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喻维国、王鲁民
定价:79元
印次:1-3
ISBN:9787302554387
出版日期:2021.01.01
印刷日期:2023.03.17
图书责编:张阳
图书分类:零售
建筑不仅仅是艺术,更是颇具实用价值的建造工程。对于营造技术方面的了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在数千年间不断发展并日臻完善,使我国古代建筑能在世界建筑之林独树一帜,并产生广泛影响。 本书在前人研究基础上,从台基、屋身、屋顶三个方面系统地介绍了中国古代木构建筑营造的相关知识,用简洁的语言对抬梁式木构的重要建筑构件的起源、演变、构造做法、比例尺寸、建造步骤等要点进行介绍,特别是对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中有关营造方法进行了清晰的解读,涉及木、瓦、石、土、油漆、彩画等多个工种,内容精炼、文字通俗、图文并茂、设计考究,是适合广大读者轻松阅读、便于携带的专业与文化并蓄的普及性读物。 本书旨在让更多读者更全面地欣赏和认识中国古代建筑独特的设计手法、高超的建造技艺、精妙的细部处理,直达关键问题的核心,并为了解更多相关知识打好基础。
喻维国(1932—2020),曾任同济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编著有《中国美术全集:建筑艺术编4?宗教建筑》《建苑拾英:中国古代土木建筑科技史料选编》《建筑史话》等。王鲁民,生于1955年,深圳大学建筑与城市规划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著有《营国:东汉以前华夏聚落景观规制与秩序》《建构丽江:秩序、形态、方法》《营造的智慧:深圳大鹏半岛滨海传统村落研究》《中国古代建筑思想史纲》《中国古典建筑文化探源》等。
前言 中国古建筑是我们祖先留下的文化遗产的一部分,是重要的地面文物,它既是名胜古迹的重要组成部分,又是学习和继承建筑遗产的主要对象。在当今保护和维修古建筑的工作中,了解和探讨古建筑的形象和艺术的同时,对营造技术方面的了解,无疑是非常必要的。 在我国历史上,有关木构建筑营造技术方面的书曾多次出现过。首先要提到的是《考工记·匠人》。《考工记》是春秋战国之交齐人的著作,距今已有二千多年的历史,汉代时因为《周礼》缺少《冬官》,便把《考工记》补入,成为后世《周礼?冬官》的内容,所以人们又称之为《周礼·考工记》。《考工记》是一部涉及内容广泛的技术专著,其中《匠人》部分中的“匠人建国”“匠人营国”“匠人为沟血”三节,讲的是都城选址、都城规划以及农田水利建设方面的内容,其中“匠人营国,方九里,旁三门,国中九经九纬,经涂九轨,左祖右社,前朝后市,市朝一夫”句最为驰名,对后世的影响也最大。其他如“广与崇方,其(shài)三分去一”(堤防宽与高相等,堤顶宽比堤脚宽减少三分之一),“墙厚三尺,崇三之”(墙厚三尺,则高九尺),“葺屋三分,瓦屋四分”(草屋顶屋檐至屋脊之高与跨度之比为1 : 3,瓦屋顶为1 : 4),是更为具体的营造技术内容。其次是北宋都料匠喻皓撰著的《木经》,该书刊行于北宋初年,三卷,已佚。但在北宋科学家沈括的《梦溪笔谈》中有片段的记述,说“凡屋有三分,自梁以上为上分,地以上为中分,阶为下分”,并分析了各部分间的比例关系,很为科学合理。我们这本书把木构建筑分为台基、屋身、屋顶三部分来写,就是受“屋有三分”的启示。继《木经》之后,北宋又出现了由朝廷制定的官书《营造法式》,该书编于熙...
第一节 中国古典建筑的结构类型 003
第二节 中国古代木构的特点 006
第三节 材分°制和斗口制 007
第四节 中国古典建筑群体组合方式 010
第五节 宋《营造法式》和清工部《工程做法则例》 012
第六节 殿堂、厅堂、大式、小式、大木作和小木作 014
第二章 台基的做法 017
第一节 概述 019
第二节 基身的做法 022
第三节 台阶的做法 028
第四节 栏杆的做法 030
第三章 屋身的建造 037
第一节 概述 039
第二节 子的布局和安置 040
第三节 子的形式和尺寸 045
第四节 侧脚和生起的作用 047
第五节 额与枋的形式、位置和尺寸 049
第六节 斗栱的制作及施用 052
第七节 斗栱的作用和宋、清斗栱的差异 069
第八节 屋身其他部分的制作 071
第四章 屋顶的构造 085
第一节 概述 087
第二节 屋顶各种木构件的位置、尺寸和名称 089
第三节 举折与举架 100
第四节 悬山顶和硬山顶的做法 103
第五节 歇山顶的做法 105
第六节 庑殿顶的做法 109
第七节 飞檐翼角的做法 116
第五章 榫卯•瓦作•色彩与彩画简介 125
第一节 榫卯简介 127
第二节 瓦作简介 136
第三节 色彩与彩画简介 150
附录 157
图表目录 163
主要参考文献 168
后记 169
中国古代建筑的复杂做法让你看不明白吗?厚厚的宋《营造法式》和清《工程做法则例》,让你望而生畏吗?
从斗拱的制作到飞檐翼角的做法,从台基的构造到榫卯的搭接……同济大学、深圳大学建筑历史学家用5万字、不到200页的一本小书,讲透中国木构建筑数千年营建奥秘。
哪怕你已经对中国古代建筑如何建造有一定了解,你也可以从《极简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里得到新的启发。如果你仅仅会欣赏古建筑的形象和艺术,《极简中国木构建筑营造技术》将为你打开一个全新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