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信原理(第2版)
教育部高等学校电工电子基础课程教学指导委员会推荐教材

作者:王福昌、屈代明

丛书名:电子信息学科基础课程系列教材

定价:49元

印次:2-1

ISBN:9787302389330

出版日期:2015.06.01

印刷日期:2015.06.05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零售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通信原理是一门理论性和实践性都很强的课程。本书在内容编排上,充分反映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突出通信的系统概念,注意理论联系实际,简化数学分析,强化物理概念。全书共12章,包括绪论、预备知识、信道、模拟调制系统、数字基带系统、数字调制系统、相位连续调制与正交频分复用技术、模拟信号的数字化与传输、复用与多址、扩频通信原理、信道编码以及蜂窝移动通信传输技术等内容。 本书可作为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通信原理”课程的教材,或作为相关领域科技人员的参考书。

王福昌 1945年生,安徽肖县人,中共党员,教授。1969年毕业于华中工学院(现华中科技大学)无线电技术专业。毕业后留校工作至今,一直从事通信方面的教学和科研工作。主讲过的本科及研究生课程有:高频电子线路、锁相技术、同步控制原理、自动控制原理、通信原理、数字通信等。学科研究方向:锁相与频率合成技术、同步技术、扩频通信技术。参加或主持过的主要科研项目有:对流层散射通信、卫星通信、短波通信频率合成器、光通信、军用通信控制器、通信原理教学实验系统等。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出版教材《锁相技术》,《通信原理》和《通信原理学习指导与题解》。获得过以下教学及科研成果奖: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湖北省教学成果二等奖;机电部科技进步三等奖、中船总科技进步三等奖、武汉市科技进步一等奖。�

本书是2006年出版的《通信原理》(王福昌等编著,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修订版。 改编后的版本具有以下特点。 (1) 充分反映现代通信技术发展方向和水平。为此,本书主要讨论数字通信系统,仅第4章专门介绍模拟通信系统; 对于相位连续调制、网格编码调制、正交频分复用、波分复用、多址技术、扩频技术以及Turbo码等新的通信技术,在有关章节中给予了应有的重视; 在第12章中详细介绍了目前广泛使用的蜂窝移动通信系统。 (2) 突出通信的系统概念。为此,本书在第1章给出了一个完善的数字通信方框图(不含交换技术),数字通信各章的内容皆与此方框图紧密地联系在一起。而且,除信源编码技术、加密技术、扰码技术以及发射机和接收机外,此方框图中的其他各单元,本书都作了较详细的介绍。另外,将同步技术(包括载波同步、位同步、帧同步、网同步)、最佳接收及最佳传输技术分散到相关章节中介绍,以便使读者明确它们在通信系统中的地位和作用。 (3) 理论联系实际。为此,本书特别注意数学模型与其对应的物理模型之间的关系与区别; 特别注意理论分析的结果所代表的物理概念; 另外,在第12章中,详细介绍了第1代到第4代蜂窝移动通信系统,以与基本理论知识相呼应。 (4) 简化数学分析,强化物理概念。为此,本书对于理论分析,不拘泥于数学推导,而是着重于讨论由数学分析得出的结论。同时,省去一些过于复杂的数学分析过程,直接给出分析结论,并讨论其物理意义。 本书共12章。第1章为绪论,给出了消息、信号与信息的定义,介绍了通信系统的组成、分类以及通信性能指标的评价标准,并对通信发展进行了回顾和展望。 第2章为预备知识,包括...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第1章绪论

1.1消息、信号与信息

1.1.1定义

1.1.2信息的度量

1.2通信系统一般模型

1.3模拟通信系统与数字通信系统

1.3.1定义

1.3.2数字通信系统

1.3.3模拟通信系统

1.4通信网基本概念

1.4.1通信网的种类和拓扑结构

1.4.2通信网的组成

1.4.3信令和协议

1.5通信系统的分类和通信方式

1.5.1通信系统的分类

1.5.2通信方式

1.6通信系统的性能指标

1.7通信技术的发展简史和展望

1.7.1通信技术发展简史

1.7.2通信发展的趋势

思考题

习题

第2章预备知识

2.1引言

2.2确知信号分析

2.2.1信号的傅里叶变换

2.2.2信号的能量谱与功率谱

2.2.3自相关函数与互相关函数

2.2.4自相关函数与能量谱密度函数及功率谱密度函数的关系

2.3随机过程分析

2.3.1随机过程的分布函数和概率密度函数

2.3.2随机过程的数字特征

2.3.3平稳随机过程

2.3.4高斯随机过程

2.3.5高斯白噪声和高斯窄带白噪声

2.3.6正弦波加窄带高斯过程

2.3.7平稳随机过程通过线性系统

2.3.8随机变量

2.4数字信号的最佳接收

2.4.1最佳接收机的相关器形式

2.4.2最佳接收机的匹配滤波器形式

2.5锁相环基本原理

2.5.1锁相环构成及分类

2.5.2模拟锁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