用航空 民 航 概 论 图1-6 波音247 旅客机 从20 世纪初到第二次世界大战前这段时期,航空科学技术研究在改善飞机空气动力 学外形、降低飞机阻力和提高发动机功率等方面都取得了重大进展,其成果很快反映到飞 机设计上。20 世纪20 年代后期,双翼机逐渐向单翼机过渡,1933 年以后,双翼机逐渐被 淘汰。1930 年前后,飞机的起落架由固定式改为收放式;座舱由开敞式改为封闭式;发动 机加整流罩,散热器改放到特殊风道内;飞机采用气密结构;机翼上采用襟翼。飞机结构 材料也由第一次世界大战时的木材、层板、亚麻布或棉布,改进为铝合金应力蒙皮,从而 提高了强度、降低了阻力。 直升机和旋翼机研究在这一时期也获得了很大进展。1936 年,德国人福克试飞成功第 一架得到公认的直升机。此后,直升机在军用和民用方面都逐步得到广泛应用。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的作战需要,又大大刺激了飞机的研制和发展,飞机性能迅速提 高,参战飞机数量大、种类多,空军成为重要的军种。飞机的产量到达高峰,美、英等盟 国生产了约40 万架飞机,全世界共生产了约100 万架飞机。 三、喷气式飞机时期 20 世纪30 年代后期,活塞发动机螺旋桨飞机的最大飞行速度已接近音速。在这种情 况下,飞机开始出现剧烈抖振、操纵不稳定甚至发生破坏。当时人们把它称为“音障”, 涡轮喷气发动机的出现和喷气式飞机的诞生,为突破音障开辟了道路。 1937 年德国研制成功轴流式喷气发动机,1939 年第一架装有此种发动机的喷气式飞 机试飞成功。喷气式飞机的诞生和突破音障,是航空发展史上第三次重大突破,从此飞机 进入超音速飞行的领域。 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歼击机、轰炸机和其他军用飞机都先后喷气化。中国人民志愿军 在抗美援朝中曾用米格15 与美国F-86 飞机作战,这是喷气战斗机最早应用于空战。 20 世纪50 年代,喷气战斗机的速度提高到音速的两倍,20 世纪60 年代发展了3 倍 音速的军用飞机, 同时出现了两项航空新技术,即后掠机翼和垂直起落技术,它们在飞机 民 航 概 论模 块 一 走 进 民 用 航 空 10 上的成功应用,为提高飞机的综合性能开辟了新途径。 第二次世界大战时大型机场遍布世界各地,为战后 民航运输的迅速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条件。民用飞机的喷 气化比军用飞机稍晚,经过了一个大型活塞发动机式飞 机的过渡阶段,但在喷气民航机问世后不久就被淘汰了。 最初使用的喷气式民用飞机是英国的“子爵号”,此后, 又出现了苏联的图-104,美国的波音707(见图1-7)等。 它们被称为第一代喷气民航机。1956 年以后,喷气民航机数量剧增,逐渐成为民航运输 的主力。 20世纪60 年代,由于喷气发动机技术的改进,出现了第二代喷气民航机。它的特点 是耗油率低和噪声小,使喷气民航机变得更加经济和舒适。这一类飞机包括美国的波音 727、波音737、DC-9,法国的“快帆”,英国的“三叉戟”和苏联的伊尔62 等。 20 世纪70 年代开始投入使用的宽体客机称为第三代喷气民航机。如美国的波音747、 DC-10,欧洲的A300B,苏联的伊尔86 等。其主要特点是采用大涵道比涡扇发动机和双 过道宽体机身,载客量可达300 ~ 500 人,通过降低耗油量和加大载客量降低直接成本, 主要用于中远程国际航线和客流密集的国内航线,缓解客流拥挤问题。 喷气民航机的发展改变了交通运输的结构,飞机已成为与国民经济和人们生活息息相 关的重要交通工具。航空运输规模迅速扩大,形成了遍及全世界的航线网。 四、全球化、大众化发展时期 喷气式飞机的使用,带来整个民航运输系统的巨大变化,使得全球化、大众化的民航 运输成为可能。 第一,航空公司的大量出现和快速发展。先进的喷气式飞机、巨大的市场需求和可能 出现的高额利润造成航空公司迅速增加,在发达国家先后出现了大量的航空公司,通过合 并重组发展成数十个大型航空公司,如德国汉莎航空公司、法国航空公司、美国联合航空 公司、美国达美航空公司、英国航空公司、阿联酋航空公司等。而发展中国家则把参与国 际航空市场作为国家尊严和地位的象征,全力支持国家航空公司的成立与发展,至今几乎 每个国家都有自己或与他国合作的航空公司,全世界民航业一片繁荣。 第二,机场建设的数量、保障设备和性能不断增加和提高。由于喷气式飞机日渐大型 化、载重量增加及起飞滑跑距离的增长,旧的机场设施已满足不了需求,于是改建、扩建、 新建机场以适应和满足飞机性能及客货运输量增加的需要。 第三,加强航行管理系统的设施设备建设。从航行管制手段到航路建设、航行情报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