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定价:68元
印次:1-1
ISBN:9787302628378
出版日期:2023.03.01
印刷日期:2023.04.03
图书责编:王欣
图书分类:教材
本书反映清华大学继电保护课题组和国内外同行在继电保护领域所取得的**理论和技术进展,其次试图反映在实际电力系统中所实际使用的来自于不同国家和制造厂家的**继电保护技术,还要反映现代电力系统的新需求以及由此所产生的新技术。
"董新洲,现任清华大学电机系教授,博士生导师,电力系统研究所所长,电力系统保护科研团队负责人,绿色能源与电力安全北京市国际科技合作中心主任。主要从事:电力系统故障分析和继电保护教学科研工作,研究方向有:行波保护、行波测距、行波选线、特高压输电线路保护、无通道保护、智能变电站、系统保护和小波变换应用研究。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1项;完成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大国际合作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1项、清华大学ALSTOM电网研究中心项目1项;参加完成973项目1项、教育部创新团队项目1项等。公开发表学术论文428篇,撰写和翻译学术著作7部,获授权发明专利102项;获全国创新争先奖1项,国家技术发明奖二等奖2项,全国优秀教材二等奖1项,中国电力技术发明奖等省部级一等奖4项,2016年Cigre杰出会员奖1项;先后当选IET Fellow、IEEE Fellow、中国电机工程学会会士,连续三年Elsevier中国高被引学者,享受国务院津贴。"
前言 继电保护是电力系统的第一道安全屏障,是专门的反故障技术,历经百年发展,理论和技术日臻完善,形成了特色鲜明的电力系统故障分析理论和故障检测技术体系,有效保护了电气设备安全,有力保障了电力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近年来,随着交直流混联电网的出现以及新能源发电大量接入电网,电力系统对于继电保护提出了诸多新要求,这些要求包括更快的继电保护动作速度、更严格的选择性需求以及对于电网稳定运行更强的支撑能力; 另一方面,凭借微型计算机强大的平台处理能力,新的保护原理和技术不断涌现,继电保护呈现出快速发展的势头。编写本书的目的就是在经典继电保护理论和技术的基础上,尽力反映继电保护在理论研究和实际工程应用中的新进展。本书可作为研究生在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本科课程的基础上继续学习继电保护知识的教材或者参考书,也可供工程技术人员参考。 本书的编写体系传承我国电力系统继电保护原理教材体系,让读者不陌生。但是重点介绍现场应用较多的继电保护新技术,譬如高压线路光纤电流差动保护、工频变化量距离保护等; 同时在本科阶段继电保护知识的基础上增加了直流保护、行波保护、系统保护等内容,以期扩大继电保护学科范畴和研究人员的视野。 本书内容分为8章,董新洲编写第1章绪论和第5章电力线路行波保护,施慎行编写第2章电流保护、第4章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第7章主设备保护,王宾编写第3章距离保护、第6章直流输电系统故障分析与保护和第8章系统保护,全书由董新洲统稿。 特别需要说明的是,卢强先生在15年前的《现代电力系统丛书》中就规划了现代电力系统保护的内容,但是由于作者忙于日常的教学和科研工作,更由于...
目录
第1章绪论
1.1现代电力系统
1.2现代电网对于继电保护的要求
1.3现代电力继电保护的系统构成
1.4本书的内容安排
第2章电流保护
2.1过电流保护
2.1.1电流速断保护
2.1.2限时电流速断保护
2.1.3定时限过电流保护
2.1.4方向过电流保护
2.2零序电流保护
2.2.1中性点有效接地方式下的零序电流保护
2.2.2中性点不接地方式下的零序电流保护
2.3中性点不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变化量保护
2.4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
2.4.1无分支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
2.4.2有分支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
2.4.3单电源辐射状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
2.4.4单断路器配置的配电线路无通道保护
2.5中性点非有效接地系统单相接地电流行波选线保护
参考文献
第3章距离保护
3.1距离保护的作用原理和时限特性
3.2工频变化量阻抗继电器
3.2.1叠加原理的应用
3.2.2工作原理与动作方程
3.3免疫于过负荷与振荡的距离保护
3.3.1免疫于过负荷的距离保护
3.3.2免疫于振荡的距离保护
3.4不受分布电容电流影响的接地阻抗继电器
3.4.1基于分布参数线路模型的阻抗继电器接线方式分析
3.4.2基于分布参数线路模型的阻抗继电器动作特性研究
参考文献
第4章输电线路电流差动保护
目录
目录
4.1导引线电流差动保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