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9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77956
出版日期:2024.12.01
印刷日期:2025.02.27
图书责编:王倩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本书建立了一种文献与实证相结合的颜料史研究范式,将学界长期以来对清代彩画颜料的认识,从当代匠师的经验层面,推进到了历史和科学研究层面。同时,利用贸易史材料研究彩画颜料的来源和年代问题,以揭示西方进口颜料进入中国的传播过程,还原颜料在物质文化史上的时空坐标与变迁轨迹,为建筑彩画研究开辟了一个社会经济史研究的新视角。
刘梦雨,本科毕业于浙江大学建筑学系,后于清华大学建筑学院攻读建筑历史专业研究生,获博士学位。现任职于故宫博物院古建部,从事古建筑保护与研究相关工作。研究兴趣包括建筑和内檐装修表面装饰层的材料工艺问题、清代匠作则例及中国古代颜料史。
序 一个孩童眺望历史,必须攀爬巨人的肩膀。巨人们静静地站在那里,孩童需要看清巨人们的关系,找到攀爬的路径。但是最主要的,还是童心中的疑问。问题一个一个地被刷新,孩童一天一天地在长大。只要不停止思考,我就能与昨天的我不同,哪怕只有一点点。作者九年的清华生活,百味的浸泡与感受凝结成为一本书——不是菁华的全部,已是可资分享的菁华。 刘梦雨的这篇博士论文,就物质对象而言是对近百年以降万希章、于非闇、王进玉、周国信、陈青、夏寅、雷勇等追踪中国古代颜料使用线索的重要延续; 就学科领域而言是对同样历经百年的朱启钤、梁思成、孙大章、王仲杰、陈薇、吴聪、李路珂等人考察建筑彩画的深化; 就文献基础而言则拓展了一个世纪之中梁思成、王璞子、王世襄、郭黛姮、王其亨、宋建昃等人的解读范畴。这样的工作所必须依赖的是一个更为广阔的国际学术视野,既是对于西方自20世纪初期哈佛大学艺术馆的Edward W.Forbes和艺术保护领域Rutherford J. Gettens、George L. Stout利用科技手段判定艺术品材料的全面借鉴和发挥,也是对于建立在海量中西交通史料之上的贸易史研究的潜心搜索——其中仅仅当代炬火一般的参考,便可以数出Craig Clunas、Carl L.Crossman、Paul Van Dyke、Edward H.Schafer等名字。 这一篇对于颜料史的疑问,原本起于对于光学显微分析技术的学习。这一便捷的手段,在借助其他复杂的分析检测设备之前,可以延展我们生物感官的智识。显微镜下的装饰艺术世界,显示了色彩叠压的层次,也显示了构成色彩的颗粒。感谢科学的先行者们...
第1章绪论
1.1引言: 为什么研究颜料史
1.2对几个关键词的简要回顾
1.3相关研究现状
1.3.1清代匠作则例相关研究
1.3.2清代官式彩画相关研究
1.3.3中国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4西方古代颜料史相关研究
1.3.5颜料史研究的当下困境与未来展望
1.4本书的研究方法与内容框架
第2章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文献学研究
2.1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文献述要
2.1.1对“匠作则例”与“营造则例”概念的再反思
2.1.2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一: 整理与汇释
2.1.3文献学基础工作之二: 编目与提要
2.2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的编纂体例与编修方式
2.2.1画作工料类
2.2.2物料价值类
2.2.3具体工程类
2.3几种重要则例的衍生源流辨析
2.3.1《工程做法》与《内庭工程做法》
2.3.2九卿议定物料价值
2.3.3工部现行则例四种
2.3.4圆明园、万寿山、内庭三处汇同则例
2.4清代彩画作相关文献中的颜料名目
2.4.1彩画作相关匠作则例中的颜料名目统计
2.4.2清代档案史料中的彩画颜料名目统计
2.4.3彩画作颜料名目的年代分布状况
2.5小结
第3章现代科学视野中的清代彩画颜料
3.1古代颜料的科学分析: 方法、意义及局限性
3.1.1古代颜料的实验室分析方法
3.1.2对实验室工作的反思: 数据的意义与局限性
3.2名与实: 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及其对接
3.2.1颜料的命名方式及其意义
3.2.2东西方颜料命名体系的沟通
3.3科学分析所见清代彩绘颜料数据统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