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形而上学研究
作者:王路
定价:89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60651
出版日期:2024.04.01
印刷日期:2024.09.23
本书通过分析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弗雷格等哲学家关于形而上学的相关论述,将形而上学的面貌展现出来,并揭示它的性质和意义:第一,形而上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第二,形而上学与语言相关,与逻辑相关;第三,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相区别,即形而上学是先验的,加字哲学是经验的。哲学的本质是逻辑,重要的哲学(形而上学)问题要借助逻辑的理论和方法来探讨,这种研究是当前思想文化中较为欠缺的东西。本书的读者对象为高校哲学学科教学科研人员、人文学科本科生及研究生等,本书也适用于对人文学科感兴趣的非专业的广大哲学爱好者阅读。
more >序 “形而上学”一词在我年轻时就留下印记:“形而上学猖獗”这一说法曾经非常流行。后来读研究生念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竟然完全读不懂。好在我多少读懂了《工具论》,完成了毕业论文。好在我读书比较认真,做研究比较执着,持之以恒,终于有一天我读懂了《形而上学》,也理解了什么是形而上学。 二十年前我写出了《“是”与“真”——形而上学的基石》,说明我对形而上学已经有了一些研究。眼前这本书是过去二十年研究的结果。两书一脉相承,只是当年一些认识还是直观的,今天则可以从理论上进行阐述,把它们说清楚。这是我的进步。 “形而上学”是亚里士多德哲学著作的名字:它不是亚里士多德起的,是后人编辑亚里士多德著作时起的。最初这个名字本身没有什么太多的意义,它只是反映出编纂者对亚里士多德这部著作的直观认识:与物理学不同,似乎又有联系和相似之处。后来人们沿用“形而上学”这个名字,才逐渐使它脱离了最初字面的意思。当康德提出形而上学成为科学是不是可能的时候,“形而上学”字面上已经完全脱离了与物理学的联系,有了专门的意义,成为对一种专门的研究对象的称谓,比如关于那种不依赖于经验认识、他称之为先验认识的研究。 哲学有两千多年的历史。它在发展过程中产生了本体论、认识论、现象学、分析哲学,还产生了伦理学、政治哲学、科学哲学。哲学传入中国以后,也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中国哲学、马克思主义哲学。我国哲学教育中如今已经至少有八个二级学科,哲学研究则更是多样化:文化哲学、工程哲学、信息哲学、休闲哲学、动物哲学、未来哲学,今天人们则津津乐道汉语哲学。这些哲学有一个共同的特征,就是在“哲学”前面加字,这样其研究就会与加字所体现的东西相关。比如中国哲学,它主要考虑的是“中国”所体现的东西,即与中国思想文化相关。 “加字哲学”是我近年来提出的一个概念。我认为哲学就是形而上学,以此与加字哲学形成区别。许多人认为我以此贬低加字哲学,至少有贬低加字哲学之嫌。我完全没有这个意思。我多次明确说过,加字哲学当然是可以研究的,也是有价值的。我只是以这种方式说明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的区别,以此为研究和讨论形而上学提供一个视角和平台。我还说过,如果哲学包括加字哲学,那么应该看到,形而上学是哲学史主线上的东西。这显然是在强调形而上学的重要性,强调它对于哲学学科的重要性。这是因为,形而上学研究在我国非常薄弱,在许多人的眼中,它依然是负面的东西。我不满意这种现象,我认为应该改变这种状况。 我称自己的工作为“形而上学研究”,因为我以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的内容为对象。我的研究是亚里士多德所说的那种关于“是本身”、我称之为“关于认识本身”的研究。“主线上”是一个比喻,意味着处于核心位置,贯穿始终。借助这个比喻,我以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海德格尔、弗雷格为研究对象,梳理出哲学史上形而上学的主要研究和发展,把它呈现给读者。 人们认为,本体论指亚里士多德及其以后的研究,认识论指笛卡尔及其以后的研究,分析哲学被称为当代形而上学。我接受这一认识,把它们统称为形而上学。我称本体论和认识论为传统哲学,亚里士多德、康德和黑格尔是其最主要的代表人物。我称分析哲学为现代哲学,弗雷格是其最杰出的代表人物。胡塞尔和海德格尔无疑属于现代哲学。从哲学形态上说,他们属于欧陆哲学,与英美(分析哲学)形成区别。