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34.5元
印次:1-4
ISBN:9787302438120
出版日期:2016.08.01
印刷日期:2019.07.24
图书责编:谢琛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适应“大学计算机”课程改革的要求,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思维导论”等课程充分融合,由长期从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教师精心编写。本书面向普通本科院校学生,主线是计算机—计算机系统—操作系统—数据库技术—网络技术—计算思维。 本书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反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技术,内容定位高于应用基础、拓展计算机文化、启发计算思维;以理论为主体,以实践为重点,以调整学生的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为目的,体现当前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新目标和新要求,服务于本科教学。
高伟:副教授,辽宁师范大学数字媒体技术系副主任。从事计算机公共课教学和研究十余年,主讲《大学计算机基础》、《程序设计基础》等多门计算机公共类课程,多次获得学校教学优秀的称号。主编及参编《大学计算机基础》、《Visual FoxPro数据库应用技术》、《大学计算机基础实验》等多部教材。主持校级教学改革一项,并参与多项省级教学改革项目的研究。科研方向为图像图像技术、虚拟现实技术、课程教学研究,在《微型电脑应用》、《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形学学报》、《计算机工程及应用》等期刊发表论文20余篇。
前言 在以计算机技术作为基础的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电子商务、电子政务、数字化校园、数字化图书馆、智能交通、智能建筑、智能家居、大数据、云计算等纷至沓来,计算及计算机技术全面进入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工作方式和思维方式。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的改革和更新势在必行。 “大学计算机”课程框架覆盖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思维三部分内容。 普及计算机基础知识、传授计算机操作技能的任务属于“计算机应用”范畴,课程内容在中学阶段已有涉及,其内容既有计算机技术,也有计算机素养,是大学计算机教学的起点。“计算机文化”课程应力求对计算机文化做出多层次的全面阐释,重在培养学生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引导学生在文化层面上全面地认识计算和计算机,全面认识电子信息化和互联网时代。 “计算思维”课程的基本功能,是通过对前期计算机课程和计算机操作应用实践的总结反思,使学生在思维的层面了解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演进发展历程,正确认识计算思维的本质和特征,把握计算思维的科学定位和运作机理,厘清计算机技术发展与计算思维方法、计算思维能力的关系,树立变革性的计算思维意识,积极主动地实现思维方式的变革。 在“大学计算机”课程框架下的课程内容的改革,需要考虑高校类型、专业方向、学生学习起点,还要考虑当前高等学校普遍减少开课门数、精简学时的背景。本书以“大学计算机概论”命名,改革思路是将“计算机应用”“计算机文化”“计算思维”等课程充分融合,本着跟踪计算机技术发展的趋势,反映计算机应用领域的新技术,本书的内容定位是:高于应用基础、拓展计算机文化、启发计算思维;...
目录
第1章计算机概述1
1.1计算机的产生与发展1
1.1.1计算机的产生1
1.1.2计算机的发展过程5
1.2计算机的分类8
1.3计算机的应用10
1.3.1计算机的作用10
1.3.2计算机的应用领域10
1.4未来计算机的发展12
1.4.1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趋势12
1.4.2未来的新型计算机系统13
1.5信息化社会与信息安全15
1.5.1信息与信息技术15
1.5.2信息化社会16
1.5.3信息安全19
1.6计算机中信息的处理方式20
1.6.1数制的概念21
1.6.2数制间的转换23
1.6.3数值信息的表示25
1.6.4文本信息的表示27
1.7多媒体信息的表示与处理31
1.7.1数字图像31
1.7.2数字音频35
1.7.3数字视频37
1.7.4数据压缩技术39
思考与练习40第2章计算机系统41
2.1计算机系统结构41
2.1.1计算机系统组成41
2.1.2冯·诺依曼计算机41
2.1.3硬件系统核心部件43
2.2计算机工作原理45
2.2.1指令与指令系统45
2.2.2计算机基本工作原理46
2.3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47
2.3.1微型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47
2.3.2微型计算机系统结构59
2.3.3微型计算机的性能指标60
2.4计算机软件系统62
2.4.1系统软件62
2.4.2应用软件64
2.4.3计算机用户、硬件系统与软件系统的关系65
思考与练习66
第3章操作系统67
3.1操作系统概述67
3...
(1)从理论、应用、思维三方面出发。
(2)思维的培养和技能的训练有机结合,适合应用型大学的实际教学需要。
(3)内容体现计算机基础应用领域的最新技术。
(4)基础知识和行业热点并重,突出实用性、趣味性和前瞻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