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5元
印次:2-5
ISBN:9787302429746
出版日期:2016.04.01
印刷日期:2021.07.20
图书责编:闫红梅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较好地体现了软件工程的实用性,有较完整的软件工程知识体系,有对工程概念、规则的生动说明,并有基于案例的工程方法应用。 全书由3个部分共17章组成,第1部分工程基础含4章内容,涉及概述、工程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及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内容; 第2部分工程任务含5章内容,按照软件生命周期顺序编排,涉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算法设计、编码测试、软件维护等内容; 第3部分工程方法含8章内容,涉及结构化工程方法、面向对象工程方法、数据库工程方法、界面设计方法等内容,并介绍了敏捷工程、净室工程等一些非主流工程方法; 第17章是一个较完整的面向对象工程案例,基于UML建模,并已通过C++、Java进行工程创建。 本书语言精简、通俗易懂、便于自学,教学资源较完备,书中案例都已基于主流软件工具(Rose、Visio、PowerDesigner)建立模型。本书可作为高校相关专业本科生、研究生教材,也可作为软件开发人员的技术参考书,并可供广大读者自学软件工程方法。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微信交流群,请加微信:itbook8 如果希望加入教师QQ交流群,请加QQ:883604 加入时,请写明:“学校+姓名”,并写明“加入教师群”,只限教师。
本书第一版发行至今已有4年时间,并被许多高校选做软件工程课程教材。为了使本书更好地服务软件工程教学,特对该书进行修订,推出第二版。 第二版保留了第一版既有的系统性与实用性风格,重视软件工程概念,通过工程案例说明工程方法应用,内容上则有少量增补与一定的修订。 软件工程的真正价值在于工程应用与产生工程实效。本书的编写充分考虑到了软件工程的实用性,有对软件工程概念、规则的生动说明,有与工程实践相适应的基于软件生存周期的内容编排,有基于工程案例的工程方法应用指导。 第二版的改变主要是内容的组织结构,全书组织成工程基础、工程任务、工程方法3个部分。这样的教材结构是基于教学考虑,使其更具系统性,并有更明确的教学目标,而且在教学内容的取舍上也有更大的可操作性。下面是对这3个部分的说明。 第1部分工程基础: 第1~4章,涉及概述、工程过程、工程项目管理及计算机系统工程等内容,对软件工程基于工程要素、时空框架、任务特征等进行全局性说明,使学习者在学习初期,就对软件工程有初步的较全面的认识。我们认为,这种学习对于尽早培养学习者的工程意识是有益的,可使学习者在学习初期就能初步建立起有关软件工程的价值体系。 第2部分工程任务: 第5~9章,涉及需求分析、概要设计、算法设计、编码测试、软件维护等内容,其按照一般的软件生命过程说明诸多工程任务。显然,这样与工程实际进程相一致的编排顺序,有利于学习者的软件工程实践。 第3部分工程方法: 第10~17章,涉及结构化工程方法、面向对象工程方法、数据库工程方法、界面设计方法等内容,并介绍敏捷工程、净室工程等一些非主流工程方法。这部分的核心内容是面向对象...
第1部分工 程 基 础
第1章软件工程概述
1.1软件
1.1.1软件特点
1.1.2软件分类
1.2软件产业化发展
1.2.1软件程序设计时代
1.2.2软件程序系统时代
1.2.3软件工程时代
1.3软件危机
1.3.1软件危机现象
1.3.2软件危机原因分析
1.4软件工程
1.4.1工程技术
1.4.2工程管理
1.4.3工程目标
1.5主流工程方法学
1.5.1结构化方法学
1.5.2面向对象方法学
1.6常用软件工具
1.6.1Visio
1.6.2PowerDesigner
1.6.3Rational Rose
小结
习题
第2章软件工程过程模式
2.1软件生存周期
2.1.1软件定义期
2.1.2软件开发期
2.1.3软件运行与维护期
2.2瀑布模式
2.2.1瀑布模式的特点
2.2.2瀑布模式中的信息反馈
2.2.3瀑布模式的作用
2.3原型进化模式
2.3.1软件原型
2.3.2原型进化过程
2.4增量模式
2.4.1增量开发过程
2.4.2增量模式的优越性
2.5螺旋模式
2.6迭代模式
2.7组件复用模式
小结
习题
第3章软件项目管理
3.1软件研发团队
3.1.1软件研发机构
3.1.2软件项目小组
3.1.3项目小组管理机制
3....
