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毛新述 王晓珂 李梓
定价:6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500766
出版日期:2018.07.01
印刷日期:2023.08.22
图书责编:左玉冰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根据2017年财政部发布的《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和《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参考国际财务报告准则和结合作者数年来讲授金融工具准则的经验,对金融工具的确认和计量、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会计、金融工具列报进行了详细阐释,尤其是通过大量举例对准则的变化和重点难点进行了深入分析,如金融工具的分类变化、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的预期损失法、金融资产转移的确认和计量、套期关系评估和套期会计处理、金融负债和权益工具的划分等。 本书适用于会计、金融、财务、审计领域的实务工作者和理论研究者。可以作为会计专业硕士(MPAcc)“财务会计理论与实务”课程“金融工具会计专题”的参考教材和注册会计师(CPA)考试的参考用书。
毛新述,中国人民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党委书记、教授、博士生导师。入选财政部全国会计领军(后备)人才和北京市长城学者培养计划。兼任财政部第一届企业会计准则咨询委员会咨询委员、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高校会计学类专业群专家委员会和教学协作委员会秘书长、北京市国有资产管理协同创新中心副秘书长等。致力于会计准则、公司治理和国企改革方面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经济研究》《管理世界》《会计研究》《金融研究》等A类刊物上发表论文二十余篇。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科研项目多项。曾多次获财政部、中国会计学会优秀论文奖,杨纪琬会计学奖。主要承担“中级财务会计”(本科生)、“高级财务会计”(本科生)、“财务会计理论和实务”(MPAcc)等课程的教学工作,获北京市高等教育教学成果奖一等奖3项,二等奖1项。王晓珂,厦门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讲师。致力于衍生金融工具、会计信息质量、资本市场、审计师行为等方面的研究,先后在Applied Economics Letters 、China Journal of Accounting Studies、《会计研究》等刊物上发表多篇论文。主要承担《中级财务会计》《会计学》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李梓,中央财经大学会计学博士,现任北京工商大学商学院会计系讲师。曾任德勤华永会计师事务所高级咨询顾问。致力于财务会计理论、内部控制、公司治理等方面的研究。主要承担“会计学”“内部控制与风险管理”等本科生课程的教学工作。
前 言 2017年3月31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企业会计准则第23号--金融资产转移》和《企业会计准则第24号--套期会计》三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2017年5月2日,财政部修订发布了《企业会计准则第37号--金融工具列报》,基本完成了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以下简称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境内外同时上市的企业以及在境外上市并采用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或企业会计准则编制财务报告的企业,自2018年1月1日起施行;其他境内上市企业自2019年1月1日起施行;执行企业会计准则的非上市企业自2021年1月1日起施行。同时,鼓励企业提前执行。执行本准则的企业,不再执行财政部之前发布的有关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发布,是财政部贯彻落实中央经济工作会议,防控金融风险、促进经济稳中求进的重要举措,也是我国企业会计准则体系修订完善、保持与国际财务报告准则持续全面趋同的重要成果。 本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修订,涉及内容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金融资产分类由现行"四分类"改为"三分类",简化了嵌入衍生工具的会计处理,调整了非交易性权益工具投资的会计处理,金融资产减值会计由"已发生损失法"改为"预期损失法",进一步明确了金融资产转移的判断原则及其会计处理,套期会计更加如实地反映企业的风险管理活动,增加了套期会计中期权时间价值的会计处理方法,增加了套期会计中信用风险敞口的公允价值选择权,修订了金融工具的列报和披露规定,等等。 为了便于广大会计、财务、审计人员理解和掌握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确保准则的有效贯彻实施,我们依据《企业会计准...
目 录
第1章 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 1
1.1 金融工具概述 1
1.1.1 基础金融工具 4
1.1.2 衍生工具 4
1.2 金融工具的确认和终止确认 8
1.2.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确认条件 8
1.2.2 金融资产的终止确认 8
1.2.3 金融负债的终止确认 8
1.3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分类 10
1.3.1 金融资产的三分类原则 10
1.3.2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当期损益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19
1.3.3 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或金融负债 21
1.3.4 以公允价值计量且其变动计入其他综合收益的金融资产 21
1.4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计量 22
1.4.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初始计量 22
1.4.2 金融资产的后续计量 23
1.4.3 金融负债的后续计量 44
1.4.4 常规买卖金融资产的确认和计量 49
1.4.5 融资融券业务的确认和计量 50
1.5 嵌入衍生工具的确认和计量 51
1.6 金融资产减值:预期信用损失模型 54
1.6.1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确认 54
1.6.2 金融资产减值损失的计量 68
1.7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重分类及其会计处理 83
1.7.1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的重分类 83
1.7.2 金融资产和金融负债重分类的会计处理 83
1.8 新旧比较与衔接 88
1.8.1 新旧比较 88
1.8.2 新旧衔接 89
第2章 金融资产转移 92
2.1 金融资产转移... 查看详情
中国会计学会金融企业会计专业委员会主任、中国人民大学教授,中国会计学会企业会计准则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安永大中华区行业发展主管合伙人和审计服务首席运营官,中国会计学会内部控制专业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华融、中国农业银行等相关企业资深人士对书稿进行审阅,为本书提供强有力的专业支持。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