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第2版)
提供课件、参考答案,咨询QQ:2301891038(仅限教师)。本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700分钟在线视频及全套的学习资料,包括作业、单元练习、单元测验、讨论以及考试等。同时获得3项教学成果奖。

作者:唐灯平、赵志宏

丛书名:普通高等学校网络工程专业教材

定价:88元

印次:2-2

ISBN:9787302619246

出版日期:2022.11.01

印刷日期:2024.09.14

图书责编:张玥

图书分类:教材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为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本书以实践验证理论,以理论促进实践,主要内容包括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网络互联设备及互联介质,网络设备基本配置,交换机广播隔离及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路由及直连与静态路由技术,动态路由技术,三层交换、VLAN间通信及DHCP技术,访问控制列表及端口安全技术,网络地址转换技术,广域网技术,书中通过大型校园网组网过程贯串知识点。 本书可作为高等院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网络工程、物联网工程专业高年级专科生或应用型本科生教材,也可作为企事业单位网络管理人员、广大科技工作者和研究人员的参考用书。

唐灯平,男,1976年2月生;苏州大学副教授,苏州城市学院教授。主要研究方向:计算机网络技术主讲课程:计算机通信与网络、网络互连技术、物联网信息安全、网络管理与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等教科研成果:公开发表学术论文60余篇(其中中文核心期刊论文12篇);主持多项课题:其中省级课题2项、省在线开放课程建设项目1项,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3项,指导省级大学生创新项目1项;独著教材2部:《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2019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计算机网络技术原理与实验》(2020年江苏省重点教材立项资助,2020年清华大学出版社出版);完成软件著作权9项;主讲课程《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2021年认定为首批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并推荐申报第二批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获奖情况:获2020年第五届江苏省教育科学优秀成果奖二等奖、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2018年度高等教育科学研究成果奖二等奖、2018年苏州市教育教学成果奖二等奖,获2018年苏州大学文正建行奖教金、2015年苏州大学文正学院教学比赛三等奖、课件比赛三等奖,苏州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学院瑞冀奖教金(2017年);获苏州市教师技能大赛二等奖一次(2010年)、三等奖两次(2008年、2009年)。

前言 为应对新一轮科技革命与产业变革,支撑服务创新驱动发展、“中国制造2025”等一系列国家战略,2017年2月以来,教育部积极推进新工科建设,先后形成了“复旦共识”“天大行动”和“北京指南”,并发布了《关于开展新工科研究与实践的通知》《关于推进新工科研究与实践项目的通知》,着力探索形成领跑全球工程教育的中国模式、中国经验,助力高等教育强国建设。 新工科建设要求创新工程教育方式与手段,落实以学生为中心的理念,增强师生互动,改革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形成以学习者为中心的工程教育模式。推进信息技术和教育教学深度融合,充分利用虚拟仿真等技术创新工程实践教学方式。 本书基于上述指导思想编写,培养学生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能力,以实践验证理论,以理论促进实践。主要内部包括: 作为理论基础的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作为网络互联技术基础的网络互联设备、互联介质,作为网络互联技术基础的网络设备基本配置。通过交换机、路由器技术讲解整个网络互联过程,其中交换机技术包括交换机广播隔离技术、交换机网络健壮性增强技术等;路由器技术包括路由技术、直连路由与静态路由技术、常见的动态路由协议;另外包括三层交换以及VLAN间通信,连接互联网技术以及访问控制列表技术等。最后通过大型校园网组网技术整合前面学过的知识。所有实践项目均以思科网络设备为例,并通过Cisco虚拟仿真软件Packet Tracer、GNS3以及EVENG进行。 本书第1版出版以来,国内多所高校的老师提出富有价值的意见和建议,另外,“网络互联技术与实践”课程被立项为2018—2019年度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并于2021年认定为首批江苏省...

课件下载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1

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历史1

1.1.1计算机网络的发展1

1.1.2互联网的发展2

1.2计算机网络的定义及类型3

1.2.1计算机网络的概念3

1.2.2计算机网络的分类3

1.3交换技术及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3

1.3.1交换技术3

1.3.2计算机网络性能指标5

1.4常见的网络拓扑结构5

1.4.1总线型5

1.4.2环状6

1.4.3星状6

1.4.4树状7

1.4.5网状7

1.5计算机网络体系结构8

1.5.1OSI参考模型8

1.5.2TCP/IP体系结构9

1.5.3两种体系结构的关系10

1.5.4各层对应常见的网络设备11

1.6IP地址11

1.6.1IP地址简介11

1.6.2分类的IP地址12

1.6.3子网划分13

1.6.4无分类编址CIDR141.7本章小结14

1.8习题15

第2章网络互联设备及互联介质19

2.1网络互联设备19

2.1.1集线器20

2.1.2交换机20

2.1.3路由器23

2.2网络互联介质25

2.2.1双绞线25

2.2.2同轴电缆29

2.2.3光纤29

2.2.4无线电波29

2.2.5微波29

2.2.6红外线30

2.3本章小结30

2.4习题30

第3章网络设备基本配置33

3.1利用Console口配置网络设备33

3.2网络设备的基本配置35

3.2.1网络设备的常见配置模式35

3.2.2网络设备的常见配置命令37

3.3利用Telnet配置网络设备45 ...

1. 理论和实践相结合,既注重学生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又加强对学生动手能力的培养。

2. 每个实践项目既有详细的配置过程,又有相关命令行的解释。

3. 以实现大型校园网组建项目贯穿全书知识点,讲解大型网络工程项目的实施过程。

4. 采用搭建虚拟仿真实验环境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5. 附录介绍目前主流的网络互联技术仿真软件的使用

6. 本书为江苏省一流本科课程以及江苏省在线开放课程配套教材,本书课程在中国大学MOOC平台提供700分钟学习视频和全套在线学习资料。

7. 本书配套资源,读者可从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下载使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