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4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591955
出版日期:2021.11.01
印刷日期:2021.11.18
图书责编:苗庆波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共分为四篇,即测试技术基础(信号分类及描述、测试特性)、信息的获取与转换(传感器原理及其工程应用、新型传感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经典和现代信号分析方法、信号调理)、现代测试技术(虚拟仪器概述、LabVIEW基础、多传感器信息融合理论)。
王丰,硕士,教授/硕士生导师,主持科研项目省级3项、市级5项,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发明专利3项,发表学术论文40余篇。主讲课程有机械工程测试技术、机电一体化系统设计、机电传动与控制等。出版高校教材12部,主要有:机电测试技术,副主编,机械工业出版社,2005;机电一体化系统,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7;机电传动控制技术(第2版),主编,清华大学出版社,2019。
前言 信息技术属于当今世界发展的制高点,而作为信息技术的三大组成部分之一,测试技术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质量控制、性能试验、工业过程控制等领域中的作用日益凸显。对于高校学生来说,具备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所需的测试技术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十分必要,这将有助于提升其创新能力、提高其科研工作能力,从而达到卓越工程师的培养目标,使其将来更好地为社会发展服务。 习近平总书记于2016年12月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指出,高校要把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实现全程育人、全方位育人,努力开创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发展新局面。这一讲话精神将课程思政提到了一个新的高度。作为高等教育的新模式,课程思政强调将立德树人作为教育的根本任务,因此除了学科体系、教学体系和管理体系,教材体系也必须围绕这一目标进行设计。 目前,已出版的同类教材普遍存在着注重知识体系构建而思政重视力度不够的问题,未能有效衔接和贯穿立德树人的教育理念,无法适应当下“构建全员、全程、全课程育人格局”的形势需求。因此,在新时代新形势下,出版具有鲜明的课程思政特色的相关教材具有现实意义。本书在注重知识体系先进性、知识架构合理性的同时,深入挖掘蕴含在课程中的德育要素,并将其巧妙地融入实际应用案例中,以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的有机融合以及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与价值引领的有机统一。 本书共分为4篇,即测试技术基础(测试技术的基本内容及发展、信号的分类与描述、测试系统的静/动态特性)、信息的获取与转换(常用传感器和新型传感器的测量原理及工程应用)、信号的分析与处理(经典和现代信号分析方法、信号调理、MATLAB)、现代测试...
第1篇测试技术基础
第1章绪论
1.1测试技术概述
1.1.1测试技术的基本含义
1.1.2测试技术的内容和任务
1.2测试技术的发展
1.3本课程的主要内容与思政设计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章信号分类及描述
2.1信息、信号和干扰
2.2信号的分类
2.2.1确定性信号和非确定性信号
2.2.2连续信号和离散信号
2.2.3能量信号与功率信号
2.3信号的描述
习题与思考题
第3章测试系统的基本特性
3.1测试系统的基本组成
3.2测试系统的数学描述
3.2.1时域描述
3.2.2复数域描述
3.2.3频域描述
3.3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及其测定
3.3.1测试系统的静态特性
3.3.2测试系统静态特性的测定
3.4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及其测定
3.4.1测试系统的动态特性
3.4.2测试系统动态特性的测定
3.5测试系统实现不失真测试条件
3.5.1不失真的含义
3.5.2失真产生的原因
3.5.3不失真测试条件
习题与思考题
第2篇信息的获取与转换
第4章传感器的分类及选用
4.1传感器的定义
4.2传感器的分类
4.3传感器的选用
4.3.1传感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4.3.2传感器选用的一般步骤
4.3.3传感器选用的基本原则
习题与思考题
第5章常用传感器及其工程应用
5.1电阻式传感器
5.1.1...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