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无问西东:清华企业家创业故事
作者:TEEC二十周年特辑编委会
定价:11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42572
出版日期:2023.09.01
印刷日期:2023.08.21
本书是为清华企业家协会(TEEC)成立20周年而作。TEEC20年的发展历程,很好地契合了中国经济腾飞和产业进步的大环境,也是清华学子“科技兴国”的缩影。 20年来,TEEC从30多位创始会员发展到600多位会员和200多位青创会员,会员的成长受益于协会的支持和会员间的互助,会员的成功又推动了协会的壮大。本书精选了80余位有代表性的会员和少量非会员优秀校友的创业经历,他们创业经历迥异,但都秉持了清华“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精神,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无论是正砥砺前行的创业者,还是准备创业的莘莘学子,抑或是广大社会读者,本书都会带给大家事业的启迪、精神的激励以及思想的激荡。
more >序二 刘晓松(TEEC 2019—2020年度主席) 光阴荏苒,岁月如梭,一转眼,TEEC已经走过20年 征程。在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海内外的T友 都无比期待一次史无前例的TEEC大团聚。 然而在2021年9月13日,厦门突然出现疫情,原定 于9月25日在厦门举办的TEEC 20周年大会被迫叫停。出 于时间和防疫考虑,有人提议延后会期或改成线上会议,但 当时东南分会和海峡研究院已经为年会做了近一年筹备工 作,而众多海内外T友也早已定好行程,一旦取消将成为 所有人的遗憾。 于是,TEEC主席团和理事会当晚紧急商议,经过反复 分析讨论,决定时间不变、另寻场地,并向长三角分会、 粤港澳大湾区分会以及T友发出求助。一时间,各地T友 积极响应、联络资源、出谋划策,克服种种困难,终于在 9月17日敲定年会移师苏州太湖。最后,年会如期举行, 聚集到TEEC全球10个分会约350名会员和青创会员,在 TEEC 20周年之际实现了海内外T友大团聚。 这,非常不容易,且让人感动!也让我对清华人有了 更深的理解:清华人独处时,像一汪水,安静理性;但聚在 一起时,却像一团火,生生不息。这团火,是对20年来TEEC企业家精神的传 承,也是对百年来清华精神的传承。 20年前,远在美国硅谷的近30位清华企业家校友胸怀一腔创业热忱,揭开 了TEEC的序幕。20年后,曾经的小团体发展成全球拥有616位会员及177位 青创会员,足迹遍及北京、长三角、粤港澳、西南、西北、东南、美西、美东、 日本、欧洲的大集体,在“受助、互助、助人”精神引领下,始终不忘初心,互 助创业、回馈母校。 20年来,每位T友都在用自己独有的方式,展示着如水的情怀、如火的热 情,让TEEC与母校之间、T友之间、学弟学妹创业者之间架起了“受助、互 助、助人”的桥梁,书写了很多感人的故事。这是一笔珍贵的精神财富,而了 解、整理和传播这些故事,就是对TEEC精神最好的传承,对T友最大的激励。 于是在TEEC 20周年大会筹备期间,主席团、理事会及多位历任主席共同 商议汇编一本小书,以记录20年来清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三助”故事、公 益故事,既追忆往昔,也启发未来。 一拍即合,说干就干。2021年3月,我们的编委会成立了。一群平时忙得 不见人影的企业家隔三岔五地开会,讨论选题、派领任务,顿时仿佛梦回20年 前青春年岁,为第一次创业投入奔忙、热火朝天的景象。 最终呈现在诸位眼前的这本书,涉及半导体、互联网、智慧设计与制造、 医疗健康、跨界创意、创业投资、青创、公益等多个板块,讲述了过去20年间 百余位清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比如在国际竞争大环境下,清华企业家为中国造 “芯”的群像掠影;比如中国互联网20年间,清华企业家如何站在浪潮之巅; 比如在追寻生命奥秘的驱动下,清华企业家如何为医疗健康建造堡垒;又比如创 新创业浪潮下,清华企业家如何运用资本力量为社会发展添彩增光…… 企业家是创业创新的主体,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企业家的内心 和行为应该承载人类文明进步的使命。作为我国的最高学府,清华大学百余年来 培养了一批批学术大师、治国栋梁,当然也不乏一代代兴业英才。 