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129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17068
出版日期:2023.11.01
印刷日期:2023.11.07
图书责编:程洋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太空环境感知概论》是国内空间态势感知领域太空环境感知领域的第一本专著,在对太空环境感知概念内涵、体系构成、典型运用等进行系统梳理和辨析的基础上,将人工太空环境的感知纳入全书体系,进而对感知对象、手段、方法和运用进行了详细的介绍和阐述。 本书可供从事太空活动相关的工程及科研人员,从事太空环境教学的教师人员及学员、技术管理人员、空间天气业务保障人员、太空环境态势感知业务值班人员及相关装备研发人员参考、阅读。
"全林,博士,于2012年毕业于中国原子能研究院获工学博士学位,长期从事太空环境感知及运用技术研究,承担北斗星座太空环境监测系统研制、脉冲星导航太空辐射单粒子甄别、太空环境监测预警体系研究、典型武器太空环境影响研究等课题20余项。先后承担了30余项重点科研项目,申请及获得发明专利15余项,并以第一作者发表学术论文30余篇,获省部级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三等奖1项。沈自才,博士,高级工程师。2002年至2007年先后于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获得材料学硕士学位和光学工程博士学位。目前从事航天器空间环境工程研究。先后负责主持总装基础科研、技术基础、863、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0余项。申请专利30余项,发表论文100余篇,编写GB、GJB、QJ等标准6项,出版学术专著《空间辐射环境工程》、《航天材料工程学》等5部。获中国航天科技集团公司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
前言 太空是人类继陆、海、空之后的又一活动区域,更是全球监测、登高拓远的战略重地,它具有天域开放、要素复杂、影响广泛等特点,是国际战略合作、资源竞争和维护利用的新领域。随着航天发射频次的增加,一方面,多国巨型星座的部署推进(动辄上万颗),使近地空间(尤其是低轨)变得越发拥挤,空间碎片的数量正呈指数级增长,碎片环境直逼人类可用发射窗口的极限; 另一方面,受太阳活动、太空辐射、电离层和大气环境扰动等影响,在轨卫星辐射损伤、雷达信号异常、短波通信中断时有发生,甚至有卫星坠毁(如2022年2月美国40颗“星链”卫星坠毁); 此外,随着太空竞争逐渐增强,诸多电磁辐射、粒子束辐照等人工环境逐渐混杂在自然背景环境中,也威胁着人类的太空活动安全。因此,掌握太空环境态势信息逐渐成为人类遨游太空、识别环境风险、利用太空资源的基础,更是实现太空可持续发展的支撑。为适应蓬勃发展的航天活动需要,太空环境在感知对象、范围、深度等方面不断发展,感知对象由常规的自然环境向人工与自然环境混杂方向拓展,感知范围由环境参量向环境效应和修正运用等方向延展,感知深度由大尺度宏观的空间天气事件向小尺度精细识别和环境资源运用发展。 历史上曾发生过多次剧烈的空间天气事件,对太空资产和人类生活等带来了显著影响。例如,在1998年的“特大太阳风暴”事件中,大量卫星异常,飞机导航系统失灵; 在2000年的“巴士底日”事件中,日本“ASCA”卫星丢失,“X射线”天文卫星提前坠毁于大气层,欧美的“GOES”“ACE”等卫星严重受损; 在2003年的“万圣节”事件中,25颗卫星需地面操作干预。为应对灾害性空间天气事件...
第1章概论
1.1概念
1.1.1太空与空间
1.1.2太空环境与空间天气
1.1.3太空环境感知与空间天气预报
1.1.4实体域、信息域、认识域
1.1.5太阳爆发活动
1.2太空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1太空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2太空人工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1.2.3典型太空环境事件
1.3太空环境感知发展历程
1.3.1太空环境预报阶段
1.3.2太空环境感知萌芽阶段
1.3.3太空环境感知发展阶段
1.4太空环境感知体系
参考文献
第2章太空环境感知要素
2.1概述
2.1.1太空自然环境态势
2.1.2太空人工环境扰动
2.1.3太空活动信息反演
2.2太阳活动及其对地有效性
2.2.1概念
2.2.2太阳活动要素识别
2.2.3太阳活动对近地空间的影响
2.2.4太阳活动的感知对象
2.3太空辐射环境及其影响
2.3.1概念
2.3.2太空辐射环境及其效应要素识别
2.3.3太空辐射环境及其效应感知对象
2.4电离层环境及其影响
2.4.1概念
2.4.2电离层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2.4.3电离层特征参量
2.5轨道大气环境及其影响
2.5.1概念
2.5.2轨道大气环境影响要素识别
2.5.3轨道大气环境感知对象
2.6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及其影响
2.6.1概念
2.6.2临近空间大气环境影响对象
2.6.3临近空间大气及其影响感知对象
2.7太空撞击环境及其影响
2.7.1概念
2.7.2太空碎片和微流星体的要素识别
2.7.... 查看详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