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6元
印次:1-2
ISBN:9787302125235
出版日期:2006.03.01
印刷日期:2007.08.30
图书责编:纪海虹
图书分类:教材
这是一本非常经典的媒介研究方法教材。 全书共分四部分,第一部分介绍媒介研究的一般过程及各个研究要素;第二部分介绍重要的媒介研究方法(侧重量化研究法);第三部分是介绍数据分析的方法和思路。第四部分最具特色,针对不同类型的媒介具体介绍其研究方法,包括印刷媒体研究、电子媒体研究、广告和公关研究、媒介效果研究以及互联网在大众传媒研究中的作用等,为读者提供了一幅媒介研究领域全景图。本书的针对性和实用性很强,论述简洁扼要,态度不偏不倚,适用于传媒专业的师生和希望了解大众传媒市场的人士阅读。 特色: ◆ 从总体上讲,本书是一本量化方法主导的研究方法教材。虽然也专门介绍了几种常见的质化研究方法,但从总体上看,正如作者所指出的,在媒介研究实践中,特别是大量的商业研究中,量化研究还是占主导的,实际工作中应用也更广。 ◆ 本书强调对研究的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提炼。通过每一章的参考文献和推荐材料,读者可以感受到两位作者呈现给读者的这本书,实在是通过对大量媒介研究实例的剖析和概括而得到,很多研究,则直接来自于两位作者的亲身体会。因此,阅读本书,读者会有一种非常强烈的“现场感”,作者对于研究过程中可能碰到的问题、应该考虑到的方面、一些判断的参考尺度等,件件都是针对实际研究场景的。也许,有一定研究经历的人,更适合于阅读本书。当然,研究是一种依附于具体的社会环境的活动。书中介绍的一些做法和数据尺度,如研究过程的成本结构和计算标准,并不完全适用于我国的情况。对此,相信读者自有明鉴。 ◆ 由于本书作者具有丰富的商业研究和学术研究经验,因此,书中对诸多问题的看法非常实际,有时和一般研究方法教材上的提法会有出入。事实上,贯穿全书的一个观念,就是研究经费对研究设计的制约作用的自觉和深刻体会。作者始终在提醒读者,有多少钱办多少事,方法和方案的选择,没有最优法则,只有满意法则。有些数据,如小组研究的被试消失率之高,调查法的访问成功率之低等,可能会令读者感到沮丧和震惊。但这就是社会研究面临的实际情况。在中国进行社会调查,同样是一件考验经费、勇气、智慧和毅力的事情。 ◆ 本书的写作风格非常有条理。作者善于把有关内容进行梳理条陈。如对选题的考虑,转换为对八个问题的回答;各种抽样方法的介绍,通过列出各自的优缺点加以比较;各种容易带来内部效度的情形的总结,等等。这种条理式的写作风格贯穿全书,非常适合初学者,也能让没有太多时间和耐性的研究实务人员以最为有效的方式把握有关内容的精髓。另外,正文中也穿插了不少非常有助于理解的图示,以及大量表格。书中的不少图表,对读者理解研究过程的复杂性,都极具启发性。全书洗练的风格,使得本书虽然洋洋洒洒数十万字,但毫无拖沓臃肿之感。 ◆ 本书的正文中,不时穿插着一些相对独立但有所阐发或提供进一步材料的“业内观察”(An Inside Look)。这些短小活泼的“注解”式内容,不仅有助于读者扩展其对正文内容的理解,而且使得阅读的过程变得更为轻松。国外教材中非常流行这种穿插文本框的做法,运用得当,也不失为一种值得借鉴的写作技巧。作者可以通过这种方式,灵活地提供一些辅助资料、业界的实例或另类视点。 ◆ 研究方法课的学习离不开练习。本书在每章之后都有“使用互联网”、“思考和练习题”这两个部分,指导读者根据相应章节的知识点进行复习和练习。这些复习和练习对于读者掌握和领会有关内容非常必要。事实上,在学习媒介研究方法这类课程过程中,不做练习或者练习很少,是不可能真正了解和掌握有关概念和技能的。书后的思考和练习题,只是很少的部分。真正有志把这门课程学好的读者,应该进一步访问专为本书而建立的网站中,那里有大量的材料,包括练习题。 ◆ 最后,本书的第四部分即“研究应用”,是一般研究方法书里所没有的。作者在这部分中向读者详细介绍了媒介研究中的几类重要研究,作为对研究方法如何应用于实践的具体说明。对于很多读者来说,这部分实际上提供了很好的研究文献综述。读者可以从这里找到媒介研究方面很多重要文献,并以此作为他们开始从事独立的媒介研究的第一步。 ◆ 本书的配套资料,本书的网站http://wwwwimmerdominickcom包含了非常丰富的内容,包括练习题、阅读材料、信息资源链接、常见问题解答、电话调查的拨打次数估算表、抽样误差和样本大小在线计算器、各种统计知识资源,等等。 简明目录: 第一部分 媒介研究的过程/1.科学和研究/2.研究要素/3.研究伦理//第二部分 媒介研究的方法/5.质化研究方法/6.内容分析/7.调查研究/8.纵向研究/9.实验研究//第三部分 数据分析/10.统计分析入门/11.假设检验/12.基本统计方法//第四部分 媒介方法的研究应用/13.印刷媒介研究/14.电子媒介研究/15.广告研究/16.公共关系研究/17.大众媒介研究与互联网//附录图表//术语汇总//人名索引//主题索引 [美] Roger D.Wimmer
新闻与传播系列教材·英文原版系列总序 麦克卢汉所预言的地球村,当年人们还半信半疑,如今却几乎成了一个不争的现实。通信卫星、互联网、电子信号以及现代化的交通运载工具,已经将地球联结为一个巨大的网络,环环相扣、息息相关。中国走向世界或者世界走向中国已经不再是一种期待,中国已经立足于世界,世界已经包容着中国。正是在这样一种全球化的时代,中国的新闻传播教育也进入了一个新时期。在未来的世界中,信息就是力量,获得信息和传播信息都将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和民族在世界上的地位和影响的重要标志。中国和关于中国的信息传播,其质量和数量都是中国世界形象和世界作用的一个象征。因而,为了适应这种全球化发展趋势,中国未来的新一代新闻与传播人才,必然将越来越需要一种世界性的传播视野、国际性的传播能力和全球性的传播意识。 正是基于这样的认识,与清华大学建设“综合性、研究型、开放式”的世界一流大学的规划相适应,清华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在建院初始就计划一方面陆续在校内开设部分新闻学、传播学英语课程和中英文双语课程,另一方面将陆续编辑出版与课程相适应的英文原版系列教材,以培养学生的国际传播和国际交流的素质和能力。 这套英文原版教材包括新闻学、传播学、媒介研究和应用等方面的内容,主要集中在新闻学、电子(广播电影电视)传播、新闻媒体传播以及媒介经营管理四个方面。这也是目前清华大学在广泛考察了国内外新闻与传播教育的状况、结合传媒发展实际后,所规划的四个重点研究方向和培养方向。在学院的教学规划中,多数新闻与传播的主干课程都将配备英文原版教材作为主要教材、辅助教材或者教学参考书。 这套经过认真挑选的英文教材,都是欧美国家...
第一章科学和研究1
简介2
何谓研究?2
如何开始?5
大众媒介研究的发展7
媒介研究和科学方法10
获得知识的方法10
科学方法的特点11
两类研究:学术研究和商业研究15
研究过程16
决定选题的恰当性21
提出假设或研究问题25
数据分析和解释26
内部效度27
外部效度32
展示结果32
研究提供者和行业服务33
小结38第二章研究要素43
概念与构成44
自变量与因变量45
质化与量化研究48
测量的本质50
测量的水平52
测量量表55
信度和效度58
小结63第三章研究伦理66
伦理和研究过程67
为什么要讲伦理?67
一般的伦理理论68
伦理原则69
具体伦理问题71
伦理与在线研究82
小结84第四章抽样87
总体和样本88
概率样本和非概率样本89
样本大小100
抽样误差102
小结109
第二部分媒介研究的方法
第五章质化研究方法112
目标和思想113
质化研究中的数据分析116
实地观察120
焦点小组128
深度访谈135
案例研究136
人种学140
撰写质化研究报告143
小结145第六章内容分析149
内容分析的定义150
内容分析的使用151
内容分析的局限153
内容分析的步骤154
信度165
效度170
内容分析的实例171
内容分析与互联网171
小结173第七章调查研究178
描述性调查与分析性调查179
调查研究的优点与缺点179
构造调查问题180
问卷设计189
预测试194 ...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