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5元
印次:2-6
ISBN:9787302442738
出版日期:2016.09.01
印刷日期:2021.01.12
图书责编:文怡
图书分类:零售
本书主要介绍直流和交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应用,以及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在适当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系统的分析和工程应用,以提高读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书中遵循理论和实际相结合的原则,以系统控制规律为主线,在强调闭环控制的前提下,由浅入深地介绍了系统的动、静态性能和设计方法及系统的工程实现。还介绍了MATLAB及其图形仿真界面Simulink的应用基础知识、Simulink模型库的电机模块的功能和使用,并通过实例介绍了交直流调速系统的仿真方法和技巧。 本书适合作为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专业、自动化专业和其他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目的的相近专业的教材和教学参考书,也可供有关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作者简介: 顾春雷,现为盐城工学院副教授,长期从事电气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有着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主编和参编了《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电机学》、《建筑电气控制技术》等教材多部。主持和参与了国家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发表论文多篇。盐城工学院首届“教学标兵”。 陈中,现为盐城工学院教师,连续多年指导毕业设计和学科竞赛并获奖,拥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先后编写出版《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与MATLAB仿真》、《基于MATLAB的电力电子技术和交直流调速系统仿真》等多部图书。 陈冲,1982年出生,现为盐城工学院讲师。近年来主持省级项目1项,市级项目3项,发表论文十多篇。
前言 电力拖动控制系统综合了电子电路、电机拖动、自动控制理论、微机原理和应用等多门学科的知识,是一门实践性和应用性很强的课程。现代计算机仿真技术为电力拖动控制系统分析提供了崭新的方法,使复杂的电力拖动自动控制系统的分析和设计变得更加容易和有效。本书是根据应用型本科教育教学要求编写的,主要介绍直流和交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应用,以及调速系统的仿真建模与仿真技术,在适当阐述理论的基础上,重点介绍系统的分析和工程应用,以提高读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本书共分8章: 第1章介绍单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2章介绍多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3章介绍可逆调速系统和脉宽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4章为MATLAB简介及直流调速系统仿真,主要有MATLAB/Simulink/Power System简介以及单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转速、电流双闭环调速系统,可逆直流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 第5章介绍交流调压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6章介绍交流异步电动机变频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7章介绍绕线转子异步电动机串级调速系统的原理组成及应用; 第8章为交流调速系统仿真,主要介绍调压调速系统、正弦波脉宽调制调速系统、基于异步电动机稳态模型的变压变频调速系统、按转子磁链定向矢量控制系统、按定子磁链控制的直接转矩控制系统和双闭环控制的串级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分析。 本书由盐城工学院顾春雷、陈中编写,顾春雷编写了第1、2、5、7章,陈中编写了第3、4、6、8章和系统的仿真。本书由盐城工学院教授陈荣博士主审,盐城工学院王建冈博士在本书编写过程中提出...
目录
第1章单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1.1开环直流调速系统及调速指标
1.1.1直流电动机的调速方法和方案
1.1.2晶闸管直流电动机开环调速系统
1.1.3VM系统的机械特性
1.1.4生产机械对转速控制的要求及调速指标
1.1.5开环调速系统存在的问题
1.2转速负反馈单闭环有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1.2.1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工作原理
1.2.2闭环调速系统的静特性
1.2.3开环系统机械特性与闭环系统静特性的比较
1.2.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特征
1.2.5限流保护——电流截止负反馈
1.3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分析
1.3.1反馈控制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动态数学模型
1.3.2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动态结构图
1.3.3单闭环有静差调速系统的稳定性分析
1.4比例积分控制规律和无静差调速系统
1.4.1积分调节器和比例积分调节器及其控制规律
1.4.2采用PI调节器的无静差直流调速系统
1.5电压反馈电流补偿控制的直流调速系统
1.5.1电压负反馈直流调速系统
1.5.2电流正反馈和补偿控制规律
思考题与习题
第2章多环控制直流调速系统
2.1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及其静特性
2.1.1问题的提出
2.1.2转速、电流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组成
2.1.3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稳态结构图和静特性
2.2双闭环直流调速系统的数学模型和动态性能分析
2.2.1双闭环直...
本书主要介绍直流和交流调速系统的组成原理和应用,以及调速系统的建模与仿真技术。本书特色:
1. 将交、直流调速运动控制技术、智能控制技术和MATLAB/Simulink仿真技术有机结合在一起。
2. 适当阐述理论,重点介绍系统的分析和工程应用,以提高读者处理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叙述简练,概念清楚,由浅入深,实例丰富,体现了应用型本科教学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