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化,高等教育也得到了快速发展,各地高校紧密结合地方经济建设发展需要,科学运用市场调节机制,加大了使用信息科学等现代科学技术提升、改造传统学科专业的投入力度,通过教育改革合理调整和配置了教育资源,优化了传统学科专业,积极为地方经济建设输送人才,为我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健康和可持续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自身的改革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但是,高等教育质量还需要进一步提高以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不少高校的专业设置和结构不尽合理,教师队伍整体素质亟待提高,人才培养模式、教学内容和方法需要进一步转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亟待加强。
教育部一直十分重视高等教育质量工作。2007年1月,教育部下发了《关于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的意见》,计划实施“高等学校本科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简称‘质量工程’)”,通过专业结构调整、课程教材建设、实践教学改革、教学团队建设等多项内容,进一步深化高等学校教学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更好地满足经济社会发展对高素质人才的需要。在贯彻和落实教育部“质量工程”的过程中,各地高校发挥师资力量强、办学经验丰富、教学资源充裕等优势,对其特色专业及特色课程(群)加以规划、整理和总结,更新教学内容、改革课程体系,建设了一大批内容新、体系新、方法新、手段新的特色课程。在此基础上,经教育部相关教学指导委员会专家的指导和建议,清华大学出版社在多个领域精选各高校的特色课程,分别规划出版系列教材,以配合“质量工程”的实施,满足各高校教学质量和教学改革的需要。
为了深入贯彻落实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本科教学工作,提高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精神,紧密配合教育部已经启动的“高等学校教学质量与教学改革工程精品课程建设工作”,在有关专家、教授的倡议和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下,我们组织并成立了“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以下简称“编委会”),旨在配合教育部制定精品课程教材的出版规划,讨论并实施精品课程教材的编写与出版工作。“编委会”成员皆来自全国各类高等学校教学与科研第一线的骨干教师,其中许多教师为各校相关院、系主管教学的院长或系主任。
按照教育部的要求,“编委会”一致认为,精品课程的建设工作从开始就要坚持高标准、严要求,处于一个比较高的起点上; 精品课程教材应该能够反映各高校教学改革与课程建设的需要,要有特色风格、有创新性(新体系、新内容、新手段、新思路,教材的内容体系有较高的科学创新、技术创新和理念创新的含量)、先进性(对原有的学
科体系有实质性的改革和发展,顺应并符合21世纪
教学发展的规律,代表并引领课程发展的趋势和方向)、示范性(教材所体现的课程体系具有较广泛的辐射性和示范性)和一定的前瞻性。教材由个人申报或各校推荐(通过所在高校的“编委会”成员推荐),经“编委会”认真评审,最后由清华大学出版社审定出版。
目前,针对计算机类和电子信息类相关专业成立了两个“编委会”,即“清华大学出版社计算机教材编审委员会”和“清华大学出版社电子信息教材编审委员会”。推出的特色精品教材包括:
(1)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应用——高等学校各类专业,特别是非计算机专业的计算机应用类教材。
(2)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计算机科学与技术——高等学校计算机相关专业的教材。
(3)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信息——高等学校电子信息相关专业的教材。
(4)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软件工程——高等学校软件工程相关专业的教材。
(5)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
(6)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财经管理与应用。
(7)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电子商务。
(8) 21世纪高等学校规划教材·物联网。
清华大学出版社经过三十多年的努力,在教材尤其是计算机和电子信息类专业教材出版方面树立了**品牌,为我国的高等教育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清华版教材形成了技术准确、内容严谨的独特风格,这种风格将延续并反映在特色精品教材的建设中。
清华大学出版社教材编审委员会
联系人: 魏江江
Email: weijj@tup.tsinghua.edu.c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