从研究方式上说,他们与亚里士多德和康德相一致,所以我把他们归为传统哲学,或称之为传统式的哲学。这个分类不太严谨,只是为了行文和讨论方便。 回顾自己的学术生涯,我从学习逻辑开始,最终研究哲学:研究范围从亚里士多德到弗雷格。始终不变的是研究逻辑的理论和方法,研究逻辑对哲学的作用和在哲学中的应用,研究哲学的核心问题、认识和理论。我将自己的研究称为形而上学,因为我发现,这是与加字哲学完全不同的研究,其最主要的特征就是运用逻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哲学研究。亚里士多德说在从事这样的研究前首先要具备逻辑的修养,康德说要从可靠的科学如逻辑和数学出发研究形而上学,罗素说逻辑是哲学的本质。他们无不强调逻辑和哲学的联系,强调逻辑对哲学的重要性。我有些庆幸:自己是从学习逻辑开始的,而且始终如一;自己在读不懂一些哲学著作以后没有气馁和放弃,而是不断努力,孜孜不倦。所以今天自己可以登堂入室,从事和理解这样的哲学研究。所以自己今天可以以专业的方式,堂堂正正写出眼前这部《形而上学研究》。 我过去常对自己的学生说,哲学研究要找“富矿”,不要总想去“填补空白”。所谓富矿,指的是大家都研究的东西,被许多人都研究的东西。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弗雷格的著作就是这样的东西。这样的东西研究者多,成果多,出成绩不容易,需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但是从中可以学到许多东西,至少可以提高自己的眼界,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空白”处的东西很可能是不重要的,做那样的研究可能容易出成绩,会使自己沾沾自喜,夸夸其谈,其实对自己的进步帮助不大。 我还对学生说,要多学习科学和具有科学性的东西。逻辑是科学。我认为哲学是科学,但是要区别哲学和“加字哲学”。亚里士多德、康德、黑格尔、胡塞尔、弗雷格的著作至少是具有科学性的,是值得认真学习的。在早期学习阶段,我主张并鼓励学生学习弗雷格的著作,它们是现代的,有利于建立比较好的知识结构,有利于进步,有利于未来的发展。 今天,青年教师面临种种考核,常有人向我诉苦、抱怨。我对他们说,可以写一些经验性的东西,这样来得容易一些。形而上学的研究需要时日,需要长期的努力和积累,可以作为追求的目标,也可以当作审美追求。顺其自然就好。 虽是经验之谈,却也体现了自己对形而上学的认识。人们说亚里士多德的《形而上学》难懂,康德的《纯粹理性批判》难懂,分析哲学难懂。这说明了研究形而上学的困难。我想说的是,哲学之所以是一门学科,之所以有两千多年的历史而不衰,就是因为有形而上学。难,体现了它的专业性、技术性和科学性。我的研究是以一种专业的方式使它的面貌清晰化、完整化,同时我以清晰、通俗的语言将其最核心的思想和方式呈现出来。我还想说,这样的形而上学,这样的哲学,是中国思想文化中本来没有的,至少是非常欠缺的。这样的认识,不是简单谈一谈亚里士多德,谈一谈康德就可以达到的。但是,这样的形而上学,这样的哲学,对于我国哲学这个学科,对于我国哲学的研究和发展,既是有益的,也是必要的,应该也值得国内学界的重视。 本书是在疫情期间完成的,大约是 2021年底。阅读清样,发现一些细节已经忘记,熟悉的是文字,是那字里行间显现出来的思想历程。最初从研究亚里士多德和弗雷格,到写出《逻辑的观念》,提出“必然地得出”,历时二十年,这是一个进步。随后从写出《“是”与“真”》,提出要在“是”和系词的意义上理解 being,要在“真”和“是真的”意义上理解 truth,并且把这样的理解贯穿始终,到今天提出哲学是关于认识本身的认识,提出形而上学与加字哲学的区别,并完成《形而上学研究》,又是一个二十年,再次取得进步。总体上说,从最初谈论分析哲学的口号“哲学的根本任务就是对语言进行分析”,到今天详细阐述什么是对语言进行逻辑分析,传统哲学和分析哲学是如何进行语言分析的,有什么相同和差异,我的工作始终围绕着逻辑与哲学。这就是形而上学,这种关于认识本身、关于认识的方式的研究,这种以逻辑的理论和方法进行的哲学研究就是形而上学。这一过程记录了我的坚持和努力,我对不同认识和看法的反思和回应,也反映出学界同仁对我的批评、促进和帮助。我的形而上学研究,不仅是我自己认识上的进步,也是我国哲学研究的进步。 感谢所有对我提出过批评意见的师友和学界同仁!感谢国家社科基金冷门绝学项目“形而上学研究”(2018VJX002)的赞助支持!感谢《清华大学学报》《武汉大学学报》《湖北大学学报》《中国社会科学院 大学学报》等刊物,它们发表了书中部分内容!衷心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梁斐编辑为出版本书付出的辛劳!感谢清华大学出版社所有为出版本书付出辛劳的同志! 作者 2023年 12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