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图书中心 >图书详情

申论范文精析:思路+技巧+规律

从只会“组合材料”到学会“引申思考”,再也不用盲目备考公务员申论作文!

作者:李天飞
   
定价:69.80
印次:1-2
ISBN:9787302683322
出版日期:2025.03.01
印刷日期:2025.04.24

《申论范文精析:思路+技巧+规律》是一本公务员考试申论真题作文教材,其中精选了作者从业十余年来撰写的申论真题作文,并结合近年来的命题特点和社会热点进行了修改完善。 本书对十多年来大部分国考、联考、独立命题省考的申论真题作文进行了分类,并对背后的考点逻辑进行了分析,力图帮助大家洞察作文命题规律;每一篇作文均从立意确定、结构搭建、标题拟定及每一个段落的写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剖析,力图从“思路点拨”和“写作实操”出发,帮助大家掌握作文的写作技巧、积累作文的写作经验。

more >

前言 各位亲爱的小伙伴,大家好,我是飞仔——李天飞。出版社联系我出版图书的时候,我脑海里首先闪现的,就是把自己从业十多年来写的申论真题范文重新整理一下,给苦恼于申论作文备考的同学提供一份参考,也给自己留下一份纪念。 这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在申论考场上写出一篇不算差的作文,所以在前言里,我就从“申论”“考场”“不算差”这几个角度来和大家聊聊。 一、关于“申论”的作文 从业以来,我有幸和几位参加申论作文阅卷的老师有过交流,关于“一类文”的阅卷标准,给大家分享几则案例(阅卷者回忆版)。 例1 【2022 年国考地市级】万物在融合中发展变化,融合不是简单嫁接,而是要实现融和与融活。请你以“融和·融活”为话题,参考给定资料,联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本题阅卷说明中关于立意的要求是:要紧扣“融合”“融和”“融活”三个概念进行解读,并辨析其中的关系。比如,“融和”是融洽和谐,指的是实现融活的手段和途径;“融活”是激发活力,指的是融和的目标和结果等。 例2 【2017 年国考副省级】参考给定资料,以“以水为师”为题,联系实际,写一篇文章。 本题阅卷说明中关于立意的要求是:要围绕“向水学习”来写,大篇幅谈“水的治理或者水环境生态”之类的作文不得进入二类文以上。水的哲理包括:万物皆变、复杂源于简单、包容性、以柔克刚、至仁大爱等。 例3 【2014 年国考副省级】“给定资料”结尾写道:“我们或许应该如作家米兰·昆德拉所言,要‘慢下来’,因为自在有为的生活是急不得的。”请结合你对这句话的思考,联系自己的感受和社会实际,自拟题目,写一篇文章。 本题阅卷说明中“一类文”的要求是:对“慢下来”的理解准确、深刻;能从给定资料出发写出自己的切身感受;具有社会实际的例证;思路清晰、语言流畅、文面整洁、字迹工整等。 由此可见,申论的作文不同于高考和竞赛作文,也不同于官方媒体的“官样文章”,而是有其自身的独特要求,这种要求就藏在“申论”二字中。第一,“申”,即要在题目主题和词句中、与之相关的特定材料中深入理解,确定立意、搭建结构;第二,“论”,即结合国家和政府政策、社会发展实际进行论证,谈出自己的理解、思考和感受。 本书精选的范文均是按照阅卷规则要求、根据申论的考查特点进行撰写的。特别是在对范文的解析,如果立意对特定材料依赖较强,就引用对应材料进行解读,如果对特定材料依赖不强,就引导大家从题目中的主题和句子出发阐释观点,朝着“准确性、深刻性、全面性、思辨性”的方向靠拢,带着大家学习从“只会组合材料”向“学会思考引申”转变,写出更符合申论阅卷要求的文章。 另外,基于十多年的范文写作经验,我还发现了申论作文的一些“奥秘”。 比如“太阳之下,并无新事”。2012 年联考“人与动物”的作文,当年是从“活熊取胆”“虐狗”等热点中考查“人与动物关系中文明和法治的思考”,而2024 年“某学生考研因‘虐猫’两度被学校拒之门外”热点背后,依然是这个话题。2014 年联考“文化输出”的作文,当年是从“美剧、韩剧等文化输入”的角度探讨“价值观的输出”,而2024 年《黑神话:悟空》游戏火热海内外的背后,依然是同样的话题……针对此类情况,在不脱离当年真题考查背景的前提下,我把早年间的范文结合当下的社会现实或国家政策进行了“论证更新”,让大家能在“老真题”中学会思考“新热点”。 比如“新瓶装旧酒”。从不同真题的命题来看,申论作文主题的考查,有一定的“重复性”,考过的话题会换个说法重新考。比如2021 年联考的“风、天空、道路”、2023 年国考副省级“流动与新生”、2024 年国考副省级“旧事物的价值”,虽然考查形式不同,但背后考查的本质道理是相似的,都是“事物发展的持续性和无限性”。类似的考查情况还有很多,本书基于这种考情对十多年来的作文进行了筛选和分类,以便大家在学习范文的过程中学会总结规律、举一反三。或许在未来的考场上,这些范文中关于某些“话题”或“道理”的阐释理解和论证素材能被大家用上,那将是飞仔的荣幸。 关于申论作文,一定还有其他的写作“奥秘”,期待大家的新发现、新思考。 二、关于“考场”的作文 申论小题类似于“开卷”考试,直接从题目和材料中“抄”就可以拿到高分。当然,申论作文也可以从题目和材料中进行“抄写组合”,但是这种方式在早年间或者部分省份(如广东县级)还能奏效,近些年来想通过这种方式取得高分越来越难了。 所以,这就对平时的思考训练和素材积累有了更高的要求。但是大家备考的时间和精力有限,如何才能更加高效地进行训练和积累呢?有个方法——考场上应该怎么办,平时就怎么练。大家想一下,在考场上无非就两个步骤:第一,厘清思路,即在脑子里或者草稿纸上梳理出“立意、结构、素材”等框架;第二,动笔书写,即完成标题、开头、主体、结尾的撰写。这就是飞仔在作文课上讲的“思路线”和“操作线”。本书对于范文的解读,也正是基于这“两条线”,从立意确定、结构搭建、标题拟定及每一个段落的写作思路等方面进行了精细化剖析,以便大家严格按照“考场步骤”进行学习。 在本书中,大家可能会看到一些标题、开头、结尾、段落论证的写作模式,类似的思路、素材会重复出现在不同的作文中,这些不是投机取巧,而是在平时写作中养成的习惯、积累的表达。需要大家积累的普适性较强的思路和素材,毕竟平时练习100 遍的方法,在考场上只能用一次,阅卷老师也只看一次。当然,这些也是需要大家检验的写作方式,希望大家不要只记住这些,而是要在学习的过程中积累、修改、运用,总结出属于自己的写作素材和思路,以上算是飞仔的“抛砖引玉”。 三、关于“不算差”的作文 飞仔能力一般,水平有限,做了这么多年题、讲了这么多年课、写了这么多篇文,既不敢妄自尊大,也不会妄自菲薄,不敢吹牛说这本书的每一篇作文都是“一类文”,但敢保证每一篇都是“不算差”的作文。说到这里,本书中只有一篇作文不是飞仔亲自撰写的,就是第二章“变与不变”的那篇,是出考场后的回忆版,这篇作文的作者当年申论总分87.5 分,作文分数至少是“二类上”的档次。 书中的这些范文,或许不像官样文章那样写得“高大上”,但是利用起来其参考性、操作性可能会比较强,既能摆脱传统的作文模板的桎梏,又能符合议论文的基本要求,也能切合真题的考查语境与倾向。 一言以蔽之:这些范文,是“示范”的文,不是“模范”的文。我希望大家大胆地去调整、修改、完善,将其变成自己的写作思路、写作经验。 回到本文最初说的“ 这本书的核心目的是帮助同学们在申论考场上写出一篇不算差的作文”,这就是飞仔对于“申论的作文”“考场的作文”“不算差的作文”的理解。初次出版图书,难免有不足之处,欢迎大家在使用过程中提出宝贵的批评和指导意见,谢谢大家!

