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李明志译
定价:83元
印次:1-1
ISBN:9787302064282
出版日期:2003.05.01
印刷日期:2003.04.28
图书责编:徐学军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共15章,详细介绍了微观经济学的基础知识理论知识,重点阐述了消费者、厂商理论以及市场失灵和政府的作用。 该书适合高等院校经济管理专业本科生低年级学生作为教材使用,同时也可供广大经济学爱好者阅读学习。 特色: ◆基础 除了主要的修订与新增的专栏之外,第6版的主题与第5版相同。本书的目的在于介绍经济学原理,并对经济运行提供一个基本的理解。这需要综合经济学原理、制度资料和真实世界的应用。我们在本书的每一章里都保持了这些要素的平衡。 ◆三个层次的解释: 故事—图表—公式 教经济学原理的教授面对的是整个教室的学生,他们的能力、背景和学习风格有很大差异。对有些人来说,无论如何表述,分析性的资料总是很难;而对另一些人,图表和公式就显得很自然。教师与教材作者面对的问题是如何把核心的思想传授给尽可能多的学生而又不使较高水平的学生感到不满。 我们解决这个问题的方法是以三种方法来表述每个核心概念: 首先,在一个简单直观的故事或者伴有数字说明的文字范例中说明一个概念。 其次,用图表说明数字范例。 最后,在合适的地方用上公式。 我们的方法的最好的例子可能在第7章——“短期成本和产出决策”。在那里,我们描述了一个面临递减收益的独立会计师的情况。 ◆微观部分的组织结构 虽然本书把微观经济学排放在前面,但是各个章节的精心设置使教师们可以跳过微观部分,而在讲完前面四个介绍性章节后直接进入宏观部分的教学。 微观部分各章节的组织方式仍然反映了我们的一贯宗旨——理解基本经济理论以及市场经济如何运行的最好方法是在学习非竞争性市场结构之前先掌握完全竞争模型,也就是对产品市场和投入市场以及它们之间的联系进行讨论。在学生们理解了一个简单的竞争系统是如何运作的以后,他们就会开始思考经济的各个部分是如何“组合到一起”的。我们认为这种教授经济学的方式与某些较为传统的方法相比更好一些,后者鼓励学生们把经济学看作一系列互相分离、互不兼容的市场模型。 先学习竞争模型还可以使学生们看到市场系统的力量。我们无法很好地向学生们解释市场做了哪些事情,除非他们知道了一个简单系统是如何决定资源分配的。这就是我们第5~8章的目的。第11章“一般均衡与完全竞争效率”也是很关键的一章——它把完全竞争情况和存在市场不健全、外部性、不完全信息和不完全竞争情况(第12~15章的研究内容)联系起来了。 ◆宏观部分的组织结构 和第5版一样,宏观经济学部分以三个介绍性章节(第16~18章)开始,这三章向学生们介绍了宏观经济学的研究工具、国民收入账户、通货膨胀和失业(包括美国和其他国家的情况)。第18章概括地介绍了长期和短期的增长,而对经济增长的详细讲解是第28章的内容。第19章和第20章讲述的是商品市场的基本机能,第21章和第22章讲述的则是货币市场的基本机能。这四章向学生们介绍了财政政策和货币政策的概念。第23章把这两个市场结合到一起,主要对IS—LM模型进行了非常简要的分析(对IS、LM曲线的详细介绍在第23章的附录里,有兴趣的教师可以对此进行讲解)。我们坚持认为,在一本入门书籍的前面几章里就把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摆到学生们面前是不明智的。为了理解AS和AD曲线,学生们首先需要知道商品和货币两个市场的机能。简单需求曲线背后的逻辑是不适用于总需求和价格水平之间关系的。类似地,简单供给曲线背后的逻辑也不适用于总供给和价格水平之间的关系。 逻辑推理也是经济学教学的一部分。经济这一学科是建立在演绎的逻辑基础之上的。一旦教会学生一种逻辑推理方式,我们就希望他们可以把这种逻辑用到新的环境中。但是当他们把简单需求曲线或简单供给曲线的逻辑应用到总需求或总供给曲线上,这一逻辑就不适用了。我们认为,在不引起严重混淆的条件下,讲解总需求和总供给曲线中体现的逻辑的最好方法是仔细地重新建立它。 