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书是一本系统研究民事证据制度的著作,主要内容包括民事证据的基本概述、证明对象、自认规则、推定规则、证明标准、证明责任及其分配规则、举证时限制度、证据交换制度、证据判断原则以及各种证据形式及其审查判断规则。本书立足我国的民事证据理论与实务,结合国外的有关证据理论和证据制度,运用历史研究、比较研究等方法,深入地分析了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发展轨迹和实际动作状况,对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构建作了详尽的论述,并对我国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提出了具体的建议。 本书适合于大专院校、科研机构从事法学研究、学习的教师和学生以及司法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阅读,也适用于对民事诉讼法感兴趣的一般读者。
外国民事证据制度研究张卫平清华大学法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近年来随着民事审判方式改革的推进和深化,以及人们对程序正义价值认识的不断提升,民事证据制度的改革与完善问题也日益引起了学界与诉讼实务界的关注。证据立法的必要性也已经成为人们议论的热点话题。在学术界,部分学者已经开始在酝酿制定民间性质的民事证据法、刑事证据法。尤其值得注意的是,2001年岁末最高人民法院通过了《最高人民法院关于民事诉讼证据的若干规定》(以下简称《规定》)。该《规定》总结了我国审判实务中运用证据的经验和理论界的研究成果,对于解决民事诉讼证据运用中的问题,规范当事人和审判人员在民事诉讼中运用证据、认定证据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但应当看到,最高人民法院的《规定》毕竟是司法解释的结果,原则上只能在现存法律规定的前提下,通过司法解释将原则性规定和法律精神细化为具体的操作性规定。因此,对于某些涉及证据基本制度的建构,限制当事人重要权利、扩大当事人义务等事项的规定就超出了最高法院的司法解释权限。从长远来看,要根本解决民事诉讼证据的问题还需要通过立法或修改现行法律来完成。民事诉讼中的证据问题,不仅涉及复杂的程序操作问题,更涉及复杂的理论问题。虽然最高人民法院已经出台了《规定》,但并不意味着《规定》中所涉及的理论问题均已得到合理的解决。因此,在今后的立法过程中和在《规定》的适用中都需要对民事证据理论进行探讨和研究,以便为立法和诉讼实践服务,提供科学的理论依据。 发达国家已经走过了漫长的法治之路,在证据立法和证据制度实施方面已经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证据理论研究方面也相当深入。尽管各国之间国情不同,它们的证据制度和证据理论有其自己...
第一部分英国民事证据制度
第一章英国民事证据制度概述2
一、 英国民事证据法的渊源3
二、 证明责任5
三、 法院对证据主导14
四、 证据种类18
第二章证人: 法理、规则与判例23
一、 证人和证人资格23
二、 证人证言26
三、 宣誓陈述书34
四、 笔录证言40
五、 询问证人45
六、 证人的义务及其法律规制49
七、 证人费用及证人询问官的费用55
八、 证人作证义务的免除57
九、 证人证言的排除规则61
第三章英国民事诉讼中的证据开示70
一、 证据开示制度概述70
二、 标准开示74
三、 特定开示84
四、 书证的查阅86
五、 证据开示的阶段性与持续性89
六、 诉前开示91
七、 对诉讼外第三人的开示96
八、 书证开示后的运用99
九、 未开示书证或者不允许查阅书证之法律后果101
十、 证据开示规则的例外102
十一、 证据开示制度的缺陷与滥用106
十二、 我国民事审判实践中的庭前证据交换简评107
第四章专家证据的扩张与限制
——以英国民事诉讼为考察主线的比较研究109
一、 专家证据的扩张与限制: 审判权与技术权的
矛盾运动110
二、 职责上限定: 专家证人的独立性和公正性114
三、 资格上限定: 专家证人的适格性120
四、 运用上限制: 专家证据的合理性与许可性122
五、 效力上限制: 专家证据的相对性125
六、 人数上限定: 专家证人的有限性和统一性127
七、 引导当事人的专家接近客观真实: 专家证人
的合作性134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