more >
扫描二维码
下载APP了解更多
图书分类全部图书
more >
  • 李天飞,公务员考试申论、面试资深讲师,具有10余年的公务员考试一线教研经验。多次参加选调生、公务员考试,曾于2012年上岸北京市公务员,考场实战经验丰富。毕业于中共中央党校研究生院,政治理论研究能力较强,教研严谨深入,对真题研究透彻,教学逻辑清晰、深入浅出,能将实战与理论相结合,深受学员好评。

  • "《申论范文精析:思路+技巧+规律》定位
    试图破解“考场三类文”的困境,让考生更清楚命题者想要考什么、阅卷者喜欢看什么、作答者应该写什么。不是“天花板”级别的标杆,而是触手可及的“跳板”,用清晰的“思路线”和“操作线”拆解作文,让考生理清思路、学会技巧、洞察规律。
    《申论范文精析:思路+技巧+规律》特色
    范文典型:从经典真题到热点延展,全面覆盖申论作文的高频主题与命题规律。
    解析精细:从立意、结构、论证,到标题、开头、结尾,手把手拆解写作流程。
    紧贴热点:结合时事热点,洞察命题共性,教你举一反三,高效应对考场新题。
    素材全面:赠送作文的标题、开头、结尾模板,以及真题材料素材、时事热点素材。"

more >
  • 目录

    第一章 改革理念与发展观念

    话题1 改革之务实与理性 2 

    话题2 未来 5 

    话题3 与时偕行 7 

    话题4 全局观 10 

    话题5 把脉开方 13 

    话题6 变 15 

    话题7 梦想、创新、实干 18 

    话题8 改革之解决实际问题 21 

    话题9 成就伟大事业 24 

    话题10 大变局时代的本分与本领 26 

    话题11 忙碌中的“勤劳”与“思考” 28 

    话题12 与世界相交、与时代相通 31 

    考点点拨 34 

    第二章 哲学道理

    话题1 旧事物的价值 36 

    话题2 长期价值 38 

    话题3 流动与新生 41 

    话题4 变与不变 44 

    话题5 融合、融和、融活 46 

    话题6 风、天空和道路 49 

    话题7 静与动 51 

    话题8 水的精神 54 

    话题9 成长的烦恼 56 

    话题10 标准化与个性化 59

    话题11 “快与慢”的平衡 61 

    话题12 主观能动性 63 

    话题13 “互补”关系 66 

    考点点拨 69 

    第三章 个人与时代发展

    话题1 “打磨”和“修补”力量 72 

    话题2 平凡与伟大 74 

    话题3 时代与个人 77 

    话题4 人生的奖杯 79 

    话题5 就业的选择 82 

    话题6 学以“成人” 85 

    考点点拨 87 

    第四章 青年干部

    话题1 青年干部的砺炼 90 

    话题2 青年干部的自我实现 92 

    考点点拨 95 

    第五章 政治

    话题1 政务服务 97 

    话题2 好政策 99 

    话题3 智库建设 101 

    话题4 利民为本 104 

    考点点拨 ...

精彩书评more >

标题

评论

版权所有(C)2023 清华大学出版社有限公司 京ICP备10035462号 京公网安备11010802042911号

联系我们 | 网站地图 | 法律声明 | 友情链接 | 盗版举报 | 人才招聘