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常见病中医特色治疗手册

家庭健康的守护神!一册在手,心底不慌;按图索骥,内有良方!

作者:吴红彦、万贤明
   
定价:66
印次:1-1
ISBN:9787302623137
出版日期:2023.10.01
印刷日期:2023.11.02

本书详细的阐述了多种常见病的中医特色治疗。以各个疾病病名为主编目,予以各种中医特色治疗作为具体内容。全书内容共分为八篇、55章, 在编写体例上,从疾病的流行病学到西医诊疗和中医诊疗两方面,以病史、临床表现、实验室及其他检查、诊断、中医辨证分型、中医特色治疗、中医辨证调护以及传统养生保健对疾病的防治进行了系统介绍。本书重视中医特色技术,以实用性为宗旨,是中医特色治疗常见病的重要的资料和基层中医师参考书。

more >

前 言   中医药作为传承了几千年的中华文明的瑰宝,蕴含了老祖宗们在生产、生活实践中与疾病抗衡的智慧。随着国家医疗政策制度与基层实际医疗需求环境的变化,在国家大力发展中医药的新形势下,仍满足不了人们防病保健的需求,缺医少药的矛盾在地区或基层医疗机构,特别是边远山区,仍然是一个难题。中医药的“以人为本”的理念与我国基层卫生服务体系的终极目标相符,因此在“健康中国”建设理念的发展过程中,中医特色技术推广和发展无疑是必由之路。为充分发挥中医药学简、便、廉、验的特色,促进基层医务人员医疗思维的转型,扩大中医药特色文化对群众的影响力,增强人们群众对中医理念的认可起重要作用。   中医特色技术具有如下特点:第一,有广泛的适应证,可用于内、外、妇、儿、五官等科多种疾病的治疗和预防;第二,治疗疾病的效果较为迅速和显著,特别是有调理脏腑阴阳气血、扶正祛邪等作用;第三,操作方法简便易行;第四,医疗费用低廉;第五,安全可靠,没有或极少有副作用,又可以协同其他疗法进行综合治疗。   《常见病中医特色治疗手册》构思于3年前,由省级名中医吴红彦教授提出,从古今医学著作及期刊文献中,广泛收集、博取各科室的中医特色治疗技术,并结合万贤明主任在上海中医药大学深圳医院开展中医特色治疗方法的具体实践经验,取其精华,分门别类,整理编著成册,分为内科、妇科、儿科、骨伤科、皮肤科、肛肠科、五官科、男科、针灸科九大科室55大疾病,在疾病概述与疾病诊断之后,罗列、总结该疾病的重要中医特色治疗方法、中医辨证调护,充分发挥特色疗法、非药物疗法、寓医于食等优势特色。开发利用中医药学,对于改变我国地区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当前缺医少药现象,实现人人享有初级卫生保健的目标,无疑有重要的意义。   在新的政策环境下,本书可供地区级或基层医疗机构医务人员临床工作参考。其中少数中医特色治疗技术需经专门的培训取得资格后方可使用,“整体观念”与“辨证论治”贯穿各科疾病的中医治疗过程,并为中医科学研究提供资料和新的课题。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吴红彦,男,汉族,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甘肃省优秀专家、甘肃省名中医、深圳市高层次引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筹备院长。1986年毕业于甘肃中医药大学。先后在日本秋田大学、瑞典卡罗林斯卡医学院等访学。现为国家保健食品审评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常务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方药量效研究分会常务理事、深圳市中医药学会副会长、甘肃省生物工程学会副会长,《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等杂志编委。曾任全国中医药高等教育研究生教育研究会副理事长、甘肃中医药大学研究生院院长、药学院院长等职,甘肃省省级教学团队“中医学基础”团队带头人,甘肃省中医方药挖掘与创新转化省级重点实验室主任、甘肃省中医药学会中医食疗药膳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从事中医医教研30余年来,情系中医,先后师承于于己百、葛敬恒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习经典,善用经方。临床广涉各科,尤擅长内科脾胃、心脑血管、肿瘤,妇科经、带、产后病、不孕不育,小儿外感发热、厌食症,以及皮肤科等常见疑难杂病的疾病治疗。主持完成国家、省厅各类科研项目近

  • 主编吴红彦为甘肃省名中医、深圳市高层次引进人才地方级领军人才,上海中医药大学附属深圳医院院长。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中医老年病学学术带头人,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医案专业委员会副会长、中华中医药学会方剂学分会常务理事,从事中医医教研30余年来,情系中医,先后师承于于己百、葛敬恒等全国名老中医,传承学术思想与临床经验。研习经典,善用经方。临床广涉各科,尤擅长内科脾胃、心脑血管、肿瘤,妇科经、带、产后病、不孕不育,临床经验丰富。本书的**性毋庸置疑!本书系统阐述了常见病的中医特色治疗,对临床中医医生和中医爱好者有很好的指导作用。

more >
  • 目 录

    第一篇 内科常见病 001

    第一章?感冒 003

    第一节 概述 003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03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05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06

    第二章 肺炎 009

    第一节 概述 009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09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12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12

    第三章 哮喘 015

    第一节 概述 015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15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16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17

    第四章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019

    第一节 概述 019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19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21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22

    第五章 高血压 024

    第一节 概述 024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24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25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27

    第六章 冠心病 030

    第一节 概述 030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30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32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35

    第七章 心悸 036

    第一节 概述 036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36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38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39

    第八章 中风 040

    第一节 概述 040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40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42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44

    第九章 癫痫 050

    第一节 概述 050

    第二节 疾病诊断标准 050

    第三节 中医特色治疗 052

    第四节 中医辨证调护 053

    第十章 郁证 055

    第一节 概述 055...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