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作者:于语和
定价:1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59655
出版日期:2024.05.01
印刷日期:2024.05.15
图书责编:刘晶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民俗习惯可以弥补成文法的不足,有利于提高司法判决的公信力。司法判决的形成受到政治、社会、法律、文化与价值观等因素的交互影响,完美的司法判决应当充分考量各种社会要素。司法裁判能否成为促进社会稳定和谐的重要力量,取决于它能否回应并引导社会的真正需求。 完全恪守程序,并将实体法采用三段论式的方法适用到具体案件,并不一定能得到公正的结果,司法工作不能简单化地理解为单纯的法律技术的运用。 本书主要从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少数民族风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等方面展开,期待为民俗习惯在司法实践中的适用探索出更具中国特色的融合之路。
"于语和,南开大学教授,法学博士后,博士生导师。中国法律史学会常务理事,天津法学会法理分会副会长,天津法学会法律史分会副会长。长期从事法史学、法理学和民间法教学研究工作。近年来出版各类著作30种,发表学术论文175篇,主持国家社科项目2项、省部级项目7项。曾获国家杰出青年法学家提名奖,被评为全国“四五”普法先进个人。"
前 言 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问题近年来日益受到关注,人们越发感到单纯依赖西方法治资源并不能有效解决我国深入发展面临的难题,过度移植国外法治资源无法完全适应我国社会发展环境,民俗习惯作为本土法治资源有着独特的优势与潜质,于我国法治事业和经济社会发展大有裨益。民俗习惯经过人们长期生活经验的磨合与砥砺而得到广泛认可,且往往与当地的地理特点、人口状况和生活习俗密切相关,因而对于幅员辽阔且民族众多的中国而言,民俗习惯内容之丰富多彩,类型之纷繁芜杂,绝非立法通过少数具体条文的列举规定即可囊括。然而,民俗习惯非经国家正式立法却无法解决其适用的障碍,当法律与民俗习惯存在一定冲突时,依法审判的结果常常得不到社会公众的有效认同。 总体来看,民俗习惯的司法地位日渐凸显,但在我国立法和司法中重视程度依然不足。司法过程中,人民法院除依法司法外,还必须充分注重善良民俗习惯的运用。民俗习惯运用于司法裁判而言有助于提高裁判的社会认同度,提升司法公信力,达到法律效果与社会效果的有机统一。最高人民法院近年工作报告表明,各级法院认真总结涉农案件审判经验,重视发挥乡村善良民俗习惯在化解社会矛盾中的积极作用,为农村改革发展创造了良好的法治环境,为“三农”问题提供了司法保障。因此,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践意义。 本书主要从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适用的理论基础,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适用的表现样态及主要障碍,适用的程序机制,以及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等方面展开。 第一,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方面详细探讨了有关学术知识的生产检索情况和研究总体趋势,使我们对课题的研究情况拥有...
第一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综述 1
第一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学术史总览 2
一、查阅状况简介 2
二、研究总体走势 2
第二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分主题研究情况 4
一、研究历史 5
二、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基础理论研究 8
三、民俗习惯在司法中的现状和问题 15
四、国家法与民间法的关系研究 16
五、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程序机制研究 19
六、我国少数民族民俗习惯的司法适用研究 23
七、其他有关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研究 25
第二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理论基础 29
第一节 法律多元概述 31
一、法律多元的理论渊源 31
二、法律多元界定 33
第二节 法律多元理论的历史演进 37
一、殖民地社会的法律多元化理论 37
二、当代社会的法律多元化研究 39
第三节 法律多元理论在中国的发展 42
第四节 民俗习惯的界说 46
一、民俗习惯与习惯法 46
二、民俗习惯的特征 51
第五节 民俗习惯的根本特质 53
一、民俗习惯是一种生存经验的文化总结 53
二、民俗习惯是一种讲求实效性的法规范体系 57
三、民俗习惯是特定群体成员的共同精神信仰 61
第三章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可行性及价值 67
第一节 民俗习惯司法适用的必要性与可行性 68
一、民俗习惯是法律的重要渊源之一 68
二、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具有文化同质性 78
三、民俗习惯与国家法具有同质的秩序理性诉求 86
四、民俗习惯的制度适用空间具有法定性 93
五、民俗习惯对法治实践与理论具有潜在知识价值 96
第二节 民俗习惯在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