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是结合建筑工程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专业对力学知识的教学要求,将传统的理论力学、材料力学、结构力学的内容加以融合编写而成的。 全书共13章,主要内容有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轴向拉伸与压缩、扭转、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梁的弯曲、组合变形、压杆稳定、静定结构的内力计算、静定结构的位移计算、力法、位移法和力矩分配法等。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工程管理、建筑学、城市规划等非结构专业的教材,也可供高职、高专院校及工程技术人员参考使用。

白杨,1978年5月出生,讲师,硕士研究生,2005年毕业于郑州大学工程力学专业,同年任教于河南工业大学,主要从事力学方面的教学与科研工作。国家级精品课主讲教师,国家级教学团队成员,参编高等院校力学教材2部。主持完成河南工业大学校级科研基金1项,参加国家自然基金项目1项;参与完成河南省科技厅项目鉴定5项,获得河南省教育厅科技进步一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20余篇。2006年度河南工业大学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优秀指导教师”。

前言 建筑力学是建筑工程管理、城市规划、建筑学等非结构专业的技术基础课。近年来,随着我国高等院校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如何在有限的学时内,使学生更好地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和分析方法成为建筑力学课程所面临的主要问题。 为适应建筑力学的教学需求,本教材对理论力学、材料力学和结构力学这三门课程的基本内容按照力学知识的内在联系进行了融合,并结合建筑结构设计的特点由浅入深地介绍了力学原理在建筑结构设计中的应用,同时也保持了力学思想应用于建筑结构设计中的连贯性与递进性,从而达到系统理解与掌握建筑力学的基本原理的目的,为后续课程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力学基础。全书主要讲述了静力学基础,构件的强度、刚度、稳定性问题,静定和超静定结构的内力及位移计算等内容。在编写过程中,尽量做到从认识过程的连续性和统一性出发,淡化三大力学课程之间的分界,消除课程之间的一些重复内容,弱化一些原理和公式的推导过程,重点突出基本概念、基本原理和基本方法,从而使学生能够建立起一个完整的建筑力学知识框架。 本书由张维祥(第1、4、10、11章)、白杨(第5、6、9章)、王建伟(第12、13章、附录B)、崔伟华(第7、8章、附录A)、陈雁(第2、3章)编写,由张维祥担任主编,白杨、王建伟任副主编。本书由大连理工大学徐新生教授负责主审,徐新生教授为本书的编写提出了很多宝贵意见,在此表示感谢。 教材建设是一项长期的工作,由于编者的水平有限,不足之处在所难免,衷心希望广大读者和教师提出宝贵意见,使本书得到充实和完善。 编者 2013年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1

1.1建筑力学的学科内容和任务1

1.2荷载的分类2

1.3平面结构的约束和约束力4

1.4结构的计算简图9

1.5杆系结构的分类11

1.6刚体可变形固体杆件变形的基本形式13

第2章静力学基础16

2.1力力矩力偶16

2.2静力学公理21

2.3物体的受力分析和受力图26

思考与讨论31

习题31

第3章平面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3

3.1平面汇交力系的合成与平衡33

3.2平面力偶系的合成与平衡41

3.3平面任意力系向作用面内一点的简化42

3.4平面任意力系的平衡条件和平衡方程49

3.5平面平行力系的合成与平衡52

3.6物体系统的平衡54

思考与讨论56

习题57

第4章平面体系的几何构造分析60

4.1几何构造分析的目的60

4.2几何构造分析的基本概念61

4.3平面几何不变体系的组成规律62

4.4静定结构和超静定结构66

思考与讨论67

习题67

第5章杆件的轴向拉伸、压缩与剪切69

5.1轴向拉伸和压缩的概念及实例69

5.2轴向拉压杆的内力70

5.3轴向拉(压)杆的应力72

5.4轴向拉(压)杆的变形75

5.5材料在拉伸和压缩时的力学性能79

5.6安全因数和强度计算84

5.7连接件的实用计算方法87

思考与讨论92

习题93

第6章圆轴的扭转99

6.1扭转的概念和实例99

6.2圆轴扭转时的内力100

6.3圆轴扭转时的应力强度条件102

6.4圆杆扭转时的变形及刚度计算106

思考与讨论109

习题110

第7章梁的弯曲113...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