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
申请样书、课件解压码请关注微信公众号 “文泉职教”咨询QQ:1737781562/200595764电话010- 83470412/0417

作者:张岩松

定价:49元

印次:1-5

ISBN:9787302635437

出版日期:2023.07.01

印刷日期:2024.08.21

图书责编:张龙卿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在对我国人口老龄化的界定、产生、趋势、特点、影响等基本问题进行探讨的基础上,对老年人、养老服务、养老管理等基本问题进行了剖析,同时对智慧健康养老的相关概念、发展历程、服务领域、功能定位、服务类型、研究状况以及相关理论进行了重点探讨,还介绍了物联网、互联网+、定位技术、云计算、大数据、区块链、人工智能、机器人、可穿戴设备等新兴技术及其在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中的广泛应用。在对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基本概念、特征、变化趋势以及我国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存在的问题进行剖析的基础上,提出了切实可行的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路径。 本书可为全国老龄工作委员会、民政部门、城市和乡村政府部门、各类养老服务机构关心我国养老事业发展的人士提供借鉴和参考,同时还可用作智慧健康养老管理相关专业的教材,以及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人员的培训用书。本书封面贴有清华大学出版社防伪标签,无标签者不得销售。

张岩松1990年毕业于辽宁师范大学历史系历史学专业,大连理工大学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硕士,现为教授,是辽宁省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国家精品课程负责人、省级专业带头人(老年服务与管理专业)。

前言 人口老龄化是我国无法回避的重大民生问题。2020年的第七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显示,我国60岁以上人口达2.64亿人,占总人口比例为18.70%,这一数据表明我国人口老龄化进程已明显加快。为应对人口老龄化与老年人失能化加剧的趋势,更好地实现健康老龄化、积极老龄化和成功老龄化,加强智慧健康养老服务与管理,大力发展智慧健康养老产业成为新思路、新举措和新方向。近年来,国家高度重视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2019年年初,国务院出台《关于推进养老服务发展的意见》(国办发〔2019〕5号),提出持续推动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拓展信息技术在养老领域的应用,促进人工智能、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和智能硬件等产品在养老服务领域深度应用。2021年10月,工业和信息化部、民政部、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联合印发《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21—2025年)》,文中提出到 2025年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科技支撑能力将显著增强,产品及服务供给能力明显提升,试点示范建设成效日益凸显,产业生态不断优化完善,老年“数字鸿沟”逐步缩小,人民群众在健康及养老方面的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稳步提升。2022年成为我国智慧健康养老快速推进的一年,多地陆续出台深化智慧养老发展的政策法规,如上海、江西、贵州等地均将智慧健康养老建设目标纳入《养老服务条例》,上海还出台了团体标准《智慧健康养老标准体系建设指南》;多地积极探索智慧养老信息平台的实践,如无锡建成各类智慧养老服务机构超过200家,率先在全省建设市、区、街道(镇)、社区(村)四级互联、标准统一的全市智慧养老平台,成为省内唯一城市入选国家智能社会...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一章我国的人口老龄化问题1

第一节我国人口老龄化分析1

第二节人口老龄化的影响6

第三节对人口老龄化的应对10

拓展阅读21

思考与讨论22

第二章认识老年人23

第一节老年人的界定23

第二节老年人的类型24

第三节老年人的价值26

第四节老年人的特点29

拓展阅读43

思考与讨论46

第三章认识养老服务与管理47

第一节养老服务47

第二节养老机构管理59

第三节老龄化社会管理95

拓展阅读115

思考与讨论117

第四章智慧健康养老总论118

第一节智慧健康养老的概念与发展历程118

第二节智慧健康养老领域、功能定位与类型126

第三节智慧健康养老的相关理论129

拓展阅读137

思考与讨论143第五章智慧健康养老核心技术及应用144

第一节物联网144

第二节互联网+148

第三节定位技术153

第四节云计算157

第五节大数据163

第六节区块链167

第七节人工智能171

第八节机器人177

第九节可穿戴设备183

拓展阅读188

思考与讨论188

第六章智慧健康养老产业发展189

第一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透视189

第二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和问题192

第三节智慧健康养老产业的发展路径198

拓展阅读211

思考与讨论216

参考文献217

本书具有内容新颖、案例鲜活、针对性强、实操性强、可读性强、方便自修等特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