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吴琼
定价:69元
印次:1-4
ISBN:9787302560456
出版日期:2020.10.01
印刷日期:2023.02.01
图书责编:梁斐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兵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本书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孙子兵法》的学术地位和特点,系统而精练地评述了《孙子兵法》十三篇中所包含的丰富、深刻内容,认为一部《孙子兵法》是由“国家战略:国君的‘大战争’指导艺术”“军事战略:统兵之将的作战指导艺术”和“战术专题”三大部分组成的,从而,基本上揭示了这部世界上最早产生的战争和战略名著的理论真相。本书适合对战略问题和军事理论感兴趣的读者阅读。
吴琼 1944年生于北京,1968年北京大学哲学系毕业,1981年北京大学研究生院毕业,中国哲学史硕士。曾任大连海军政治学院哲学教研室主任,国家新闻出版总署处长,编审。著有《世纪老人的话 张岱年卷》、《<战争论>研究》,《<战争论>诠释》,《统帅的艺术:战略——克劳塞维茨<战争论>十讲》,《西方战略与<孙子兵法>——中西战略理论的比较研究》等。
前言 《孙子兵法》是中国古代兵家和兵学的代表作,也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如果用一句话来概括它的学术地位,可以说,它不仅是中国历史上,也是世界历史上一部产生最早、整体质量最好、地位最高的战争和战略理论经典著作。 《孙子兵法》产生于中国从奴隶制社会向封建社会大变革的春秋末期至战国初期,其作者孙子原名孙武,是春秋末期人,他生活的时代大约与儒家学派的创始人孔子相当。据司马迁《史记》记载,公元前512年,孙子经伍子胥的引见,见到吴国的国君阖闾,吴王阖闾见到孙子所说的第一句话就是:“子之十三篇,吾已尽观之矣。”当时,孔子约40岁,而孙子约30岁。在孙子以前,中国只存在一些内容零零星星的军典和兵法片段,而《孙子兵法》则是中国历史上最早产生的一部内容丰富、思想深刻、成理论体系的兵法专著。 自《孙子兵法》产生以后,两千多年来,因为战争连绵不断,中国又涌现出几千种兵书,而所有新出现的兵书的整体质量都没有超过《孙子兵法》,兵学家们都把《孙子兵法》视为中国兵学的鼻祖。例如,《四库全书总目》称:“武书为百代谈兵之祖。”而从在中国历史上所起到的实际作用看,从春秋战国起,一直到近现代,《孙子兵法》对中国历代的战争指导、对军事思想和战略思想的流传和发展,甚至对中国人特有的一些思维方法、行为方式和价值观,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和一定的积极作用。 例如,在春秋末期,吴王阖闾拜孙子为将军,孙子就凭借他在《孙子兵法》里阐述的战争和战略理论,曾经辅佐吴王在中国称霸,“西破强楚,入郢,北威齐晋,显名诸侯。孙子与有力焉”。后来,吴国发生内乱,吴国换了国君,夫差登上王位,孙子不得志,退隐了。《孙子兵法》也被吴...
第一章《孙子兵法》前四篇
——国家战略: 国君的“大战争”指导艺术
第一篇《计》孙子的战争观和“国家战略”观
第二篇《作战》孙子论战争与国家经济、政治、民生的
关系
第三篇《谋攻》孙子的“大进攻”理论
第四篇《形》孙子的“大防御”理论
第二章《孙子兵法》中四篇
——军事战略: 统兵之将的作战指导艺术
第五篇《势》怎样在战争中造“势”,用“势”,以强击弱
第六篇《虚实》怎样在战争中处理好“虚实”关系,
以“实”击“虚”
第七篇《军争》行军、作战切勿片面地求“直”、
求“快”,必须尊重客观规律
第八篇《九变》作战必须灵活机动,攻敌顾我第三章《孙子兵法》后五篇
——战术专题: 行军、驻军、治军、作战和侦察敌情的方法
第九篇《行军》行军、驻军、治军和观察判断敌情的方法
第十篇《地形》在不同地形条件下的作战指导规律
和治军规律
第十一篇《九地》军队由本国进入敌国途中的作战、
治军原则
第十二篇《火攻》用火器进攻敌军的方法
第十三篇《用间》使用间谍,全面掌握敌情的方法
参考文献
后记
18274061778099117131140145161173197206218220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