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70971068,70701018)、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08JC630045)、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一等资助金)(20060390281)、江苏省高校“青蓝工程”中青年学术带头人项目(苏教师(2010)27号)、江苏省高校优势学科建设工程资助项目(审计科学与技术)

作者:陈伟

定价:19.5元

印次:1-1

ISBN:9787302279204

出版日期:2012.02.01

印刷日期:2012.02.24

图书责编:闫红梅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结合国际上关于持续审计的研究,针对目前我国开展联网审计的现状及特点,运用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思想与方法研究联网审计问题,探索面向“审计科学与技术”的跨学科研究。全书共10章,在内容上首先系统、深入地分析了国内外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持续审计的研究,以及我国的联网审计与持续审计的关系; 然后分析了我国面向数据的联网审计的原理,研究了联网审计的风险控制问题,探讨了联网审计环境下面临的多数据源集成问题; 在此基础上,研究了联网审计环境下的审计证据获取方法; 最后研究了在实施联网审计项目之前,如何分析其可行性,以及对于已实施的联网审计项目如何进行绩效评价。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审计、会计、信息管理、计算机等各有关专业的教材,可供高年级本科生、研究生(特别是审计硕士)两个层次的读者使用,也可供审计专业人士、审计科技工作者参考。

当代社会正面临着一系列复杂的问题,这些问题都不是任何一门学科所能解决的,必须综合多学科知识开展跨学科研究,这使得跨学科研究成为近年科学方法讨论的热点。一个学科在自身发展过程中会形成一种相对独立而稳定的研究范式,使得学科内部的所有研究都会受制于这一研究范式。单一学科的研究是十分有限的,而跨学科研究是对单一学科研究的挑战与革命,是科学发展与技术进步的必然趋势,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的跨学科研究更是引起人们的重视。目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以及其他基金项目都很重视跨学科研究。 控制论的创始人维纳曾指出: “在科学的发展上,可以得到最大收获的领域是各种已经建立起来的部门(学科)之间的被忽视的无人区。”比如生命科学在发展过程中,借助于物理学、化学、数学和计算机科学等学科的方法,得到快速、深入的发展,并诞生了许多新的交叉学科,如生物物理学、生物化学、生物数学和生物工程学等。同样,审计学要想进一步深入发展,仅靠自身学科是不够的, 审计学的发展必须借助于计算机科学、管理科学、经济学等相关学科。 陈伟博士的专著《联网审计技术方法与绩效评价》就是对审计学跨学科研究的一次重要尝试。该书基于对我国联网审计的现状与特点以及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持续审计和联网审计之间关系的深入分析,准确把握联网审计的关键问题,开展创造性研究。作者综合运用计算机科学和管理科学的方法研究联网审计问题,不但把数据匹配等计算科学的方法应用到联网审计环境下的审计取证之中,而且还创造性地把灰色系统理论、等级法、层次分析法等管理科学的方法应用到联网审计的绩效评价研究之中,从而拓宽了联网审计的研究视角。因此,该书的工作对...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绪论

1.1引言

1.2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内涵

1.3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分类

1.3.1面向系统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3.2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

1.4典型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优缺点分析

1.5关于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使用情况的研究

1.6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研究的发展

1.7本章小结

1.8全书的结构

第2章持续审计研究现状分析

2.1引言

2.2持续审计的内涵及研究内容分类

2.2.1持续审计的内涵

2.2.2持续审计研究内容分类

2.3持续审计的技术实现方法研究

2.3.1嵌入式持续审计

2.3.2分离式持续审计

2.3.3两种实现方法的比较

2.3.4基于Agent的持续审计模型

2.3.5基于DBMS触发器的持续审计模型

2.4持续审计的相关理论研究

2.5应用于持续审计的关键技术研究

2.6实施持续审计的辅助方法

2.7本章小结

第3章联网审计原理及其关键问题分析

3.1引言

3.2联网审计原理

3.3实施联网审计的优缺点分析

3.4联网审计系统的安全分析

3.5基于BCP视角的联网审计风险控制

3.5.1问题的提出

3.5.2BCP原理

3.5.3联网审计系统的风险分析

3.5.4联网审计系统的风险控制方案

3.5.5研究联网审计风险控制问题的意义及建议

3.6联网审计的多数据源集成问题分析

3.6.1问题的提出

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