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4.5元
印次:1-6
ISBN:9787302345534
出版日期:2014.03.01
印刷日期:2018.08.08
图书责编:贾斌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系统地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发展概况、体系结构、各层的关键技术、典型应用、物联网安全和标准化工作。本书将物联网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接口层4个层次。感知识别层介绍了感知识别层的传感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条码技术; 网络传输层以无线网络为主,介绍了无线个人区域网、无线局域网、无线传感器网络及无线移动通信网络等几种典型的无线网络的关键技术; 应用支撑层根据物联网的特点,介绍了数据库系统、海量信息存储技术、搜索引擎技术及大数据挖掘; 应用接口层讨论了物联网的业务分类及业务平台体系结构。另外,本书对物联网的安全和标准化工作也进行了讨论,同时给出了物联网在各个行业的典型应用。 全书结构严谨,内容新颖,可作为高校物联网专业和信息类、通信类、计算机类、工程类等专业的“物联网概论”课程的教材,也可供从事物联网开发、应用、研究与产业管理的人员参考。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itbook8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QQ交流群,请加QQ:883604 加入时,请写明:“学校+姓名”,并写明“加入教师群”,只限教师。
作为国家重点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之一,物联网(Internet Of Things,IOT)正在快速发展,物联网被很多国家称为信息技术革命的第三次浪潮,以及继计算机、互联网、移动通信网之后信息产业的又一重大里程碑。从第一代互联网的人物交流、第二代互联网的人人交流到第三代互联网的物物交流,物联网通过现实空间物与物的智能互联,让物品“开口说话”,实现感知世界。同时通过互联网和物联网的整合,实现人类社会与物理系统的整合,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大便利的同时,也为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财富。 物联网的整体构架可以分为感知识别层、网络传输层、应用支撑层及应用接口层4个层次。感知识别层位于整个层次结构的最低层,它通过传感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及条形码技术等实现对物理世界的感知与识别,完成数据的采集; 网络传输层利用各种无线网络技术和无线移动通信技术完成对数据的传输; 应用支撑层对网络传输层传输过来的数据进行各种处理; 应用接口层根据物联网的具体应用将应用支撑层处理过的数据送到各类应用系统,形成物物相联的应用解决方案。 全书共分为9章。第1章介绍了物联网的概念、技术特征、发展概况、内涵及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进; 第2章对物联网的体系结构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对其应用前景做了展望; 第3章是感知识别层,主要讲解了传感器技术、自动识别技术、RFID技术及条形码技术等感知识别技术; 第4章是网络传输层,主要讲述了各类无线网络技术,例如ZigBee技术、WiFi技术、无线传感器网络技术,另外也讨论了无线移动通信网络,并对3G技术进行了分析; 第5章是应用支撑层,介绍了物...
第1章绪论
1.1物联网的概念
1.2物联网的技术特征
1.2.1全面感知
1.2.2互通互联
1.2.3智慧运行
1.3物联网的发展概况
1.3.1物联网概念的诞生
1.3.2国外物联网发展概况
1.3.3我国物联网发展概况
1.4物联网的内涵
1.4.1物联网起源于射频识别领域
1.4.2无线传感器网络概念的融入
1.4.3泛在网络的愿景
1.5从互联网到物联网的演进
1.5.1互联网的概念
1.5.2互联网与物联网的关系
1.5.3H2H与T2T的发展路线
1.5.4网络向泛在化演进
1.6本章小结
习题
第2章物联网的体系结构
2.1物联网的基本组成
2.2感知识别层
2.2.1感知识别层的功能
2.2.2感知识别层关键技术
2.3网络传输层
2.3.1网络传输层的功能
2.3.2网络传输层关键技术
2.4应用支撑层
2.4.1应用支撑层的功能
2.4.2应用支撑层关键技术
2.5应用接口层
2.5.1应用接口层的功能
2.5.2应用接口层关键技术
2.6物联网发展面临的挑战
2.6.1感知识别层面临的挑战
2.6.2网络传输层面临的挑战
2.6.3应用支撑层面临的挑战
2.6.4应用接口层面临的挑战
2.6.5其他挑战
2.7物联网应用前景展望
2.8本章小结
习题
第3章感知识别层
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