简明目录: 第1部分 经济学简介/1.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2.经济问题:稀缺和选择/3.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4.价格体系、需求和供给、弹性//第2部分 微观经济学的基础:消费者和厂商/5.家庭行为和消费者选择/6.生产过程:追求利润最大化的企业的行为/7.短期成本和产出决策/8.长期成本和产出决策/9.投入品需求:劳动力与土地市场/10.投入品需求:资本市场与投资决策/11.一般均衡与完全竞争效率//第3部分 市场失灵与政府的作用/12.垄断与反托拉斯政策/13.垄断竞争与寡头垄断/14.外部性、公共品、不完全信息和社会选择/15.收入分配和贫困/部分习题解答/词汇表 [美]卡尔·E.凯斯 雷·C.菲尔 李明志译
前言 到2000年底,美国经济已经连续增长了10年,这是历史上时间最长的一次。失业率位于1970年以来的最低水平,劳动生产率快速提高,尽管石油价格有大幅上升,但是通货膨胀率依然很低。长期的联邦预算赤字变成了预算盈余;饱受1998年经济滑坡之害的亚洲各国(除日本外)正在逐渐复元;即使是东欧与俄罗斯的转型经济似乎也已经跨过了困境,有了可以让人接受的增长。总统候选人乔治·W.布什(George W.Bush)与戈尔(AL Gore)之间在减税与社会保障计划上各执一词,纠缠不清。 也许过去3年间最重大的变化莫过于以技术为基础的“新经济”引人注目地降临。毋庸质疑,信息时代的开端与互联网的力量已经以我们尚未完全理解的方式改变了经济。它带来了生产率的提高、新产品的出现以及许多市场变革。我们不知道这种情况是否能够长期持续下去。股票市场会继续给投资者带来超额的回报么? 当此版付印的时候,美国经济已经出现了可能放慢的迹象。11月中旬,当选总统乔治·布什和他的经济顾问们表达了对2001年可能出现衰退的担忧。联储在其2000年11月19日的会议之后指出风险在不断增加,在可预见的将来可能会成为导致经济缺陷的条件。然而,另一些人担心因为劳动市场的紧缩和高油价的滞后效应可能会在未来带来通货膨胀问题。 时间飞逝。我们写作这个第6版的目标是强调这些变化以及关于这些变化的讨论。我们并不是要预测未来。更确切地说,我们修订这本书的目的是为了在一个现代世界的环境中来讨论问题,同时强调我们所理解与不理解的问题。 有超过100万的学生曾经用过《经济学原理》或者其中的某些章节。在这个新版本里,我们将尽量反映读者的建...
第1部分经济学简介
第1章经济学的范围和方法1
为什么学习经济学2
学习一种思维方式2
了解社会4
了解国际事件5
做一个明智的选举人6
经济学的范围6
微观经济学和宏观经济学7
经济学的不同领域8
经济学的方法8
进一步探索9
经济学的领域9
理论和模型10
经济政策13
新闻分析15
2000年有关新旧经济的交锋15
学习指导16
总结16
对术语和概念的回顾17
习题18
网上检索19
附录19
第2章经济问题:稀缺和选择27
稀缺,选择和机会成本28
三个基本问题28
生产可能性边界32
经济问题38
经济系统39
命令经济39
自由放任的经济:自由市场39
新闻分析41
东欧和俄罗斯:一个喜忧参半的报告41
混合系统体系,市场和政府42
前瞻43
总结43
术语和概念回顾44
习题44
第3章需求、供给和市场均衡48
厂商和家庭:基本的决策单位49
产品市场和要素市场:一个循环流程50
产品市场上的需求51
需求量的变化与需求的变化52
价格和需求量:需求法则52
决定家庭需求的其它因素55
需求的变化与沿需求曲线的移动57
从家庭需求到市场需求58
产品市场上的供给60
价格和供给量:供给法则61
供给的其它决定因素62
供给曲线的移动与沿着供给曲线的移动63
从个体供给到市场供给65
市场均衡66
超额需求66
超额供给68
均衡的变化69
产品市场上的需求和供给:回顾 72
新闻分析72
新闻中的供给和需求72
前瞻:市场和资源分...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