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C#程序设计教程(第2版·微课版·题库版)
作者:李瑞旭
丛书名:高等院校信息技术系列教材
定价:69.80元
印次:2-1
ISBN:9787302649533
出版日期:2024.01.01
印刷日期:2023.12.08
本书是在第1版基础上,为适应线上线下教学模式,根据C#版本变化以及出现的新特性,对内容进行了调整编排。全书共9章,主要内容包括.NET与C#、C#编程基础、常用基础类与集合、面向对象程序设计、异常处理与程序发布、Windows应用、图形图像编程、流和文件、数据库程序设计、实验。书中包含了大量实例,有助于读者准确掌握C#的基本概念和技术应用。书中实例以.NET Framework应用为主,.NET 6应用为辅,所有实例均在Visual Studio 2022环境下执行通过。 本书作者从事.NET技术应用开发以及相关教学工作10多年,有较为丰富的开发经验。本书从内容编排、案例取舍、实验安排和课时数等方面比较适合作为高校C#课程的教材,书中所附14个实验,可满足高校实践课要求。每个实验都给出实验目的和实验内容。一些实验提供框架引导,让学生面对相对复杂问题时,既有挑战性,又能在开发引导的辅助下,按时完成。此外,每章都配有习题,有助于读者快速掌握C#的基本概念和技术。 本书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包括课件、全书实例源代码、微课视频等。教师还可以获取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源代码、课后习题答案、试题库,目前试题库中的试题已经超过1000题,而且持续维护。本书的读者对象为高校计算机类学生,同时也适合初学者作为自学教材,作为快速入门级读物,不要求读者具有任何编程方面的知识。
more >前言Foreword Visual C#是微软公司推出的Visual Studio .NET开发平台中面向对象的编程语言。由于C#具有简单、高效、功能强大等特点,利用这种面向对象可视化的编程语言,结合事件驱动的模块设计,将使程序设计变得轻松快捷。目前,由于C#语言的广泛应用,这种编程语言已成为符合现代软件工程要求的主流编程语言之一。 本书内容共9章。第1章介绍.NET技术和C#语言的概貌以及Visual Studio 2022集成开发环境,第2章介绍C#语言编程基础,第3章介绍常用基础类和集合,第4章介绍面向对象程序设计的相关知识,第5章介绍C#异常处理机制,第6章介绍Windows应用开发,第7章介绍GDI+编程,第8章介绍文件的操作,第9章介绍数据库编程。每章在结束时都对主要知识点进行了回顾和总结,并通过一定数量的习题来帮助读者温习所学内容。 本书的附录A提供了14个实验,这14个实验是根据书中内容精心配备的,每个实验里又都配备了若干实验题目,实验内容紧贴书中的知识点和要点,而且实验题目具有一定的实用性。 本书作者在高校教授C#课程已有10多年,有丰富的教学经验和应用开发经验,本书是作者在10多年教案的基础上整理而成的,从内容编排、难易度和课时数等方面比较适合作为高校C#课程的教材。本书在内容编排上注意做到简明扼要、由浅入深和循序渐进,力求通俗易懂、简洁实用。本书强调了知识的系统性和应用性,重视能力的培养,在编写的主导思想上突出实用性,紧紧抓住基本编程技能的纲,书中的实例不但丰富而且实用性较强,代码设计尽量给出注释,以求读者明白每一行代码的意义及前后联系。 本书有以下主要特色。 (1) 书的定位明确。作为一本入门级的C#教材,力求对基础内容讲透、讲细。(2) 突出实例教学。本书在讲解具体知识点时采用短小的实例进行讲述,对重点和难点均辅以相关实例,使得读者更容易掌握知识的实质和应用。 (3) 理论与实验整合。C#的理论知识和基本开发技术与实验整合在一本书中,书后附有14个实验,满足了实验教学的要求。通过这些实验,可帮助读者较快掌握C#的基本开发技术,培养和锻炼编程能力。 (4) 注意新方法、新技术的介绍。书中以C#2.0/3.0/4.0为基础,同时对C#5.0至C#10.0的一些新增技术也进行了简要介绍和渗透。 (5) 本书配有课件、全书实例源代码、微课视频等教学资源。教师还可以获取教学大纲、电子教案、实验源代码、课后习题答案、试题库,目前试题库中的试题已经超过1000题,而且持续维护。课件和实例源代码读者可在清华大学出版社网站免费下载。配套微课视频请读者先用手机扫一扫封底刮刮卡内二维码,获得权限,再扫一扫对应章节处二维码即可观看。 (6) 本书可作为高等学校计算机专业的教材,也可作为初学者的自学入门书籍。 课程教学中,建议安排理论课34课时,实验课32课时。其中,理论课时分配: 第1~3章、第7、8章各2课时,共10课时;第4、5章6课时;第6章8课时;第9章4课时;综合实验验收答辩4课时;机动2课时。实验课时分配: 实验1~12各2课时,共24课时;综合实验13、14各4课时。 本书主要编写人员为李瑞旭、徐晓莹、李扬、孙风芝。全书由李瑞旭统稿。本书在编写过程中,得到了全国高校一些同行专家的指导,也得到了清华大学出版社的大力支持,在此表示衷心的感谢。此外,在本书的编写过程中,参考了大量书籍和网络资源,在此向这些文献的作者一并致谢。 由于作者的水平有限,加之时间仓促,书中的疏漏和不足在所难免,恳请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2023年10月
more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