那么,究竟什么是清华企业家精神? 纵览全书,我认为主要是三点:首先,要有推动人类文明进步的初心; 其次,要有坚韧不拔、勇于创新的精神;最后,要有回馈母校、回馈社会的责 任感。 首先是初心。比如本书“半导体”板块提到,芯片被喻为“工业粮食”、电 子整机设备的“心脏”,所以芯片产业是新时代下中国产业升级必须拿下的一场 “战役”。2014年以来,随着国家相关产业扶持政策法规的先后出台,中国出 现了一批批半导体制造领军企业。在这些企业中,众多杰出的关键决策者出自清 华大学一有78级无线电电子学系的江上舟、张文义,82级热能工程系的张素 心,83级无线电电子学系的赵海军、工程物理系王曦,89级机械工程系的李炜 等,他们怀抱铸就“中国芯”的初心,贡献着火一样的热情。 又比如96级(研)工程力学系的倪正东,自从在清华校园起就专注于为创 业投资事业奔走,毕业后更是不忘初心创办清科集团,始终专注于服务创投每一 程,如今清科已成为较具公信力的创投服务公司,成功登陆香港资本市场一 这就是企业家初心的力量。 其次是坚持。本书“互联网”板块里提到的“美团清华创业帮”就是坚持 的最好诠释。2010年,清华97级电子工程系校友王兴联手同班同学王慧文、穆 荣均,创办了数据互联网时期的典型代表企业美团,然而众所周知在创办美团之 前,王兴的创业生涯经历了多次失败。 我曾经问穆荣均,当时选择从百度离职加入王兴的创业团队,后来还经历了 好几次创业失败,为什么选择放弃高薪、坚持留守在美团呢?不可能仅仅因为你 们是同宿舍同学吧?穆荣均想了好半天说,因为当时王兴告诉他,美国知名孵化 器YC公司作过一个统计,一个企业只要团队坚持就大概率不会死,企业死的原 因大多是因为团队没有坚持。穆荣均相信了!正是王兴身上的坚持和自强不息, 让穆荣均相信团队一定会迎来“九败”后的那“一胜”(指美团的成功),而这 正是清华企业家精神的体现。 关于坚持的故事还有很多。比如兆易创新的创始人、清华89级物理系校友 朱一明立志“要做中国最大的存储器设计和制造者”,虽然创业初期十分艰难, 一方面要面对全球竞争,一方面要改变国内产业生态基础薄弱的劣势,但他却 20年坚持如初,从打破NOR Flash领域国际巨头垄断,到结束中国DRAM的空 白历史,最终把公司带上市…… 这些“20年磨一剑”的创业故事,共同塑造了清华企业家“坚持”的 精神。 最后是回馈母校。本书“医疗健康”板块提到,在2009年清华本科生毕业 典礼上,79级计算机系校友徐航对学弟学妹说:“不断回馈母校是我奋斗的重 要动力和成功的标志之一。”十余年来,作为鹏瑞集团董事局主席、迈瑞医疗联 合创始人的徐航,先后参与资助新清华学堂建设、清华大学脑与智能实验室和清 华大学未来实验室建设,促进清华大学医学科研实验、人文艺术教育等,身体力 行将“回馈母校”践行到底。 回馈母校既包含对母校的反哺,也包括校友间的互助。本书“青创”板块中 提到的郭娜就是最佳案例。本着回馈母校的理念,TEEC长期支持“思源计划” 的发展,20年来,思源计划累计开展18期、学员600多人,其中近20位学员 加入TEEC或Young TEEC,郭娜就是其中一员。从思源二期同学到自己创业, 从青创会员到成为TEEC会员,郭娜完美地在“TEEC—思源”的相生相伴中走 了一轮回。 20年来,像徐航这样回馈母校的清华企业家、像郭娜这样受助的T友还有 很多,很多校友都希望能够尽己所能,为母校尽绵薄之力。 清华110周年校庆之际,TEEC还发起成立了“未央公益基金会”,组织 TEEC企业家捐赠企业的“一点”股权,寄望通过企业成长增值来持续捐助清华 教育基金会。时任清华大学校长邱勇(现任清华大学书记)评价说,这与一般的 捐赠不同,“未央”这个承诺没有时间期限,也没有数额上限,寓意着校友对清 华的贡献无上限,也预示着TEEC的壮大无止境。 关于TEEC和清华企业家的创业故事、“三助”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们 编写的这本书能收录的故事也实在有限,仅作为20年来千万清华企业家奋斗的 一个缩影,以窥见清华企业家的集体精神风貌。希望这本书不仅是一个阶段性回 顾,更是一个全新的开端,让我们不断记录身边故事,去感召、影响志同道合的 人,汇聚清华力量,传承TEEC文化。 TEEC成立至今20年,离不开所有T友的“受助、互助、助人”,也离不 开所有清华企业家坚韧不拔、自强不息的精神。我相信在未来20年、100年, TEEC的企业家们都会坚守一方初心,继续秉承发扬“三助”精神,每一位校友 企业家个体的探索,最终都将汇入清华创新创业的河流,使得清华企业家精神的 河流川流不息。 谨以此书,致敬每一位不忘初心的清华企业家!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