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法治问题是当代中国的热点问题之一。法治与中国市场经济的健康发展和民主政治的构建密切关联。本书是一部系统论述法治的专著,作者运用了比较的方法和类型化的方法,从整体上考察了法律成长的精神向度,界分了不同的法治类型并分析了它们的基本特征,探究了法治的正当性基础,论述了现代西方法治的形成和发展过程,剖析了现代法治的困境,指出了现代法治的出路。本书有助于读者全面理解法治的多维样态,深入探索法治的价值基础,系统认识法的多元理论,深刻洞见法治的未来趋向。 本书适合大专院校和科研机构的师生,以及法律实务部门的工作人员,也适用于对法学特别是对法治问题饶有兴趣的一般读者。

自拙序出笼,承蒙学界友人关注,笔者不胜惶悚。其溢美之辞,实弗敢配受;斧正之语,何敢不察;借此重印之机,权作微改,并向教授、马庆洲博士、沈明和马建银同学及其他热心读者诸君诚致谢忱。诗云:“天生烝民,有物有则。民之秉彝,好是懿德。”《诗经·大雅·烝民》。 一 先民群聚巢居,上祖弓猎火烹。三皇之传邈邈,迹犹可循;五帝之说纷纷,事则可鉴。姬黄北来,败东夷而据中原,夏禹南向,服苗蛮而统九州。天下为公,三代禅让,选贤任能;黎民为贵,四岳群牧,平章百姓。三皇设言而民不违,五帝画象而民知禁。丹服以象劓,墨体而征膑,犯人无皮肉之苦;杂履以兆宫,去领而示辟,违者免生死之罚。 物寡欲增,锱铢之夺遂起;强凌弱抗,曲直之争愈烈;夏有乱政而作《禹刑》,五刑之属三千,慎罚而施赎赦;商有乱政而作《汤刑》,科条之数三百,重孝而增酷刑。周承五刑之法,尚礼明德,慎刑省罚:三典刑邦国,厘分轻重缓急;五听察民情,详辨曲直是非;三宥辨衍过,无知者得宽免;三赦悯幼老,无能者受怜恤。 周道既衰,礼崩乐坏;诸侯蜂起,九鼎非属一家;群雄逐鹿,八卦难卜孰赢。悠悠春秋,多事之秋;凛凛战国,战乱之国。志士奔走,献富国强兵之策;百家争鸣,觅救世安民之方。克己复礼,明德慎罚,儒家为之奔走呼号;立制操刑,物度轨则,法家为之身体力行;道法自然,无为而治,老聃之真谛;节用非攻,兼爱尚同,墨翟之要旨。春秋以降,诸国弗用周制,纷立其法:魏有《法经》之传,韩有《刑符》之设,楚有《宪令》之制。郑铸刑书,叔向责之,恐民知有辟而不惧于上;晋铸刑鼎,仲尼叹之,忧民心在鼎而贵贱无序。然德礼曲高和寡,儒士少佐于王政;刑宪调低用灵,法家每聘于君主。齐用管仲...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导言:作为治道的法治第一章法律成长的精神向度

一、族群之法与世界之法

二、神灵之法与人世之法

三、情感之法与理性之法

四、特权之法与平权之法第二章法治及其历史类型

一、历史上的几种主要治道

二、法治的含义及类型

三、民主型法治:典型实践

四、非民主型法治的历史模式

五、法治形态的多样性:类型化的意义第三章法治的正当性

一、正当性及其依据的一般考察

二、作为秩序正当性依据的基本价值

三、法治的价值取向第四章现代西方法治的形成

一、社会契约论:对特权身份制的挑战

二、自然权利观:对权利来源的追问

三、主权在民:权威基础的预设

四、分权制衡:理性的制度设计

五、现代西方法治的成因第五章现代西方法治的冲突与整合

一、西方现代法治的基本立场:民主形式法治

二、西方现代法治的调整:民主实质法治

三、统合与超越:走向新型法

四、回顾与总结:各种姿态的得失第六章现代法治的困境

一、现代性与现代法治的价值取向

二、法的现代性及其困境

三、摆脱困境的几种主要处方第七章现代法治的出路

一、价值整合:走出误区

二、关系整合:挣脱双重魔力

三、结构整合:寻求真实的平等

四、走向共同体法治:一种构想附录一法治与公共权力制约附录二21世纪中国法治瞻望附录三法治:现代社会的理性抉择?参考书目后记“清华法治研究系列”已出书目

《法治:理念与制度》,高鸿钧  等

《法治与政治权威》,程燎原、江  山

《法治视野中的刑法客观主义》,周光权

《中央与特别行政区关系》,王振民

《法治的层次》,吴玉章

《宪政精义:法治下的开放政府》,程  洁

《现...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