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作研究2.0:信息问题精益改善的理论与方法
在未来工业4.0时代,网络与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使工人完成现场作业所承受的认知负荷大量提升,而随着大量自动化、柔性化设备的启用,工人所承受的物理负荷在下降,本书将泰勒时代的研究内容提升到工业4.0时代,是一本具有时代特征由中国学者独立完成的工作研究2.0理论体系。

作者:孔繁森、孔亮

丛书名:智能制造系列丛书

定价:108元

印次:1-2

ISBN:9787302635918

出版日期:2023.07.01

印刷日期:2023.10.20

图书责编:刘杨

图书分类:学术专著

电子书
在线购买
分享
内容简介
作者简介
前言序言
资源下载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本书包括考虑认知负荷的工作研究2.0理论方法框架,制造系统信息场的概念、测度和应用,信息流价值的定性分析与定量评价,信息加工经济原则及其在法、环、测改善中的应用,任务复杂性测度方法,最后给出了同时应用动作经济原则和信息加工经济原则进行现场改善的案例。通过阅读本书可使读者掌握工业4.0时代生产现场信息问题的内涵与改善方法。本书可供从事生产现场改善的技术人员和相关管理人员,以及精益生产推进人员使用,也可供高等院校工业工程、机械工程、物流工程以及管理科学与工程专业师生参考。

孔繁森,教授/博士生导师,2000年在刚刚合并的吉林大学建立工业工程学科,任系主任至今。目前任教育部高等学校工业工程类教学指导委员会委员,中国机械工程学会工业工程学会委员,吉林省工业工程学会理事长,未来工厂设计规划吉林省重点实验室主任。主要从事制造系统的设计规划、产品的创新设计、设计复杂性、制造复杂性、可靠性、维修决策、人因质量事故分析、制造系统重构建模、仿真与优化等理论研究。

前言   工作研究是20世纪初由泰勒、吉尔布雷斯等人建立的工业工程基本方法体系,是一个由宏观到微观解决现场管理技术问题的科学方法体系。它由方法研究和时间测定两大技术组成。而方法研究又由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和动作分析组成,在管理现场改善过程中需遵循ECRS、流程经济性和动作经济性原则。工作研究的基本目的是对现有的各项作业、工艺和工作方法进行系统分析,寻求完成某项工作的最经济合理的方法,达到减少人员、机器以及无效动作和物料消耗的目的,并使工作方法标准化; 从人的角度考虑,工作研究的核心目的是降低人的劳动负荷提升流程和动作的经济性。进入工业4.0时代,自动化程度大幅上升,信息化和数字化技术的快速发展使人们在完成任务过程中消耗的物理负荷比例下降,而信息负荷或者认知负荷比例上升。传统工作研究解决问题的方法需要升级。借由各种技术方法X.0的东风,作者提出了工作研究2.0的概念,即考虑信息(认知)负荷的工作研究。工作研究2.0在原工作研究方法体系基础上对称性地增加了信息研究与复杂性测定,以及在管理现场改善过程中所应遵循的信息加工经济原则。   本书共包括9章内容,第1章介绍了本书研究内容的背景和意义,并对相关研究的国内外现状进行了综述。第2章系统地给出了工作研究2.0理论框架。第3章介绍了作者提出的信息场的概念、测度与应用。从现场管理的角度给出了信息场场作用特征值的确定方法。按照管理颗粒度和信息需求空间的变化实现了制造系统信息场的可视化。并阐明了在信息场框架下对制造系统进行改善和优化所应遵循的信息原则和改善流程。第4章和第5章分别介绍了信息流价值的定性与定量评价方法。第6章主要介绍...

暂无课件

样章下载

暂无网络资源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目录
荐语
查看详情 查看详情
目录

第1章绪论

1.1背景和意义

1.2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动态分析

1.3任务复杂性和认知负荷的测度

1.3.1任务复杂性测度

1.3.2认知负荷的测量

1.4本章小结

第2章工作研究2.0理论框架

2.1理论背景

2.2考虑信息负荷的工作研究2.0理论框架

2.3本章小结

第3章制造系统中的信息场: 概念、测度与应用

3.1制造系统信息场的分析框架

3.1.1制造系统信息场的概念框架

3.1.2制造系统信息场分析的测度框架

3.1.3信息场场作用的物理解释

3.2现场管理应遵循的信息原则

3.3案例研究

3.3.1模型构建

3.3.2各个工作站信息场的场强

3.3.3制造系统信息场分析

3.3.4学术贡献、限制和实际意义

3.4本章小结

第4章信息流价值的定性分析与定量测度

4.1信息流理论概述

4.1.1信息及信息流的概念

4.1.2制造企业信息流的分类

4.1.3信息流的特征

4.1.4信息流的浪费

4.2信息流的表征工具

4.2.1设计结构矩阵介绍

4.2.2数据流图介绍

4.2.3输入-过程-输出图介绍

4.2.4信息价值流映射4.0

4.2.5可视化、分析和评估信息流的方法

4.3信息流表征工具与表征所应遵循的原则

4.3.1信息流的可视化

4.3.2基于信息流可视化原则的改善

4.3.3信息流表征工具的比较

4.4案例研究

4.4.1案例的信息流分析与表征

4.4.2信息流的改善

4.4.3现场信息流改善后的可视化表征与改善效果评价

4.5本章小结

第...

通过阅读本书可使读者掌握工业4.0时代生产现场信息问题的内涵与改善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